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例头部血管瘤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夏学颖 刁友涛 +5 位作者 孙赛 张碧芳 李丽燕 陈容容 姜金豆 胡葵葵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头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60例头部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48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8例行口服普萘洛尔片治疗,9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6例...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头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60例头部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48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8例行口服普萘洛尔片治疗,9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6例行血管瘤切除,58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脉冲染料激光治疗(pulsed dye laser,PDL),21例外用噻吗洛尔+口服普萘洛尔片,10例行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PDL激光+口服普萘洛尔片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过6个月到2年随访,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皮肤质地改变、睡眠障碍、胃肠道反应、及术后水疱、萎缩性瘢痕等。结论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头部血管瘤,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噻吗洛尔滴眼液 普萘洛尔 PDL激光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婴幼儿表浅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夏学颖 孙赛 +5 位作者 张碧芳 李丽燕 陈容容 姜金豆 何伟 胡葵葵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2期28-31,89,共5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单纯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血管瘤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180例,根据家长意愿...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单纯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血管瘤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180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联合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100),联合治疗组在予以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的同时,每月1次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每个月来院复诊,以照片的方式记录瘤体治疗情况。按治疗效果评定,统计有效率和治愈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分类变量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血管瘤吸收快,治疗时间短,在相同的时间内临床治愈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婴幼儿表浅血管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安全性高,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强脉冲光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16.5d胚胎小鼠皮肤细胞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夏学颖 何伟 +5 位作者 孙赛 张碧芳 李丽燕 陈容容 姜金豆 胡葵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胚胎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发育规律,探讨胚胎小鼠的皮肤细胞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对80只胎龄14.5-18.5 d小鼠及新出生的小鼠皮肤进行连续石蜡切片,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并了解其附件形成情况。... 目的研究胚胎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发育规律,探讨胚胎小鼠的皮肤细胞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对80只胎龄14.5-18.5 d小鼠及新出生的小鼠皮肤进行连续石蜡切片,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并了解其附件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胚胎表皮特异性蛋白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 8,CK8)和18(CK18)在胚胎小鼠皮肤表达。结果胎龄14.5 d(embryonic day 14.5,E14.5 d)的胚胎小鼠,表皮层形成表皮细胞仅为1-2层;E16.5 d的胎鼠背部皮肤较薄,表面凹凸不平并形成褶皱,未见毛囊形成;E18.5 d胎鼠毛囊发育达到旺盛的时期,毛囊数量明显增加;新出生的小鼠皮肤附件基本发育成熟。E16.5 d小鼠皮肤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CK8和CK18为阳性。结论 16.5 d胚胎小鼠(E16.5)的皮肤细胞可以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细胞 毛囊 表皮干细胞 细胞角蛋白 胚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瑛 邹和群 夏学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76-478,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效果,探讨获取高纯度、高活性HUVECs的培养方法。方法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应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含0.016%EDTA的0.25%胰蛋白酶)进行HUV... 目的观察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效果,探讨获取高纯度、高活性HUVECs的培养方法。方法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应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含0.016%EDTA的0.25%胰蛋白酶)进行HUVECs的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化学鉴定HUVECs及其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9%。结论通过本实验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在体外获得较高数量的HUVECs,在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等方面具内皮细胞特征,可以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抗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早期外伤性切口瘢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容容 夏学颖 +4 位作者 孙赛 李丽燕 张碧芳 姜金豆 胡葵葵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早期外伤性切口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的28例外伤性切口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后,全部28例外伤性切口瘢痕患者,15... 目的探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早期外伤性切口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的28例外伤性切口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后,全部28例外伤性切口瘢痕患者,15例治疗效果达到显效(53.57%),13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改善(46.43%),总有效率100%。结论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早期外伤性切口瘢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早期 外伤性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色素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赛 张碧芳 +1 位作者 陈容容 夏学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色素痣术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因色素痣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联合...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色素痣术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因色素痣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照组予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联合生理盐水。两组均外用盐酸金霉素眼膏预防创面感染7d。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即刻无差异,湿敷后、术后1周、术后3月观察组治疗局部创面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观察组创面修复显著72例,占72%,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修复显著20例,占20%,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3例瘢痕增生,分别位于上唇1例,颈部2例;对照组出现2例瘢痕增生,均位于上唇。两组患者瘢痕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色素痣术后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激光术后色素沉着及凹陷性瘢痕形成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 色素痣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Cs对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毛毛 何伟 +5 位作者 吴舒 夏学颖 陈容容 李丽燕 孙赛 胡葵葵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195-196,共2页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自我更新速度最快的组织之一,主要功用是使机体免于受到外界伤害,维持内环境稳定。在肿瘤、糖尿病引起的难愈性创面中尽早覆盖创面,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是治疗的重点。常规的治疗方法采用自体皮肤或同...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自我更新速度最快的组织之一,主要功用是使机体免于受到外界伤害,维持内环境稳定。在肿瘤、糖尿病引起的难愈性创面中尽早覆盖创面,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是治疗的重点。常规的治疗方法采用自体皮肤或同种异体、异种皮肤的移植和人工替代物覆盖等,由于存在着供皮来源有限,同种异体、异种皮肤移植有免疫排斥反应或传染疾病的危险,人工皮肤费用昂贵等问题,常规方法难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因此,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己成为组织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皮肤 修复机制 覆盖创面 ASCs 缺损 全层 小鼠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血管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陈容容 张碧芳 +4 位作者 李丽燕 孙赛 夏学颖 姜金豆 胡葵葵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早产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82例早产儿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10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18例行双波长激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外...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早产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82例早产儿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10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18例行双波长激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20例行口服普萘洛尔片+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6例行平阳霉素药物注射,28例行口服普萘洛尔片+平阳霉素药物注射+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结果所有病例经过6个月~2年随访,总有效率85.36%,不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皮肤质地改变、睡眠障碍、胃肠道反应、及术后水疱、萎缩性瘢痕等。结论早产儿血管瘤,需尽早治疗,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早产儿血管瘤,采用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噻吗洛尔滴眼液 普萘洛尔 双波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凝胶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后的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邹敬江 孙赛 +6 位作者 陈容容 谭梅军 姜金豆 叶媛 林秀 胡葵葵 夏学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凝胶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后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来我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共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25例...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凝胶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后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来我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共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25例、B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A组使用透明质酸凝胶,B组用创福康面膜,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面膜。激光术后即刻外敷受试品或对照品15~20min,并连续1周;分别于激光术后第1、3、7天对受试部位红斑、水肿、灼热等炎症反应进行判定。并比较三组患者创面修复时间及对敷料的满意度。结果透明质酸凝胶和创福康面膜均可改善激光术后皮肤红斑、水肿、灼热等症状及缩短痂皮脱落时间优于生理盐水面膜(P<0.05)。激光术后的创面清洁度、湿润度、光滑度和总体满意度,透明质酸凝胶优于创福康面膜和生理盐水面膜(P<0.05)。结论透明质酸修凝胶用于激光术后护理可减轻创面急性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创面修复,提高创面清洁度、湿润度、光滑度和总体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透明质酸 痤疮瘢痕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