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中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聪 宫政 +3 位作者 马赛花 胡凯元 郎梦然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基于临床经验的评估方式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临床预测模型(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CPM)通过综合分析多模态变量因子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治疗...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基于临床经验的评估方式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临床预测模型(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CPM)通过综合分析多模态变量因子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目前,基于多样化算法构建了多种预测妊娠结局的CPM,不仅包括传统的逻辑回归算法,还扩展到新型的非线性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表明,基于多样化算法构建的CPM在ART领域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潜力。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更多样化和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数据、优化模型算法、开展多中心合作、提升CPM的泛化能力,构建更准确可靠的C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妊娠结局 逻辑回归 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支持在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彤瑶 晁春娥 +3 位作者 田宁 历晨雪 马瑞红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女性生殖健康对子代健康、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涉及受精、胚胎着床、胚胎发育和妊娠维持等关键生理过程。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导致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心理因素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复杂关联,因此,... 女性生殖健康对子代健康、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涉及受精、胚胎着床、胚胎发育和妊娠维持等关键生理过程。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导致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心理因素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复杂关联,因此,社会心理支持在改善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及不孕症等疾病密切相关。社会心理支持通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内分泌功能、提高妊娠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显著效果。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心理支持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有助于为生殖障碍性疾病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干预服务,优化女性生殖健康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心理学 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习惯性 不育 女(雌)性 生殖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雪茹 窦真 +2 位作者 马赛花 王宝娟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健脾等功效,且在临床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在临床实践中,艾灸采用“标本配穴”等选穴方法,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盆腔炎症性疾病... 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健脾等功效,且在临床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在临床实践中,艾灸采用“标本配穴”等选穴方法,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盆腔炎症性疾病等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方法。艾灸疗法在改善能量代谢、调节肠道菌群、抗炎、调节全身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中具有双向的趋于良性的调节作用,进而干预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有新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能量代谢 胃肠道微生物组 免疫 生殖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胎界面免疫代谢微环境调节胚胎着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闻鑫 赵晓丽 +1 位作者 栾祖乾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3,154,共7页
胚胎着床诱导母胎界面发生适应性的代谢重编程,形成低氧、低度炎症和弱酸性的微环境,这种微环境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募集、激活、代谢和极化,有助于子宫内膜容受态建立、蜕膜化、滋养细胞侵袭和母胎免疫耐受。胚胎成功着床需要免疫炎性... 胚胎着床诱导母胎界面发生适应性的代谢重编程,形成低氧、低度炎症和弱酸性的微环境,这种微环境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募集、激活、代谢和极化,有助于子宫内膜容受态建立、蜕膜化、滋养细胞侵袭和母胎免疫耐受。胚胎成功着床需要免疫炎性反应和以糖酵解为主导的代谢重编程适时、适度的启动和结束。由病理因素介导的免疫代谢失调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着床后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巨噬细胞是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数量最多的抗原提呈细胞,凭借极强的免疫可塑性和代谢灵活性,在母胎免疫代谢微环境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综述母胎界面微环境中的免疫代谢调控机制,为制定临床干预策略以改善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助孕结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母体胎儿间交换 免疫活性 能量代谢 巨噬细胞 胚胎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内氧化应激与非整倍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江楠 赵晓丽 +2 位作者 栾祖乾 黄志云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高龄女性的卵母细胞更易发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非整倍体是导致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出现流产、染色体异常、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不断积累,引起氧化应激(oxidat... 高龄女性的卵母细胞更易发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非整倍体是导致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出现流产、染色体异常、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不断积累,引起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损伤,干扰纺锤体组装和纺锤体组装检查点信号传导,并导致端粒缩短,降低染色体内聚力等,是造成高龄女性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综述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内氧化应激与非整倍体的关系,以期为高龄女性生育力挽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非整倍性 氧化性应激 M期细胞周期检控点 端粒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米芬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助孕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宝娟 宋佳怡 +2 位作者 宫政 夏天(审校) 马瑞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3-166,176,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促排卵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枸橼酸氯米芬(CC)是治疗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但部分患者对CC不敏感,即氯米芬抵抗型PCOS(CCR-PCOS)。临床上应在促排卵前期做好预处理,包括生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促排卵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枸橼酸氯米芬(CC)是治疗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但部分患者对CC不敏感,即氯米芬抵抗型PCOS(CCR-PCOS)。临床上应在促排卵前期做好预处理,包括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雄激素及血脂水平等,在来曲唑、促性腺激素及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等治疗方式中选用单一或联合的促排卵治疗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CCR-PCOS患者一线、二线方案促排卵治疗失败或者存在其他体外受精(IVF)指征(如高龄、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等导致不孕)时,可应用IVF方式助孕。综述CCRPCOS的助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三唑类 促性腺素类 腹腔镜 卵巢 排卵诱导 不育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生殖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江楠 马瑞红 +1 位作者 赵晓丽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02-406,共5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与电子反应后的产物,适当的ROS水平和氧化应激平衡对维持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当ROS产生过多或消除ROS的能力减弱,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可导致多种不孕相关疾病。氧化应激参与...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与电子反应后的产物,适当的ROS水平和氧化应激平衡对维持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当ROS产生过多或消除ROS的能力减弱,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可导致多种不孕相关疾病。氧化应激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参与疾病的转归。除了参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氧化应激也可以降低精液的质量,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因此就氧化应激在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产 习惯性 不育 男(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子昕 宋佳怡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7-321,共5页
昼夜节律是一种内源性的计时机制,可以调控人体所需的睡眠、饮食和生殖节律等。随着生活、工作模式的改变,昼夜节律紊乱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卵巢功能反映卵巢皮质区基础卵泡生长发育的能力,包括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女性的生... 昼夜节律是一种内源性的计时机制,可以调控人体所需的睡眠、饮食和生殖节律等。随着生活、工作模式的改变,昼夜节律紊乱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卵巢功能反映卵巢皮质区基础卵泡生长发育的能力,包括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女性的生育潜能。研究表明,昼夜节律与卵巢功能存在相关性。昼夜节律紊乱通过改变生殖激素的分泌、排卵、卵母细胞数量、褪黑素水平和时钟基因的表达影响卵巢功能。综述昼夜节律紊乱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的研究及诊疗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卵巢储备功能 性腺甾类激素 排卵 卵母细胞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5调控卵泡发育及与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明丽 赵晓丽 +1 位作者 冯伟华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作为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调控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MP15通过协同双调蛋白、上调卵丘扩张基因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发育成熟;BMP15能增加颗粒细胞对卵泡刺激素(follicle...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作为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调控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MP15通过协同双调蛋白、上调卵丘扩张基因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发育成熟;BMP15能增加颗粒细胞对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敏感性,刺激颗粒细胞中Kit配体的表达从而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BMP15通过调节卵泡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卵泡闭锁;BMP15还可通过调节FSH受体及下游Smad信号通路介导对类固醇激素的调节。BMP15表达降低或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诱导颗粒细胞凋亡,阻碍早期卵泡发育及卵子发生过程,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综述BMP15在卵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相关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卵泡闭锁 粒层细胞 细胞凋亡 多囊卵巢综合征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女性生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文彬 许婧余 +2 位作者 马瑞红 夏天(审校) 栾祖乾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与其受体结合后,在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BDNF还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表达,在女性生殖内分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卵巢中,...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与其受体结合后,在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BDNF还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表达,在女性生殖内分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卵巢中,BDNF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卵母细胞生长成熟和排卵等作用;在子宫中,BDNF能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其更易适应胚胎的植入,还能促进胚胎及胎盘发育。且BDNF表达异常又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关于BDNF在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生殖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可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综述近年国内外关于BDNF与女性生殖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为改善女性生殖功能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卵泡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储备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甲基腺嘌呤修饰在卵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闻鑫 赵晓丽 +3 位作者 栾祖乾 高娜 董融 夏天(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0-316,共7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指RNA腺苷第6位氮(N)原子的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mRNA中最为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m^(6)A依赖于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化转移酶(Eraser)和m^(6)A结合蛋白(Reader)的共同调控作...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指RNA腺苷第6位氮(N)原子的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mRNA中最为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m^(6)A依赖于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化转移酶(Eraser)和m^(6)A结合蛋白(Reader)的共同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表明m^(6)A及其调节酶几乎存在于各个发育阶段的卵泡及早期胚胎组织中,凭借其动态、可逆、敏感的特性广泛地参与mRNA的代谢过程,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卵子发生,早期胚胎的核重编程、谱系分化、种植以及妊娠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并有望成为诸多生殖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预后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卵子发生 胚胎发育 甲基化 N6-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