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方法对妇女生育力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和霞 张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3-615,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及不孕。EMT发病率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达30%以上,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EMT患者中约50%伴发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微环境改变、免疫系统异常及排卵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制定EMT的分类法对判断不孕的预后、评定疗效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21年,Sampson首次提出EMT的分类以来,临床分期法相继有Acosta(1973年),Kistnet(1977年),AFS(美国生育学会分期法,1978年),r-AFS(修订后美国生育会分期法,1985年)等,近年来,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ENZIAN评分系统等新的分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育龄期妇女 临床分期 生育力 慢性盆腔痛 价值 评估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炜 夏和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1-563,共3页
输卵管功能正常是成功自然受孕的必要条件之一,当输卵管受炎症、局部疾病等影响时,可导致输卵管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通畅程度、拾卵功能及蠕动功能,阻碍精卵相遇造成不孕。
关键词 输卵管性不孕 流行病学 专题讨论 病因 治疗 诊断 输卵管功能 输卵管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