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韧性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想 夏卓(综述) +1 位作者 钟元 戚荣丰(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4-1407,共4页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积极适应以及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韧性对促进不利环境下的心理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心理韧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尤其是重大创伤应激经历者的心理韧性如何调节大脑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关...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积极适应以及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韧性对促进不利环境下的心理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心理韧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尤其是重大创伤应激经历者的心理韧性如何调节大脑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较为一致的结论包括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个体,海马、前扣带回等脑区的体积增大,海马-腹侧被盖区功能连接增高,而杏仁核-默认模式网络、前扣带回-前脑岛以及岛叶-杏仁核的功能连接降低。神经影像学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我们观察心理韧性与个体内部差异之间的联系,以及创伤后症状或其他压力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本文综述神经影像技术(功能和结构磁共振成像)在心理韧性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心理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