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1
作者 梁晓远 滕元君 +5 位作者 向德剑 牛永康 移植 詹宏伟 耿彬 夏亚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用RadiAnt Dicom Viewer测量检查图像中的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胫骨平台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的诊断效能,以计算最大约登(Youden)指数法确定截断值。结果PCL损伤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38(0.31,0.41)、3.30(2.67,3.94)mm,PCL正常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50(0.44,0.54)、2.17(1.83,2.48)mm,两组相比,P均<0.05。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7,取截断值为0.43时,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2。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8,取截断值为2.86 mm时,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92。结论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PCL损伤诊断中的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比 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表面处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夏亚一 王天民 +5 位作者 李波 达国祖 孙正义 张钦 吴萌 程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表面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镍钛形态记忆合金表面氮化钛、类金刚石处理后 ,选择不同方法表面处理试验片 6 0个 (10mm× 5mm× 1mm) ,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同培养 ,观察1d、5d、8d培养...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表面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镍钛形态记忆合金表面氮化钛、类金刚石处理后 ,选择不同方法表面处理试验片 6 0个 (10mm× 5mm× 1mm) ,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同培养 ,观察1d、5d、8d培养液中镍离子的释放量、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和碱性磷酸酶含量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并进行组织免疫学染色观察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结果 :细胞计数第 1d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第 5d、8d类金刚石及氮化钛组细胞数较镍钛合金组明显增多 (P <0 0 5 )。镍离子释放浓度氮化钛组、类金刚石组与与镍钛记忆合金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1)。细胞内嗜银蛋白染色光镜下观察类金刚石及氮化钛组核内黑色颗粒较镍钛合金组多并且颗粒较大 ,与镍钛合金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镍钛合金组与类金刚石组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在第 5d、8d明显较第 1d降低 ,但氮化钛组羟脯氨酸含量逐渐增高 ,与其他两组比较有差异 (p<0 0 5 )。第 5d、8d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下降 ,但氮化钛组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第 1d、5d、8d的细胞爬片行转化生长因子 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细胞胞浆出现棕色颗粒 ,图像分析仪测灰度值 ,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氮化钛表面处理后镍钛记忆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 生物相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结核性滑膜炎的治疗(附10例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夏亚一 赵慧 +2 位作者 孙正义 畅淑芬 王英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结核性滑膜炎的特点和滑膜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10例结核性滑膜炎,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手术和活检.术后配合关节腔注射异烟肼和全身抗结核治疗. 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月~3年,术后第2天行CPM关节功能锻炼,9例膝关节屈曲...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结核性滑膜炎的特点和滑膜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10例结核性滑膜炎,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手术和活检.术后配合关节腔注射异烟肼和全身抗结核治疗. 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月~3年,术后第2天行CPM关节功能锻炼,9例膝关节屈曲从手术前90°±5°平均提高到120°±14°,伸直受限从手术前20°±3°提高到5°±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6.9、 6.3,P<0.01),JOA评分术前(44±8)分,术后(82±10)分(t=8.47,P<0.01),所有病人2个月后关节肿胀减轻,随访期间内无病变复发. 结论关节镜下切除滑膜和清理结核性肉芽组织,改善软骨营养,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滑膜炎 关节镜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上畸法治疗髌骨脱位、半脱位12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夏亚一 孙正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46-346,305,共2页
目的 评价改良的上畸法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后的效果。 方法 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12例 (16个膝关节 )行改良的上畸法修复和再建韧带。手术后石膏固定 5周 ,开始功能锻炼。 结果 随访 1年~ 3年 ,膝关节优 12个 ,良 2个 ,可 1个 ,差 1... 目的 评价改良的上畸法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后的效果。 方法 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12例 (16个膝关节 )行改良的上畸法修复和再建韧带。手术后石膏固定 5周 ,开始功能锻炼。 结果 随访 1年~ 3年 ,膝关节优 12个 ,良 2个 ,可 1个 ,差 1个。 结论 改良的上畸法效果可靠 ,脱位无反复。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髌骨脱位 ,结合静力性固定和动力性固定 ,符合髌骨生物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脱位 改良上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夏亚一 吴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进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10例膝关节稳定,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5mm,挤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关节屈曲0°~120°,1例伴股骨外髁骨折者关节活动度90°。结论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达到坚强固定和关节囊缝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 内侧副韧带损伤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γ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夏亚一 孙正义 +2 位作者 寺下澈弥 良川昌凤 中谷正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 评价γ -钉 (Gamma -Nail)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从 1997- 2 0 0 0间 42例转子间骨折 ,按Jensen分类 ,其中Ⅰ型骨折 8例 ,Ⅱ骨折 12例 ,Ⅲ型骨折 14例 ,Ⅳ型骨折 7例 ,Ⅴ型骨折 1例。经闭合复位 ,C -臂监视下穿针。... 目的 评价γ -钉 (Gamma -Nail)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从 1997- 2 0 0 0间 42例转子间骨折 ,按Jensen分类 ,其中Ⅰ型骨折 8例 ,Ⅱ骨折 12例 ,Ⅲ型骨折 14例 ,Ⅳ型骨折 7例 ,Ⅴ型骨折 1例。经闭合复位 ,C -臂监视下穿针。 结果 病人 1- 2周下地活动 ,6月随访 ,骨折移位 1例 ,远端锁钉固定失败 1例 ,复位不理想 2例 ,股骨颈下垂 (Sagcut) 1例。按照X线评定标准 ,85 7%病人满意 ;半年后结合病人问卷调查 ,除一例骨折、4例轮椅外 ,其它病人生活自理。 结论 γ -钉治疗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基本满意 ,手术的关键是术前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钉 手术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 C-臂透视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修复24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夏亚一 孙正义 +2 位作者 寺下澈弥 良川昌凤 中谷正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 评价Ⅱ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应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的疗效。 方法  1996年~ 2 0 0 0年对 2 4例Ⅱ型以上的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行修复再建手术 ,根据Rockwood分类 ,Ⅱ型 1例 ,Ⅲ型 13例 ,Ⅳ型 7例 ,Ⅴ型 2例 ,Ⅵ型 1例。复位后使用... 目的 评价Ⅱ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应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的疗效。 方法  1996年~ 2 0 0 0年对 2 4例Ⅱ型以上的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行修复再建手术 ,根据Rockwood分类 ,Ⅱ型 1例 ,Ⅲ型 13例 ,Ⅳ型 7例 ,Ⅴ型 2例 ,Ⅵ型 1例。复位后使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同时修复喙锁韧带。 结果 随访 1年~ 3年 ,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治疗成绩判断标准 ,优 19例 ,良 3例 ,差 2例。 结论 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符合力学原理 ,固定可靠 ,病人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关节脱位 手术修复 松质骨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18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夏亚一 孙正义 +1 位作者 黑坂昌宏 松井允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82-83,共2页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效果。 方法  18例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手术 ,应用关节内 -外技术 ,对 16例红区损伤、2例红 -白区损伤病人行缝合术。 结果 随访 2年~ 6年 (平均 4年 ) ,病人疼痛缓解 ,16例交...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效果。 方法  18例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手术 ,应用关节内 -外技术 ,对 16例红区损伤、2例红 -白区损伤病人行缝合术。 结果 随访 2年~ 6年 (平均 4年 ) ,病人疼痛缓解 ,16例交锁症状消失 ,根据JOA半月板损伤治疗成绩判断标准 ,手术前JOA为 (6 5 .0± 11.3)分 ,手术后JOA为 (87.0± 13.9)分 ,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5 .2 1,P <0 .0 1)。 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手术具有损伤小 ,愈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15
9
作者 韵向东 夏亚一 +3 位作者 吴萌 汪静 汉华 张成俊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复发性髌骨脱位65例,男6例,女5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右膝35例,左膝30例。全部取自体同侧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Teg...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复发性髌骨脱位65例,男6例,女5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右膝35例,左膝30例。全部取自体同侧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Tegner进行功能评分,影像学采用Congruence角及Sulcus角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5~23个月,平均20个月,无膝关节髌骨半脱位或脱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0.6±3.7)分升至(89.8±4.6)分(t=-15.58,P=0.00);IKDC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0.0±3.5)分升至(82.0±3.6)分(t=-27.44,P=0.00);Tegner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6±0.4)分升至(5.6±0.3)(t=-10.84,P=0.00);Congruence角由术前的平均(26.4±3.9)°降至(4.3±1.8)°(t=16.15,P=0.00);Sulcus角由术前的平均(148.8±2.0)°降至术后的(140.5±1.6)°(t=10.51,P=0.00)。结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提供足够的张力,维持髌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Ⅲ-M型膝关节损伤中自体腘绳肌腱及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立虎 靳佳欣 +4 位作者 刘众成 姜金 王红 夏亚一 吴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疗效等。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符合该研究标准的患者36例,分为两组。A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34.7±9.2)岁,选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B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36.8±8.6)岁,选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别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epcial Surgery,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组内及组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120.25±9.55) min,B组(106.63±8.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住院时间(10.60±1.64) d,B组住院时间(10.38±1.5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不小于1年的随访,HSS评分A组由术前(32.95±5.03)分提高至术后(84.70±5.72)分(P<0.01),B组由术前(33.81±4.10)分提高至术后(85.00±5.25)分(P<0.01);Lyshlom评分,A组术前(21.10±3.46)分提高至术后(80.25±5.75)分(P<0.01),B组由术前(21.56±3.01)分提高至术后(80.00±4.30)分(P<0.01);两组患者组间术前术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较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后者住院费用高于前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绳肌腱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关节镜辅助下修复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萌 高莉 +1 位作者 夏亚一 王栓科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86-690,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Ⅰ期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修复膝后内侧韧带结构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后外侧脱位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0.5岁;运动伤8例... 目的:评估采用Ⅰ期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修复膝后内侧韧带结构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后外侧脱位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0.5岁;运动伤8例,车祸伤5例,摔伤9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均使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使用LARS人工韧带14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8例;膝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行缝合修复17例,行自体半腱肌加强术5例;手术均为Ⅰ期完成.术后早期行CPM及主动活动训练.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膝关节IKDC评定:A级9例,B级10例,C级3例;末次随访IKDC评分89.6±3.1.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0.7±1.8,术后较术前评分改善.结论: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修复其他膝后内侧韧带结构,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能较好恢复关节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膝后外侧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创伤和损伤 膝关节 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远期随访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韵向东 夏亚一 +3 位作者 万麟 汪静 汉华 张成俊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对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岁(25~60岁)。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13例。36例急诊手术,2例延期手... 目的:对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岁(25~60岁)。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13例。36例急诊手术,2例延期手术。根据Sanders临床评分标准和X线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疼痛、行走、功能、肌力和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8例随访2~5年,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在不扶拐杖下能独立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中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皮瓣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下SIVA-1凋亡诱导因子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成俊 夏亚一 +3 位作者 王常德 汪静 韵向东 汉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4h;对照组为0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半定量RT-PCR测定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表达水平。结果FSS促增殖作用在短期(0.25,0.5h)明显,且细胞生长曲线前移;但在1,2,4h却有明显抑制增殖作用。FSS同样增加了ALP活性,尤其在应力作用0.5h时显著(ALP含量为2.4320±0.205金氏单位/100ml,相对对照达158%)(P<0.05);而应力作用1,2,4h后减低了ALP的表达。应力初期SIVA-1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尤其在FSS作用0.5h后SIVA-1/GAPDH相对表达量为0.099±0.002,相对对照明显下调了71.3%(P<0.01),此效应在作用1h后减退,SIVA-1mRNA表达开始升高,4h后升高明显。结论1.2PaFSS在短时间刺激下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尤其在0.5h后效应明显。早期促细胞增殖和ALP水平升高主要与SIVA-1mRNA表达下调有关,而后期抑制作用可能与SIVA-1mRNA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SIVA-1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介导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海明 夏亚一 +1 位作者 何万庆 汪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流体剪切力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体小室系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爬片施加不同强度及时间梯度的流体剪切力,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流体剪切力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体小室系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爬片施加不同强度及时间梯度的流体剪切力,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不同大小及时间流体剪切力作用下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增殖指数,分析β-catenin介导下流体剪切力对MC3T3-E1细胞G1→S期转化的影响。结果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12dyn/cm2)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较静置组、低应力组(6dyn/cm2)和高应力组(18dyn/cm2)明显增多(F=4.26,P=0.022;F=6.59,P=0.004),增殖指数也显著升高(F=5.84,P=0.037),且β-catenin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引起β-catenin在胞浆内积聚,进而核转位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引起目标蛋白cyclinD1表达增加,在G1→S期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有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应力 Β-连环蛋白 CYCLIND1 免疫荧光 增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髌股关节间隙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被引量:7
15
作者 韵向东 安丽萍 +2 位作者 成鹏 吴萌 夏亚一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9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髌股关节间隙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5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年龄15~22岁;男32例,女13例;左膝关节29例,右膝关节16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外伤后10d之内就诊,常规摄X...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髌股关节间隙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5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年龄15~22岁;男32例,女13例;左膝关节29例,右膝关节16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外伤后10d之内就诊,常规摄X线片示胫骨髁间嵴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Ⅲ型27例,Ⅱ型18例.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髌股关节间隙复位固定治疗.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做Lysholm评分.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个月拍片复查,骨折均愈合,无膝关节髁间窝撞击引起的伸直受限、膝关节伸直疼痛、膝关节前方不稳定等并发症.Ⅱ型骨折Lysholm评分为92分(85~96分),Ⅲ型骨折Lysholm评分93分(83~96分).结论:关节镜下经髌股关节间隙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复位固定简单,手术易操作,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关节镜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京升 汪玉良 +5 位作者 夏亚一 郝俊龙 周海宇 赵琳 吴萌 王旭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2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皮肤缺损范围3 cm×2 cm^18 cm×16 cm。伤后至手术时间8 h...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2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皮肤缺损范围3 cm×2 cm^18 cm×16 cm。伤后至手术时间8 h^10年。足底内侧皮瓣13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观察术后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3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术后残留窦道,经5~12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6年。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4~12 mm。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小于8 cm×6 cm选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术简单,疗效显著。足跟部缺损面积大于8 cm×6 cm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存活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对MC3T3-E1细胞OPG、RANKL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超 夏亚一 +4 位作者 李鹏 何万庆 王海明 汪静 王翠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作用下,两种调节骨骼重建的重要分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模型对MC3T3...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作用下,两种调节骨骼重建的重要分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模型对MC3T3-E1细胞加载流体剪切力,细胞经不同时间加力后(0,30,60,90,120min),对细胞分别进行染色和裂解,运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对OPG和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FSS作用30,60,90,120min后能够显著增加OPG的蛋白表达(P<0.05),减少RANKL的蛋白表达(P<0.05)。两者共同作用使得OPG/RANKL值显著增高(P<0.05)。结论流体剪切力刺激提示OPG/RANKL的比值可能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联合调节骨骼形成和吸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力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MC3T3-E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齐进 夏亚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稳定性,并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术后18个月):双束组IKDC主观评分(89.2±4.5)分与单束组(85.7±4.9)分有统计学性差异(t=2.539,P=0.015),2组前抽屉试验、Laehman试验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7%(2/26)VS.0(0/20),P=0.498;30.8%(8/26)VS.15.0%(3/20),x2=1.878,P=0.391]。结论关节镜下白体四股胴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具有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主观评分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单束 双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交叉韧带指数测量方法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俊 滕元君 +5 位作者 王遵林 刘众成 陈思捷 伍雪平 牛永康 夏亚一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目的:比较6种不同测量方法下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指数(Index),分析验证其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25例患者的膝关节... 目的:比较6种不同测量方法下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指数(Index),分析验证其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25例患者的膝关节MRI资料,年龄18~60岁,中位数32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ACL正常组和ACL损伤组。在114例ACL损伤和111例ACL完整受试者的膝关节MRI矢状位图像上,测量MRI矢状位PCL在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之间的直线距离(A)和该直线到矢状位图像上PCL弧形标记点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B),计算PCL Index并评估其对ACL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ACL正常组和ACL损伤组PCL Index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L Index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L正常组的PCL Index2、6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213,-0.189;P<0.05),ACL损伤组的PCL Index5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277;P<0.05)。结论:PCL Index的改变有助于ACL损伤的诊断,临床中PCL Index4、5可以作为诊断ACL损伤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指数 诊断价值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军 马延超 +2 位作者 夏亚一 汉华 孙正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20 g,平均300 g,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1、3、7、14、28 d用改良的T... 目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20 g,平均300 g,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1、3、7、14、28 d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A组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在14 d和28 d,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ATP 运动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