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纤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满意 张晓超 +3 位作者 王燕萍 王依民 夏于旻 倪建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5,共4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含有添加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氯化锌(ZnCl2)的有序排列聚丙烯腈(PAN)基中空微纳米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和酸化处理后得到多孔PAN基中空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MWCNTs增加了PAN基碳纤维的表面...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含有添加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氯化锌(ZnCl2)的有序排列聚丙烯腈(PAN)基中空微纳米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和酸化处理后得到多孔PAN基中空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MWCNTs增加了PAN基碳纤维的表面粗糙度,而ZnCl2增加了纤维表面的孔洞结构。由吸附仪测试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发现,多孔PAN/MWCNTs/ZnCl2碳纤维(两中空)的比表面积达到356.8m2/g,是PAN碳纤维的3.7倍。由循环伏安曲线看出,多孔PAN/MWCNTs碳纤维(两中空)较PAN碳纤维具有更好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中空碳纤维 多壁碳纳米管 多孔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共聚酯的固相聚合和熔融纺丝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燕萍 夏于旻 +3 位作者 甘海啸 朱卫彪 钦维民 王依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为制备高强高模芳香族共聚酯纤维,本文研究了低分子质量芳香族共聚酯的固相聚合,分析了固相聚合前后芳香族共聚酯的流变性能,并进行了熔融纺丝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固相聚合可以大大提高芳香族共聚酯的分子质量,其熔体为非牛顿流体,呈现... 为制备高强高模芳香族共聚酯纤维,本文研究了低分子质量芳香族共聚酯的固相聚合,分析了固相聚合前后芳香族共聚酯的流变性能,并进行了熔融纺丝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固相聚合可以大大提高芳香族共聚酯的分子质量,其熔体为非牛顿流体,呈现明显的切力变稀行为,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变大。固相聚合后初生纤维的力学性能较固相聚合前有大幅度的提高。SEM照片显示,芳香族共聚酯纤维由约5μm的大原纤和约1μm的原纤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共聚酯纤维 固相聚合 熔融纺丝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增塑熔纺制备醋酸丁酸纤维素纤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心航 王燕萍 +1 位作者 夏于旻 王依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9-784,共6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IL)为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的增塑剂进行熔融纺丝.经IL增塑后,CA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观黏度下降,熔融指数升高,表明IL对CAB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这使得CAB的纺丝加工窗口得以拓宽,可纺性得到改善...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IL)为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的增塑剂进行熔融纺丝.经IL增塑后,CA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观黏度下降,熔融指数升高,表明IL对CAB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这使得CAB的纺丝加工窗口得以拓宽,可纺性得到改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IL使CAB的热稳定性下降.纤维水洗试验结果表明,水洗可将CAB纤维中的IL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醋酸丁酸纤维素 增塑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帆 刘俊华 +6 位作者 边昂挺 王燕萍 钱琦渊 倪建华 夏于旻 何勇 王依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2,19,共5页
针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初生纤维结构不稳定、强度不高的问题,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纤维分子质量,进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将处于松弛状态的TLCPAR纤维置于热处理箱中,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处理。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仪、纱... 针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初生纤维结构不稳定、强度不高的问题,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纤维分子质量,进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将处于松弛状态的TLCPAR纤维置于热处理箱中,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处理。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仪、纱线强伸度仪测试与分析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尺寸、晶区取向以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TLCPAR纤维的(110)晶面和(211)晶面的晶粒尺寸显著增加,230℃热处理48 h后纤维的结晶度增加了37.1%,取向度仅下降2%,说明TLCPAR纤维中大分子链的堆砌更有序、更紧密;热处理后结构变化使TLCPAR纤维断裂强度增加了86.8%,弹性模量增加了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纤维 热致液晶聚芳酯 热处理 结晶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酯纤维绝缘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忠政 金文斌 +6 位作者 罗培栋 宋丹 王燕萍 王依民 倪建华 何勇 夏于旻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9,共6页
以聚芳酯短切纤维为原料,通过机械剪切得到微纤,通过湿法分散微纤辅助真空抽滤制备聚芳酯纤维原纸,再经过热压得到聚芳酯纤维纸。研究了不同热压温度对聚芳酯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260℃时,聚芳... 以聚芳酯短切纤维为原料,通过机械剪切得到微纤,通过湿法分散微纤辅助真空抽滤制备聚芳酯纤维原纸,再经过热压得到聚芳酯纤维纸。研究了不同热压温度对聚芳酯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260℃时,聚芳酯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电气强度达到最高,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65 MPa和1.32 GPa,电气强度达到43.1 kV/mm。同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纤维纸 绝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离子液体的常压阴离子可染聚丙烯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姣姣 汪菁晶 +6 位作者 夏于旻 朱新远 闫冰 孙利明 王燕萍 何勇 王依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1,共5页
为改善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使其达到阴离子染料可染的效果,设计合成了一种主链是阳离子型的聚离子液体,对其与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将共混体系通过熔融纺丝得到阴离子可染聚丙烯纤维,借助纱线强伸度仪研究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为改善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使其达到阴离子染料可染的效果,设计合成了一种主链是阳离子型的聚离子液体,对其与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将共混体系通过熔融纺丝得到阴离子可染聚丙烯纤维,借助纱线强伸度仪研究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染色实验对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与聚离子液体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相容性,聚离子液体的加入使聚丙烯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从而使得其改性聚丙烯纤维更有利于与染料结合;改性聚丙烯纤维的上染率达到17.0%,染色深度值达到5.4503,且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为4.4 cN/dtex,符合纺织加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聚离子液体 相容性 共混纺丝 常压阴离子可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羟基苯丙酸的生物基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合成与性能
7
作者 李龙龙 魏朋 +6 位作者 吴萃霞 闫金飞 娄贺娟 张一风 夏于旻 王燕萍 王依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常规生物基纤维力学性能与耐热性不足的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酸(HPPA)为原料,采用一锅熔融聚合法合成了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初生纤维,对共聚酯及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 针对常规生物基纤维力学性能与耐热性不足的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酸(HPPA)为原料,采用一锅熔融聚合法合成了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初生纤维,对共聚酯及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基液晶共聚酯为向列型液晶,其熔点在200℃左右,并随着HPPA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高HPPA添加量会导致共聚酯熔融行为不明显,不利于结晶;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质量损失5%时对应的温度高于370℃,在700℃时的残炭率大于30%;共聚酯初生纤维表面光滑均匀,断面具有明显的原纤结构,力学性能较好,并与HPPA的添加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液晶高分子 熔融聚合 熔融纺丝 对羟基苯丙酸 生物基纤维 共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常数三元聚芳酯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魏旭萍 李响 +2 位作者 王燕萍 夏于旻 黄铄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3,80,共6页
以双酚A(BPA)/双酚AF(BisAF)/双酚AP(BisAP)/双酚B(BisB)为双酚单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二氯(TPC)通过界面缩聚合成系列三元共聚芳酯(co-PARs)PAR-A、PAR-F、PAR-P和PAR-B。系统研究双酚单体种类对co-PARs及其薄膜结... 以双酚A(BPA)/双酚AF(BisAF)/双酚AP(BisAP)/双酚B(BisB)为双酚单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二氯(TPC)通过界面缩聚合成系列三元共聚芳酯(co-PARs)PAR-A、PAR-F、PAR-P和PAR-B。系统研究双酚单体种类对co-PARs及其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酚A型聚芳酯PAR-A相比,PAR-F、PAR-P及PAR-B薄膜的介电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PAR-F的溶解性、透明性和介电性能最为突出,其薄膜的介电常数仅为1.6,较PAR-A降低了36%,在微电子及5G通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 界面缩聚法 低介电 薄膜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