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叔向贺贫》中的“顺”与“越”
1
作者 夏业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7-97,共1页
顺 叔向说,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对句中的“顺”字,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选本均不作注,有的译文就取其常义,译为“顺从”,然而栾武子是晋国的上卿,是上层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值得叔向称赞的决不只是规规矩矩的“顺从”法令制度... 顺 叔向说,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对句中的“顺”字,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选本均不作注,有的译文就取其常义,译为“顺从”,然而栾武子是晋国的上卿,是上层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值得叔向称赞的决不只是规规矩矩的“顺从”法令制度这一点。叔向所着重肯定的,是他谨慎地执行法令制度,收到了使晋国大治的良好效果。 在上古汉语中,“顺”与“慎”通用。如《庄子·列御寇》:“顺于兵,故行有求”。《释文》引作“慎于兵”,并指出“慎或作顺”。卢文弨也说:“今书慎作顺”。又如《荀子·强国》:“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杨倞说:“顺当为慎”。梁启雄也说:“顺,借为慎,二字通。”(见梁启雄《荀子简释》)这就充分说明:顺,通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 法令 中学语文课 晋国 戎狄 代指 选本 上古汉语 《国语》 分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沃灌”
2
作者 夏业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35-135,共1页
《送东阳马主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句,对其中“沃灌”一词,许多选注本都释为“浇灌”.有的同志根据“灌”字的“饮”义,就把这句译作:“陪送上学的人拿热水给自己喝”(《中华活叶文选》);“旅舍的仆役拿热开水给我喝”(上海教育学... 《送东阳马主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句,对其中“沃灌”一词,许多选注本都释为“浇灌”.有的同志根据“灌”字的“饮”义,就把这句译作:“陪送上学的人拿热水给自己喝”(《中华活叶文选》);“旅舍的仆役拿热开水给我喝”(上海教育学院编《古代汉语》1980年版105—106页).这么理解似有不妥.上文说宋濂“足肤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这是局部受冻,不是全身性冻坏,只需给受冻部位加热保暖就可以了.针对四肢冻僵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喝热水.其实,“沃灌”就是“浇洗”的意思.《说文》:“浇,沃也.”段玉裁说:“自上浇下曰沃”(《说文解字注》).“灌”通“盥”.两字都是元韵见声(从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它们是同音通假.《集韵》:“盥,澡手,或作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指出:灌,“又为盥”“亦盥之转注”.“灌”、“盥”通用,在古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古代汉语 教育学院 说文通训定声 热水 古汉语 全身性 上古音 段玉裁 注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个“却”字怎讲?
3
作者 夏业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3-93,共1页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接受了看管草料场的差使以后,对李小二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这个“却”字该怎么讲?一般古汉语字书都以先秦、两汉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所以用它们所列的义项来解这个“却”宇,...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接受了看管草料场的差使以后,对李小二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这个“却”字该怎么讲?一般古汉语字书都以先秦、两汉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所以用它们所列的义项来解这个“却”宇,都不贴切。根据《水浒》对“却”字的习惯用法和本文的上下文意,这个“却”字是指代“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这件事,应该讲作指示代词“这”。从下文李小二的回答也可得到印证。李小二说:“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这个差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却” 指示代词 《水浒》 教头 林冲 “这” 习惯用法 字书 文意 潘金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突将”
4
作者 夏业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44-144,共1页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一个句子: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本注句中的“突将”为“突击队”.“突将”为什么是“突击队”呢?这个“将”字,不是“将领”,它跟“壮”通.《尔雅·释诂》:“壮、将,大也.”朱骏声《说文...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一个句子: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本注句中的“突将”为“突击队”.“突将”为什么是“突击队”呢?这个“将”字,不是“将领”,它跟“壮”通.《尔雅·释诂》:“壮、将,大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将,假借为壮.”按照《广韵》,“将”和“壮”都属“漾”韵,可见它们是叠韵假借.“将”、“壮”通假在古文献中是很多的.如《诗经·商颂·长发》:“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孔颖达疏:“谓有娀之国方始壮大.”今人高亨也注为:“将,借为壮.”(《诗经今注》)又如《诗经·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毛亨传:“将,壮也.”朱熹《诗集传》也说:“将,壮也.”从这里可知,“将”是“壮”的假借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击队 说文通训定声 诗经今注 古文献 假借字 孔颖达 诗集传 忠义 尔雅 广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枪上刺刀”别解
5
作者 夏业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8-98,共1页
对于“以枪上刺刀相搏击”(《冯婉贞》)一句,一般译为“用枪上的刺刀搏斗”。这样理解不合文意。上文写冯婉贞率队埋伏,敌兵抬着炮走来,冯婉贞“率众袭之”。由于是袭击,因此,“敌出不意,大惊忧”。敌人一心凭借炮火的优势,妄图轰毁谢... 对于“以枪上刺刀相搏击”(《冯婉贞》)一句,一般译为“用枪上的刺刀搏斗”。这样理解不合文意。上文写冯婉贞率队埋伏,敌兵抬着炮走来,冯婉贞“率众袭之”。由于是袭击,因此,“敌出不意,大惊忧”。敌人一心凭借炮火的优势,妄图轰毁谢庄。他们出乎意外地遭遇伏击,自然仓皇失措,“以枪上刺刀相搏击”。如果说他们是“用枪上的刺刀”来搏斗,那么他们是早有准备了,早就把刺刀上于枪尖了,但是上下文都交代敌人没有肉搏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刀 上下文 文意 谢庄 准备 安装 炮火 埋伏 伏击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