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的模式与成因:基于万余份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夏一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0,共15页
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现象日益严峻,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对10270份样本进行详尽的实证分析、以揭示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的模式与成因的研究发现,在分布特征方面,老年群体... 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现象日益严峻,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对10270份样本进行详尽的实证分析、以揭示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的模式与成因的研究发现,在分布特征方面,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具有显著的“聚集性”与“累积性”特征。具体而言,虽然有重复被害经历的老年人仅占全部样本的2.84%,但其遭受的诈骗事件却占据了全部诈骗事件的50.03%。不仅如此,先前被害次数每增加一次,各类诈骗被害率都会成倍增加,但边际效应逐渐减弱;在时间间隔方面,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具有“临近重复效应”。统计数据显示,两次诈骗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呈现右偏分布,且间隔越短,再次被害的风险越高,尤其对销售类诈骗最为显著。深入探究其成因发现,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主要源于被害人自身稳定的易感特质,即“个体异质性”机制是解释重复诈骗被害现象的主要机制。相比之下,负面情绪等“状态依赖性”机制对重复诈骗被害的解释有限,中介效应占比约4%。基于上述发现,应坚持分级递进、迅速响应及主动干预三大核心原则,构建精准高效的老年群体重复诈骗被害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群体 重复诈骗被害 临近重复效应 反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婚姻暴力受害因素的有效对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璇 夏一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立足农村家庭结构与中国特有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湖南某县级市的实证调查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探究婚姻暴力受害因素对不同性别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受暴总体高于男性,家庭规模的... 立足农村家庭结构与中国特有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湖南某县级市的实证调查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探究婚姻暴力受害因素对不同性别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受暴总体高于男性,家庭规模的扩大与家庭关系满意度的提升降低男性家暴的受害,社会支持网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两性遭受家暴的风险,"新农保"与"新农合"制度成为降低女性家暴受害的保护性因素,家庭功能衰弱导致家暴的情况没有出现,农村男性与女性家暴受害因素呈有限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暴力 家庭结构 社会支持网 农村社会保障 有限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控制对青少年网络被害的影响——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博洋 周由 夏一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8,共16页
我国青少年群体网络普及率与使用率逐年升高,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遭受的被害现象值得关注。从犯罪学理论视角出发,基于3741名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社会控制、低自我控制、网络风险行为、不良交往与网络被害之间的关系。经结构方程... 我国青少年群体网络普及率与使用率逐年升高,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遭受的被害现象值得关注。从犯罪学理论视角出发,基于3741名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社会控制、低自我控制、网络风险行为、不良交往与网络被害之间的关系。经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后发现,低社会控制降低青少年自我控制水平,进而提升其网络风险行为概率,最终导致网络被害发生的链式中介模型成立;在"社会控制→网络风险行为""低自我控制→网络被害""社会控制→网络被害"三条路径的总效应中,各自间接效应值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7.10%、89.20%与58.90%;经调节效应分析后发现,不良交往程度对链式中介模型下的五个直接路径与两个间接路径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旨在为我国青少年网络被害的预防提供自身塑造、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政策方面的系统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被害 社会控制 低自我控制 网络风险行为 不良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