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缓和医疗理念下的血液/肿瘤儿童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
儿科
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1 位作者
郭艳汝
周翾
翟晓文
李志光
王颖雯
路桂军
成磊
林国嬿
方拥军
张侃
张莉
蔡思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关严重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进行积极的全人照护,旨在提高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缓和医疗是在安宁疗护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其理念与安宁疗护保持一...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关严重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进行积极的全人照护,旨在提高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缓和医疗是在安宁疗护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其理念与安宁疗护保持一致,但更强调对患者的照护模式从严重疾病早期开始,并贯穿疾病始终[2]。现阶段,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3]。缓和医疗是全生命周期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供需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范围仅约14%的患者获得了其所需的缓和医疗服务[4],需要从支持政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公众认知、教育培训和科研等多方面优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疼痛管理
公众认知
全民健康
照护者
全生命周期
缓和医疗
照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缓和医疗理念下的血液/肿瘤儿童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
儿科
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郭艳汝
周翾
翟晓文
李志光
王颖雯
路桂军
成磊
林国嬿
方拥军
张侃
张莉
蔡思雨
机构
不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儿童癌病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5-33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2706301,2022YFC2705003。
文摘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关严重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进行积极的全人照护,旨在提高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缓和医疗是在安宁疗护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其理念与安宁疗护保持一致,但更强调对患者的照护模式从严重疾病早期开始,并贯穿疾病始终[2]。现阶段,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3]。缓和医疗是全生命周期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供需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范围仅约14%的患者获得了其所需的缓和医疗服务[4],需要从支持政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公众认知、教育培训和科研等多方面优化实施。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疼痛管理
公众认知
全民健康
照护者
全生命周期
缓和医疗
照护模式
分类号
R473.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缓和医疗理念下的血液/肿瘤儿童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
儿科
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郭艳汝
周翾
翟晓文
李志光
王颖雯
路桂军
成磊
林国嬿
方拥军
张侃
张莉
蔡思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