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味之首在澜沧江源头——青海囊谦泉盐产销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坚赞才旦 王霞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6,共9页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梳理和文本建构,为了解青藏高原北部的泉盐产销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面。首先展示了囊谦盐矿的地质构造、盐场分布等基本数据,对建场时间作了断代,继而揭示湖盐生产与泉盐生产的不同点,然后从囊谦泉盐的供给方向和...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梳理和文本建构,为了解青藏高原北部的泉盐产销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面。首先展示了囊谦盐矿的地质构造、盐场分布等基本数据,对建场时间作了断代,继而揭示湖盐生产与泉盐生产的不同点,然后从囊谦泉盐的供给方向和满足程度来界定该盐区的历史地位;其次在时间尺度中看待政治因素引起的生产资料变更、劳力交替和技术交融等问题,借鉴政治人类学的范式,用A、B两种体制来放大部落社会与民族国家中的盐业问题;最后采用"交易圈"范式把握青、藏、川交界区的物流关系,指明盐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工为脆弱环境提供的补偿,点缀出交通条件和交换对象与人类基本需要的动态发展。这就不仅为"环境—技术—人口"的动力学公式提供了一个新例证,而且点明一条新思路:研究者可将囊谦的泉盐放入青海的盐业体系中评估,也可将其从该体系中分离出来,归并到澜沧江流域的泉盐体系中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谦 泉盐 晒盐 交易 部落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稀缺:作为手段的宗教信仰——以西南藏区为中心的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坚赞才旦 王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0,共6页
社会结构中的"宗教支柱化"倾向是西南藏区的鲜明社会现象之一,当地民众受到藏传佛教的密切影响,这种局面长期延续,至今未有多少改观。原因诸多,主次分明,而"整体稀缺"是其中的一个主因。"稀缺"既有物质... 社会结构中的"宗教支柱化"倾向是西南藏区的鲜明社会现象之一,当地民众受到藏传佛教的密切影响,这种局面长期延续,至今未有多少改观。原因诸多,主次分明,而"整体稀缺"是其中的一个主因。"稀缺"既有物质层面的表现,亦有精神层面的表现,前者尤为重要。从物质稀缺与宗教信仰两个层面分析西南藏区藏民适应经济状况的主要内容,说明信仰手段与谋生手段的互相倚重,共同托起生存的内容,而且二者的结合是藏区社会维持稳定,缓慢发展的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 手段 生存 佛教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曲河谷一妻多夫家庭组织探微 被引量:14
3
作者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珞巴族 社会调节 河谷 生产方式 总量 问题 成本 兄弟 婚姻 过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曲河谷亲属称谓制探微 被引量:5
4
作者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真曲河谷 亲属 称谓制 血亲 蝴蝶图 词库 婚姻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三岩的社会控制:从法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坚赞才旦 许韶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西藏昌都三岩地区偏于一隅,当地生态脆弱、技术单薄,长期处于血族、村庄和宗教的无为而治状态,遗有血亲复仇的残迹。"巴巴"的协调机制起着承载传统、强制规范、稳定社会的作用。近代以来,三岩在与国家的对接中,自控体系不断增... 西藏昌都三岩地区偏于一隅,当地生态脆弱、技术单薄,长期处于血族、村庄和宗教的无为而治状态,遗有血亲复仇的残迹。"巴巴"的协调机制起着承载传统、强制规范、稳定社会的作用。近代以来,三岩在与国家的对接中,自控体系不断增强,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构成锥形塔的模式,表明法律向偏远地区移植过程中对本土资源的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稀缺 血族政治 本土资源 法律移植 法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三岩藏族的居室葬 被引量:2
6
作者 坚赞才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文章是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对三岩藏族居室葬的再研究,既顾及到考古学的旁证材料,又为其提供"活化石"的标本,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这一葬俗的思想根基。与作者过去的研究成果相比,文章侧重于类型学的梳理,展示了"中间场"... 文章是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对三岩藏族居室葬的再研究,既顾及到考古学的旁证材料,又为其提供"活化石"的标本,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这一葬俗的思想根基。与作者过去的研究成果相比,文章侧重于类型学的梳理,展示了"中间场"的分析框架,解析了三岩居室葬所蕴含的时空观及文化功能,最后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凸显居室葬的同一与差异,强调了民族考古学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岩 藏族 土楼 中间场 居室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兄弟型限制性一妻多夫家庭组织与生态动因──以真曲河谷为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22,共14页
关键词 兄弟 家庭 朋友 一妻多夫制 组织 部落 限制性 实证分析 动因 藏区
全文增补中
利米半农半牧的藏语族群对喜马拉雅山区的适应策略 被引量:14
8
作者 戈尔斯坦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区 利米峡谷 尼泊尔 西藏 农业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的兄弟共妻:社会生物学理论的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辛西亚.M.比尔 Melvyn.C.戈尔斯坦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2,共9页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有一种风俗:兄弟长大后不分家产,合娶一妻,共承父业。这种婚姻制度由来已久,现在只能在偏僻的山区才能看见。它包含着多种矛盾的萌芽,像镜子一样反衬出当地人从事两种生产(谋取生活资料和繁衍人口)的种种奥妙。...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有一种风俗:兄弟长大后不分家产,合娶一妻,共承父业。这种婚姻制度由来已久,现在只能在偏僻的山区才能看见。它包含着多种矛盾的萌芽,像镜子一样反衬出当地人从事两种生产(谋取生活资料和繁衍人口)的种种奥妙。故人类学家将其视为理论挑战,孜孜不倦地探索。本文由两位男女作者写就,比尔是体质人类学家,戈尔斯坦是社会人类学家。他们用社会生物学理论过滤采自尼泊尔利米峡谷的素材,提出"藏族人行兄弟共妻婚可能会增强他们适应环境的总体能力"。也就是说共妻制可能会增强丈夫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全文排出5张表格和3个公式,定量与定性结合,通过论证将这个假设归入荒谬,最后指出兄弟共妻制的长期存在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历史传统相关联,应该循着这条路子去寻找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物学 兄弟共妻制 等位基因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