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籽酶解制备萝卜硫素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消化研究
1
作者 李惠琳 刘昊 +4 位作者 李珏 木耶赛尔·凯代斯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赵雷 何庆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7,共9页
为探究酶解法制备萝卜籽萝卜硫素的最佳工艺及其消化特性。采用红萝卜种子为原料,以萝卜硫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探究萝卜籽乙酸乙酯提取物萝卜硫素含量... 为探究酶解法制备萝卜籽萝卜硫素的最佳工艺及其消化特性。采用红萝卜种子为原料,以萝卜硫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探究萝卜籽乙酸乙酯提取物萝卜硫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得到萝卜籽制备萝卜硫素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2 min,酶解温度40℃,VC添加量0.8 mg/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萝卜硫素得率为2.11±0.02 mg/g,与预测值(2.14 mg/g)接近,相对误差为1.4%,酶解工艺切实可行。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胃肠消化液中萝卜硫素保留率分别为79.64%,76.22%;与未消化提取物比较,胃消化液中ABTS+、DPPH、OH三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54.23%、33.90%、15.07%,而肠消化液与胃消化液中自由基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丰富了酶法制备萝卜硫素方面的研究,将为萝卜籽开发及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籽 萝卜硫素 响应面法 模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水产品中普罗威登斯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王帆 +2 位作者 付龙龙 努尔古丽·热合曼 刘小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以从自然腐败变质的香辣蟹中分离鉴定的一株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普罗威登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抑菌浓度剂量的丁香酚处理条件下... 以从自然腐败变质的香辣蟹中分离鉴定的一株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普罗威登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抑菌浓度剂量的丁香酚处理条件下,普罗威登斯菌菌体严重变形,出现大量的褶皱,胞内物质流出,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活分别降低了33.01%,19.81%。表明丁香酚可以通过破坏普罗威登斯菌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菌胞内物质泄露,以及细菌正常新陈代谢失调等作用,从而抑制普罗威登斯菌正常生长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普罗威登斯菌 抑菌活性 水产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蓝莓链格孢霉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葛达娥 魏照辉 +5 位作者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潘玥 王帆 陶宁萍 周剑忠 刘小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8-73,共6页
以从自然腐败的蓝莓上分离得到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链格孢霉的抑菌作用及机理。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形态和结构... 以从自然腐败的蓝莓上分离得到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链格孢霉的抑菌作用及机理。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形态和结构,碘化丙啶染色观察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影响并测定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丁香酚质量浓度为0.3 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链格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与对照组相比,经0.3 mg/mL丁香酚处理的链格孢霉的孢子和菌丝严重变形、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胞内物质流失,无完整细胞器;菌丝经碘化丙啶染色后出现红色荧光,胞外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倍和8.02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37倍和50%。综合分析可知,丁香酚可以破坏链格孢霉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进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代谢及其繁殖,从而发挥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链格孢霉 抑菌机理 细胞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葛达娥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4 位作者 魏照辉 潘玥 王帆 周剑忠 刘小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187-192,共6页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1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3株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经致病性试验确定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菌。牛至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链格孢霉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 50)为3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牛至精油 链格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