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 被引量:6
1
作者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龚岚 刘婷婷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张铭志 李世迎 黄锦海 孙传宾 计丹 迟玮 杨卫华 许言午 接英 胡亮 魏雁涛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贵刚 黄晓丹 谢华桃 李凯军 陆培荣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刘春玲 姚勇 黄明海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梁荣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5-93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眼科 视神经盘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3
2
作者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陈新建 杨卫华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许言午 柯碧莲 石磊 黄锦海 李世迎 迟玮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廖萱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肖鹏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5,共9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确地量化OCTA的血管和病理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OCTA成像的价值。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最强大的图像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可提供各种情况下的精确测量,包括不同的疾病和眼部区域。在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总结了国内外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准确检测、视网膜灌注的精确量化以及可靠的疾病诊断,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了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见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3
3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50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张铭志 许言午 迟玮 刘祖国 谭钢 陈有信 杨卫华 接英 张慧 李世迎 廖萱 邵婷婷 计丹 马健 杨文利 田磊 胡亮 蔡建奇 彭娟 陆成伟 肖鹏 刘光辉 苏兆安 董诺 秦牧 李程 邹文进 刘籦 赵慧 陈新建 陈琦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顾正宇 董贺 唐丽颖 蒋贻平 宋秀胜 王遷 葛倩敏 邱坤良 李正日 刘秋平 易湘龙 康刚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2-601,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眼底疾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自动分割 视网膜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1
4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液监测中的应用指南()》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4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陈有信 迟玮 张铭志 许言午 刘祖国 杨卫华 谭钢 廖萱 李世迎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李中文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陈新建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秦牧 蒋贻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曾艳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511,共7页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遗传的、多因素作用的疾病,患者黄斑区结构会发生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进行性变性和视力逐渐丧失。全世界约有2亿人受到SMD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利用AI对视网膜液进行定性定量评估,不仅可以在新生血管性SMD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本指南总结了AI在SMD治疗中的应用,包括AI在视网膜液监测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为眼科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足够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卷积神经网络 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1
5
作者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迟玮 张少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改变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增生或萎缩以及黄斑新生血管为主,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目前,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眼底成像模式主要包括彩色眼底照...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改变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增生或萎缩以及黄斑新生血管为主,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目前,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眼底成像模式主要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近红外反射、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等。近年来发展的眼底成像模式包括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炫彩眼底成像、广角照相成像和多光谱成像等,也广泛应用于进展期AMD的成像检查。这些进展期AMD成像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对于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至关重要,并可能会影响相关临床诊疗的时效和成本。目前,进展期AMD成像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成像方案的选择和图像分析算法技术的研究。然而,国内外在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传统及当代先进的成像模式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就进展期AMD的各种成像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讨论,在大量临床病例进行大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各种成像模式的优缺点,并对每种成像模式在进展期AMD未来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本共识专家组针对进展期AMD诊断和监测的不同阶段,结合经济效益成本分析,提出了各种适用技术的选择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进展期 地图样萎缩 诊断 视网膜成像检查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指南(2023) 被引量:7
6
作者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肿瘤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马建民 谭佳 裴重刚 黄晓明 谭钢 陶文思 黄锦海 杨新吉 刘小伟 李光宇 吴桐 许言午 杨卫华 李世迎 迟玮 胡亮 接英 黄晓丹 李凯军 马健 王佰亮 彭娟 张慧 刘昳 李程 刘光辉 邹文进 谢华桃 李中文 王耀华 文丹 田磊 王燊 张青 刘春玲 黄明海 邓志宏 刘华 林志荣 王沙 温鑫 易湘龙 吴恺 石文卿 葛倩敏 王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1-847,共7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复杂眼眶病,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损害患者容貌外观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TAO的诊断和管理复杂,近几年,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医疗应用已经被开发,这些应用已被证明在筛查许多慢性眼...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复杂眼眶病,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损害患者容貌外观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TAO的诊断和管理复杂,近几年,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医疗应用已经被开发,这些应用已被证明在筛查许多慢性眼病方面是有效的。自动化AI设备的先进特性,如快速性、便携性和多平台兼容性,使得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详细评估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AI在TAO临床诊断、活动度评价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治疗结果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形成共识,为AI在TAO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自动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检查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4
7
作者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检查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 位作者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易湘龙 胡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9-1058,共10页
目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广泛, 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已被临床验证。作为眼内手术, 术中和术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术前检查是避免出现并发症, 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专家共识依据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及循证... 目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广泛, 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已被临床验证。作为眼内手术, 术中和术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术前检查是避免出现并发症, 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专家共识依据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对术前检查提出推荐意见, 即除了常规的眼部查体外, 还需进行如下检查:主导眼、屈光度检查、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水平白到白间距、睫状沟直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矢高、瞳孔直径及暗瞳的测量。由于屈光手术患者对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要求较高, 因此, 有条件单位可根据患者情况做以下眼部检查:视觉质量相关检查、干眼相关检查、视功能相关检查。本共识旨在规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前检查, 以期为该领域开展此项手术的眼科医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前检查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