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香子沟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喻星星 张建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7-1451,共15页
榴辉岩相变沉积岩普遍分布在北祁连HP/LT变质带中,在HP/LT变质带的西段香子沟地区,变质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多硅白云母+石榴子石+绿帘石±蓝闪石±绿辉石(+金红石+锆石)。利用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地质温压计... 榴辉岩相变沉积岩普遍分布在北祁连HP/LT变质带中,在HP/LT变质带的西段香子沟地区,变质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多硅白云母+石榴子石+绿帘石±蓝闪石±绿辉石(+金红石+锆石)。利用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地质温压计获得变沉积岩的峰期变质温度为448~467℃,压力为2.0~2.2GPa。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测试结果显示,碎屑锆石核的年龄分布在532~2700Ma之间,大部分集中在中元古代和晚古元古代之间,显示原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古元古代岩石。2个样品的变质锆石边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5±7Ma(MSWD=0.63)和496±7Ma(MSWD=5.6),代表了榴辉岩相变质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原岩形成于以陆缘碎屑为主的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前环境,在早古生代洋壳俯冲过程中,通过俯冲剥蚀作用被卷入到俯冲带深部,与所包裹的基性岩(榴辉岩的原岩)一起发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并快速折返至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相变沉积岩 锆石 U-PB定年 HF同位素 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中段高压/低温混杂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2
作者 喻星星 张建新 +1 位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12,共17页
详细的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北祁连中段清水沟-香子沟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出露的变质岩主要有榴辉岩、蓝片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变硅质岩、大理岩和蛇纹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榴辉岩原岩为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拉斑玄武岩;蓝片岩有两... 详细的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北祁连中段清水沟-香子沟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出露的变质岩主要有榴辉岩、蓝片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变硅质岩、大理岩和蛇纹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榴辉岩原岩为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拉斑玄武岩;蓝片岩有两种类型,第1种蓝片岩原岩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第2种蓝片岩原岩主要形成环境为大洋岛弧和/或大陆岛弧的沉积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的原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变硅质岩的原岩为形成于远离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中的热水成因硅质岩;大理岩原岩为灰岩。榴辉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显示其原岩年龄为500±4 Ma,第1种蓝片岩原岩年龄为529±5 Ma。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榴辉岩原岩明显受到了古老地壳的影响,基性蓝片岩的原岩源区为亏损地幔,后期没有或者极微弱地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认为北祁连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变质岩的原岩类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且原岩时代具有多期性特征。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古祁连洋在早古生代向北俯冲过程中,携带了不同性质和时代的岩石进入俯冲带深部,形成高压/低温变质条件下的混杂带,代表了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俯冲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高压/低温变质作用 混杂岩 早古生代 俯冲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及闭合: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早古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作用 被引量:133
3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3 位作者 李云帅 喻星星 林宜慧 毛小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1-3554,共24页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造域最北部的构造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造山系相比,特提斯造山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造域最北部的构造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造山系相比,特提斯造山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的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相比,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包括有大量蛇绿岩、弧岩浆杂岩、俯冲-增生杂岩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早古生代造山系为沿塔里木和华北克拉通边界向南逐渐增生的增生型造山带。但是,增生造山模式又很难解释南阿尔金-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的与大陆俯冲有关的UHP变质岩、广泛分布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和相关的岩浆作用,以及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变形构造等。在本文中,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综合总结,结合一些新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中,早古生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即增生和碰撞造山作用,其主要标志是北祁连-北阿尔金的HP/LT变质带、蛇绿混杂岩及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分布在柴北缘-南阿尔金与大陆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UHP变质带、区域巴罗式变质作用、深熔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及伸展垮塌作用等,并建立了一个反映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闭合及碰撞造山作用的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造山 碰撞造山 原特提斯洋 早古生代 阿尔金-祁连-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腐蚀脉冲涡流检测中探头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付跃文 喻星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了将探头置于油管中同时对油管和套管腐蚀进行检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评判探头检测能力优劣的准则,通过所获数据比较了不同探头结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差异,对差异原因进行了...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了将探头置于油管中同时对油管和套管腐蚀进行检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评判探头检测能力优劣的准则,通过所获数据比较了不同探头结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差异,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总体上横向探头检测油管腐蚀优于纵向探头,而纵向探头检测套管腐蚀优于横向探头。但检测灵敏度同时还受被检缺陷尺寸、仪器对于弱电压信号的检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纵横结构探头检测性能的区分不是绝对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油套管 腐蚀 探头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结构焊缝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艳 喻星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X期58-60,共3页
传统船体结构焊缝检测方法消耗成本高、检测时间长、检测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根据探头工作原理构建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工作框架,工作框架包括超声波检测仪、函数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数字示波器、超低噪声... 传统船体结构焊缝检测方法消耗成本高、检测时间长、检测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提出一种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根据探头工作原理构建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工作框架,工作框架包括超声波检测仪、函数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数字示波器、超低噪声前置放大器、高速数据采集卡、实时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过程分为构建超声波探头阵列、设置探头驱动电路、计算机实时追踪、信号接收以及数值显示5步。从消耗成本、检测时长和检测效果3个方面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地检测出焊缝大小、形状和所在位置,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结构 超声波检测 无损检测 焊缝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桂生 张建新 +4 位作者 李云帅 于胜尧 喻星星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01-3814,共14页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热事件 变泥质岩 独居石 U—Pb定年 格林威尔期 早古生代 柴北缘鱼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自动纸箱包装机机械系统设计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旺杰 张含叶 +4 位作者 张为 朱福明 宋玉卿 喻星星 周亮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79-181,共3页
目的针对目前快递行业中纸箱包装存在的效率低、人工耗费高等问题,以350 mm×230 mm×190 mm标准邮政纸箱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半自动纸箱包装机。方法该包装机的机械系统由托盘转动机构、开箱成型机构和折叶折曲机构组成,通过... 目的针对目前快递行业中纸箱包装存在的效率低、人工耗费高等问题,以350 mm×230 mm×190 mm标准邮政纸箱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半自动纸箱包装机。方法该包装机的机械系统由托盘转动机构、开箱成型机构和折叶折曲机构组成,通过这三大机构实现纸箱的折纸包装。结果开箱成型机构实现了纸箱的开箱、成型,折叶折曲机构实现了纸箱短叶、长叶的折合,托盘转动机构保证了包装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运动的连续性。结论该包装机能够在保证包装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包装效率、降低包装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箱包装机 托盘转动机构 开箱成型机构 折叶折曲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