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所见三种戏剧写本谫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喻忠杰 刘传启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46,共14页
敦煌所见《茶酒论》、《下女夫词》和S.2440v/2三个写本均与中国古代早期戏剧相关。写本内容都以代言体对话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故事本身存在虚拟性和戏剧冲突。写本中故事人物有充分的语言行为,通过角色的扮演塑造了生动的舞台艺术... 敦煌所见《茶酒论》、《下女夫词》和S.2440v/2三个写本均与中国古代早期戏剧相关。写本内容都以代言体对话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故事本身存在虚拟性和戏剧冲突。写本中故事人物有充分的语言行为,通过角色的扮演塑造了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呈现出具体可观的戏剧场面,达到了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具备了剧本所特有的舞台性质。三个写本书写格式中都标有提示性舞台说明语,已形成一定的表演程式。敦煌所见这三种短剧剧本可以证明唐代存有撰写戏剧和编制剧本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剧本 故事 代言体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因缘与佛教戏剧关系述考
2
作者 喻忠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所见因缘源出佛经,但又异于佛经中最初之因缘。作为讲唱类作品,敦煌因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佛教戏剧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出现的音声符号、舞台提示及分角配词已经在外观上显示出佛教戏剧早期剧本的原始面相,在故事内容...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所见因缘源出佛经,但又异于佛经中最初之因缘。作为讲唱类作品,敦煌因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佛教戏剧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出现的音声符号、舞台提示及分角配词已经在外观上显示出佛教戏剧早期剧本的原始面相,在故事内容叙述方面,敦煌因缘戏剧性地处理情节,艺术性地设置关目,则将佛教故事从简单的叙事逐步推进到复杂的表演阶段。敦煌写卷中此类用于表演的早期脚本的出现,从文本外观和具体内容上进一步印证了后世戏剧与唐五代说唱伎艺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敦煌因缘与佛教戏剧之间存在因承关系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因缘 佛教剧本 讲唱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壁画的内容及意义新探
3
作者 喻忠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素和内容。对戏剧壁画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壁画内容并印证相关文献的可信度。从戏剧与壁画的发生因子和发展模式看,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音画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以壁画形式展现戏剧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看图讲诵"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壁画 以图证文 音画同步 看图讲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袭与新变:变文文体对后世戏剧文本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喻忠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文体形态是作品的语言存在形式,是文本存在的基础.敦煌变文展演时所使用的押座文,作为俗讲过程中的一类剧场性文体,对宋元戏剧开场词的成形产生了直接影响.变文韵散相间、说唱兼行的体式及其表演体制的演艺性,则对后世戏剧的曲体结构产... 文体形态是作品的语言存在形式,是文本存在的基础.敦煌变文展演时所使用的押座文,作为俗讲过程中的一类剧场性文体,对宋元戏剧开场词的成形产生了直接影响.变文韵散相间、说唱兼行的体式及其表演体制的演艺性,则对后世戏剧的曲体结构产生了间接影响.世俗类变文的主题在其后戏剧文本的生成中得以赓续和延展.变文文体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出唐五代戏剧文本体制的早期生成样态,这种文本生成既为其自身进一步走向更高层面的新的复向聚合奠定了基础,也为之后宋元成熟戏剧的产生做好了必要的艺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变文 文体 戏剧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连入戏:一类展演写本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喻忠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1-169,共9页
敦煌所见目连系列变文同题异构为变文抄本之最。目连系列写本所呈现的不同外观,深刻反映出变文作为特定时代流行说唱作品的内涵。目连写本彼此关联,互有借鉴,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展演流变过程中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创造力和影响力,这一系统... 敦煌所见目连系列变文同题异构为变文抄本之最。目连系列写本所呈现的不同外观,深刻反映出变文作为特定时代流行说唱作品的内涵。目连写本彼此关联,互有借鉴,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展演流变过程中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创造力和影响力,这一系统的成型是不同时期的变文创制者通过文本叠加和立体书写所催生的结果。目连素材从印度佛典最终进入中国戏剧,是在佛教仪式性展演和民间说唱文学合力介入之下,主动融会中土孝道观念,由宗教表演走向世俗文本的一次综合艺术迁移。目连系列写本之间及其与变相之间的互文性是该系统内在逻辑的独特表达方式。从讲经文到变文再到说经,目连系列始终以佛教仪式化内理作为导向,以民间文学性说唱作为外观,在物理空间的展演中体现出明确的戏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目连变文 展演 仪式性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经”文体的发生及其遗传因子溯源——日本藏《佛说目连救母经》再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喻忠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8,共10页
"说经"是宋代"说话"伎艺之一种,日本藏《佛说目连救母经》为廓清"说经"文体的具体面相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料,该经卷的叙事内容和图文构制与敦煌所见目连救母系列写本存在清晰的相关性和亲缘性。目连形象... "说经"是宋代"说话"伎艺之一种,日本藏《佛说目连救母经》为廓清"说经"文体的具体面相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料,该经卷的叙事内容和图文构制与敦煌所见目连救母系列写本存在清晰的相关性和亲缘性。目连形象从印度佛典进入唐五代变文并延及宋元话本,这种演变是宗教展演向世俗文本艺术迁移的结果,其中所蕴含的印度宗教文化和中国传统讲唱艺术等元素的互通与共融合力促使了"说经"文体的萌发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经 文体 《佛说目连救母经》 目连变文 图文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