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晶纤维素基碳酸钙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捕集与回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浩江 张蕾 +4 位作者 张祎 喻先伟 王敏 武晓龙 郭军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2-837,共6页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3)对Cd^(2+)的吸附容量达503.47 mg/g,对Pb^(2+)的吸附容量达1 076.05 mg/g,去除率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碳酸钙 铅离子和镉离子污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NaA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及其对Cd2+的吸附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甜 郭军康 +4 位作者 张蕾 王孜昊 喻先伟 王家圆 毕江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0,共8页
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分子筛环境修复材料。通过对煤矸石(CG)的硅铝比进行调节,利用煅烧-水热晶化法分别在500℃和750℃下成功合成了NaA-500和NaA-750两种煤基NaA分子筛材料。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 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分子筛环境修复材料。通过对煤矸石(CG)的硅铝比进行调节,利用煅烧-水热晶化法分别在500℃和750℃下成功合成了NaA-500和NaA-750两种煤基NaA分子筛材料。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和表观形貌,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的研究分析,以深入探究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比煤矸石,NaA-750和NaA-500对Cd^(2+)的最高吸附量分别为392.9 mg·g^(-1)和208.9 mg·g^(-1),分别是煤矸石的4.5倍和2.4倍,且NaA-750和NaA-500对Cd^(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NaA-500和NaA-750对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综上所述,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的NaA型分子筛对Cd^(2+)的吸附能力明显提升且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对去除废水中Cd^(2+)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分子筛 Cd2+ 吸附 固废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和生物炭对农田镉污染土壤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超 喻先伟 +2 位作者 马媛 刘文建 郭军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针对目前农田土壤镉(Cd)污染,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向某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分别施加不同比例(0.5%、1.0%、2.0%)的赤泥(RM)和生物炭(BC),进行为期四周的钝化处理.土壤钝化后种植小白菜,研究RM和BC对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土壤理化... 针对目前农田土壤镉(Cd)污染,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向某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分别施加不同比例(0.5%、1.0%、2.0%)的赤泥(RM)和生物炭(BC),进行为期四周的钝化处理.土壤钝化后种植小白菜,研究RM和BC对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Cd在小白菜中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RM和BC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且Cd含量随着钝化时间和钝化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钝化28 d后,2%RM和2%BC处理下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为0.031 mg/kg和0.044 mg/kg,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57.53%和39.73%.RM和BC的施加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略有提升,有效氮含量较为稳定.种植小白菜后,RM和BC对小白菜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地上部分由1.81 mg/kg降低为1.05~1.36 mg/kg,下降了24.87%~41.99%;地下部分由2.84 mg/kg降低为2.25~2.58 mg/kg,下降了9.15%~20.77%.RM和BC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地上部分Cd富集系数和Cd转移系数,抑制Cd从小白菜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生物炭 钝化 CD污染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土壤微藻的筛选及其耐盐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超 喻先伟 +2 位作者 刘文建 李婉怡 郭军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共6页
从关中平原某中轻度盐碱化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耐盐微藻,经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为栅藻(Scenedesmus sp).以栅藻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5 g/L、10 g/L、15 g/L和20 g/L NaCl)盐胁迫对其生长、生理特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栅... 从关中平原某中轻度盐碱化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耐盐微藻,经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为栅藻(Scenedesmus sp).以栅藻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5 g/L、10 g/L、15 g/L和20 g/L NaCl)盐胁迫对其生长、生理特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栅藻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同一培养时间,低盐浓度下栅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胞外多糖(EPS)含量低于高盐浓度,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同一盐浓度下,在连续培养过程中,栅藻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EP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对照处理下,栅藻细胞壁光滑,具刺、齿或隆起线,呈现栅栏状或四角状排列;而在高盐(20 g/L NaCl)处理下,栅藻细胞表面出现褶皱和破损现象,细胞由栅栏状或四角状变成圆球状,藻体分布更加聚集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 盐胁迫 生理特征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