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甘露聚糖酶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诗涵 李雪晴 +2 位作者 袁风娇 李剑芳 邬敏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3,共8页
为制备食品级β-甘露聚糖酶,将来源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突变体基因(AuMan5Aloop/H321G)克隆至表达质粒pKLAC1信号肽α-MF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KLAC1-AuMan5Aloop/H321G,并电转化乳酸克鲁... 为制备食品级β-甘露聚糖酶,将来源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突变体基因(AuMan5Aloop/H321G)克隆至表达质粒pKLAC1信号肽α-MF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KLAC1-AuMan5Aloop/H321G,并电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采用半乳糖诱导表达和酶活性分析获得了高水平表达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突变酶(reAuMan5Aloop/H321G)的转化子GG799/AuMan5Aloop/H321G,其产酶活力为54.9 U/mL。SDS-PAGE分析显示,reAuMan5Aloop/H321G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经YPG培养基初始pH、摇瓶装液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初始质量浓度和添加方式的初步优化,GG799/AuMan5Aloop/H321G所产酶活力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254.6%,从而实现了re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乳酸克鲁维酵母 表达 诱导剂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连接肽对β-甘露聚糖酶AuMan5A酶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娟 唐诗涵 +3 位作者 邬敏辰 董运海 杭宜岭 李剑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8-943,共6页
以柔性肽F(GGGGS)3或刚性肽R(EAAAK)3为连接肽,将海栖热胞菌27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27)与宇佐美曲霉5家族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的C末端融合,探讨不同类型连接肽对Au Man5A酶学性质的影响,获取具有优良酶学性质的融合酶。采用重叠... 以柔性肽F(GGGGS)3或刚性肽R(EAAAK)3为连接肽,将海栖热胞菌27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27)与宇佐美曲霉5家族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的C末端融合,探讨不同类型连接肽对Au Man5A酶学性质的影响,获取具有优良酶学性质的融合酶。采用重叠PCR技术扩增融合酶基因Auman5A-F-cbm^27和Auman5A-R-cbm^27,分别将Auman5A和融合酶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分析表达产物reAuMan5A、reAuMan5A-F-C和reAuMan5A-R-C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3种β-甘露聚糖酶对角豆胶的K_m值分别为1.7、1.9和0.9 mg/mL。3种酶的最适温度T_(opt)分别为70、65和70℃;reAuMan5A-F-C和reAuMan5A-R-C在70℃的半衰期t_(1/2)^(70)分别为36 min和124 min,较reAuMan5A的(t_(1/2)^(70)=9 min)延长了3倍和12.8倍。reAuMan5A-R-C具有底物亲和力强、热稳定性高和pH稳定范围广等特点,在食品、饲料、医药和能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肽 Β-甘露聚糖酶 融合酶 底物亲和力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酶学性质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娟 李剑芳 +2 位作者 唐诗涵 董运海 邬敏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5-1141,共7页
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YL-01-78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是一种仅含催化域(CM)的单结构蛋白。为改善其酶学性质,基于理性设计将海栖热胞菌(Thermotoga maritima)MSB8的27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27)融合至Au... 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YL-01-78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是一种仅含催化域(CM)的单结构蛋白。为改善其酶学性质,基于理性设计将海栖热胞菌(Thermotoga maritima)MSB8的27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27)融合至Au Man5A的C-端,并采用重叠PCR技术构建融合酶基因Auman5A-cbm27。分别将Auman5A-cbm27和Auman5A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对重组表达产物re Au Man5A-CBM27和re Au Man5A进行纯化和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re Au Man5A-CBM27和re Au Man5A的最适温度均为68℃;两者分别在68和60℃及以下稳定。同时,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广泛的p H稳定范围。re Au Man5ACBM27对角豆胶的Km值由融合前的1.7 mg/m L降至0.7 mg/m L,表明Au Man5A的底物亲和力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催化域 碳水化合物结合域 热稳定性 底物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改善β-甘露聚糖酶AuMan5A的酶学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运海 胡蝶 +3 位作者 邬敏辰 唐诗涵 王春娟 李剑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9-825,共7页
基于糖苷水解酶5家族(GHF5)β-甘露聚糖酶一级、三维结构的比对和分析,对宇佐美曲霉GHF5β-甘露聚糖酶AuMan5A的关键位点氨基酸实施定点突变以获得酶学性质优良的突变酶AuMan5A^(G320D)。采用大引物PCR技术将AuMan5A基因(Auman5A)中编码... 基于糖苷水解酶5家族(GHF5)β-甘露聚糖酶一级、三维结构的比对和分析,对宇佐美曲霉GHF5β-甘露聚糖酶AuMan5A的关键位点氨基酸实施定点突变以获得酶学性质优良的突变酶AuMan5A^(G320D)。采用大引物PCR技术将AuMan5A基因(Auman5A)中编码Gly^(320)的密码子GGT突变为Asp^(320)的GAC,构建出突变酶基因Auman5A^(G320D)。分别将Auman5A和Auman5A^(G320D)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了表达,分析了表达产物AuMan5A和AuMan5A^(G320D)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AuMan5A^(G320D)的最适温度Topt由突变前的65℃提升至70℃,在70℃的半衰期t_(1/2)^(70)由原酶的10 min延长至25 min;AuMan5A^(G320D)的比活性由突变前的351.2 U/mg提高到1 729.1 U/mg,其催化效率(k_(cat)/K_m)是原酶的9.3倍。将Gly^(320)突变为Asp^(320)不仅改善了AuMan5A的温度特性,而且显著提高了该酶的比活性和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定点突变 温度特性 比活性 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婆学识字
5
作者 唐诗涵 华泽炎(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12期15-15,共1页
我的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了。以前外公还在世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她操心,现在外公不在了,所以她经常会因为认字少,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帮外婆想了一个好办法:每次我写作业时就让外婆坐在边上,拿出我的小学生语文自读课本来看。这... 我的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了。以前外公还在世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她操心,现在外公不在了,所以她经常会因为认字少,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帮外婆想了一个好办法:每次我写作业时就让外婆坐在边上,拿出我的小学生语文自读课本来看。这样外婆遇到不认识的字随时可以问我;要是我也不认识的话,就去找“字典先生”来帮忙。一段时间下来,我的外婆居然可以读完整本书了。现在,她只要看到我在写字,就会坐到边上来看书,我的外婆变成爱学习的外婆了!看来,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年纪,只要你想学,马上行动起来,一定会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 达成目标 整本书 想学 自读课本 认字 写作业 外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龙一号”棒控棒位系统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唐诗涵 郑杲 +5 位作者 李梦书 彭子恒 李国勇 许明周 王春蕾 陈帅君 《中国核电》 2023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华龙一号”作为当今世界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大堆型之一,对反应堆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现有的二代核电棒控棒位系统在动态控制性能、测量精度、设备功耗、系统可操作性、设备可用性等系统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还需一步提... “华龙一号”作为当今世界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大堆型之一,对反应堆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现有的二代核电棒控棒位系统在动态控制性能、测量精度、设备功耗、系统可操作性、设备可用性等系统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还需一步提升,从而满足三代核电厂长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基于“华龙一号”棒控棒位系统质量提升需求,综合利用了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和“物质-场”分析法来定位每个质量创新技术发明点的创新原理,从而找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棒控棒位系统中多模式自适应控制、数字化测量信号动态补偿、低功耗高稳定驱动、智能化系统参数调节等多项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了棒控棒位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自主性等质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控棒位 TRIZ理论 矛盾矩阵 物质-场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