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着植保专家认茶树病虫——访《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主编唐美君、肖强研究员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美君 肖强 《中国茶叶》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至2017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达305.5万hm2,茶叶产量267.9万t,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65%,茶叶产量的45%。茶树种植过程中,病虫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确识别病虫,认识和了解天敌习性是...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至2017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达305.5万hm2,茶叶产量267.9万t,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65%,茶叶产量的45%。茶树种植过程中,病虫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确识别病虫,认识和了解天敌习性是病虫科学防治的前提,同时也是减少茶园用药、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但是茶园病虫和天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园病虫害种类有近千种,其中茶树病害大约有130余种,茶树害虫和害螨种类超过80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防治 茶树病害 天敌种类 研究员 茶园面积 主编 图谱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2
作者 唐美君 李红 +4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王志博 郭华伟 肖强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头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并比较了不同龄数种群在发育历期、蛹重和雌雄性比等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1、23、25、27、29℃等5个温度条件下饲养的灰茶尺蠖幼虫,均出现龄数为4(蜕皮3次,简称4龄虫)和龄数为5(蜕皮4次,简称5龄虫)2种龄数。在21、23℃条件下,5龄虫和4龄虫的占比相当;当温度升高至25℃及以上时,5龄虫的占比显著高于4龄虫,达67.4%~78.6%。温度对5龄虫和4龄虫的发育历期、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雌雄性比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5龄虫较4龄虫幼虫历期延长,蛹重增加,雌雄性比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受温度调控,温度升高则5龄虫的比例增高。这可能是灰茶尺蠖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龄数 温度 历期 蛹重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害虫日本条螽为害习性
3
作者 唐美君 周孝贵 +3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郭华伟 肖强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34-36,共3页
日本条螽主要为害茶树嫩梢,啃食后致使梢头掉落或垂下,最后使嫩梢呈枯焦状;当无嫩梢可食时,即啃食叶片,形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型孔洞。全年中成虫发生盛期在8—9月。为害较重的茶园,枯梢数量达每米茶行6~31个。
关键词 日本条螽 茶树 为害 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白绢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
4
作者 姜洪新 唐美君 +1 位作者 周孝贵 郭华伟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1期71-74,共4页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且产量最高的花茶,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但茉莉易受白绢病侵害,各种植区均有发生,白绢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传统化学药剂防治会产生抗性菌株并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文章阐述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农业、物...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且产量最高的花茶,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但茉莉易受白绢病侵害,各种植区均有发生,白绢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传统化学药剂防治会产生抗性菌株并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文章阐述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形成绿色防控措施,为防控该病及促进茉莉花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 白绢病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美君 王志博 +2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灰茶尺蠖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及高效毒株筛选 被引量:20
6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葛超美 殷坤山 肖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6-1691,共6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NPV 灰茶尺蠖 致病特性 高效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Bt混剂的配比筛选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3 位作者 郭华伟 刘琴 姚惠明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67,共3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 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 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声〈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NPV Bt增效作用 配比 田间防效 茶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生真菌粉虱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陈雪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46-52,共7页
本文详细描述了粉虱拟青霉的形态及在多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对菌丝生长、产孢、大量培养条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麦麸汁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快,在察氏、萨氏等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9 d菌落直径分别为40-42 m... 本文详细描述了粉虱拟青霉的形态及在多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对菌丝生长、产孢、大量培养条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麦麸汁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快,在察氏、萨氏等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9 d菌落直径分别为40-42 mm,29-35 mm。该菌产孢缓慢,增加光照与添加N源显著促进其产孢。液体扩大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0%麦麸+2%蔗糖。固体发酵(稻壳+麦麸)孢子产量较低,为1.6-6亿/克;浅盘静置培养孢子产量则较高,为6.4-30亿/克。该菌可以寄生黑刺粉虱、椰圆蚧和温室白粉虱,不能寄生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粉虱拟青霉 培养性状 寄主范围 培养基 黑刺粉虱 茶树害虫 寄生菌 生物防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新天敌绿点益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美君 王志博 +4 位作者 张欣欣 殷坤山 周孝贵 郭华伟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绿点益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是茶园中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为探明其生防潜力,通过室内饲养和观测,对其生物学习性和捕食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点益蝽在杭州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有5龄。在7月-11月自然温度... 绿点益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是茶园中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为探明其生防潜力,通过室内饲养和观测,对其生物学习性和捕食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点益蝽在杭州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有5龄。在7月-11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为9.1~9.7、23.4~28.0、22.5~26.6 d。单雌平均产卵量133粒,卵平均孵化率55.6%。若虫和成虫均能捕食多种茶园鳞翅目害虫,目前已明确的有茶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茶蚕、茶刺蛾和茶斑蛾等;成虫对4龄灰茶尺蠖的日捕食量为5.5头。绿点益蝽在茶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点益蝽 生活史 历期 生物习性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殷坤山 周孝贵 肖强 《中国茶叶》 2016年第4期22-23,共2页
茶网蝽(Stephanitis (Norba)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 茶网蝽(Stephanitis (Norba)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往出现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退,芽叶细小。近几年来,该虫由西南茶区向陕西省扩散,目前已成为陕西省茶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种新入侵害虫。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形态 茶树叶片 入侵害虫 陕西省 网蝽科 半翅目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刺蛾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殷坤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为了解温度对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Moore)]幼虫发育的影响,在20、24、26、28、30和32℃6种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20~30℃时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龄幼虫和... 为了解温度对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Moore)]幼虫发育的影响,在20、24、26、28、30和32℃6种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20~30℃时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龄幼虫和整个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7.0、5.1、11.3、11.8、11.6、10.3、10.0和10.8℃,有效积温分别为13.3、87.7、60.0、60.8、70.2、81.3、101.5和466.3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增殖动态与生产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1 位作者 郭华伟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为了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 IrfaNPV)的增殖特性、指导茶刺蛾病毒的生产,采用室内活体增殖法,测定了IrfaNPV多角体在茶刺蛾幼虫体内的增殖动态,并设计了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繁殖生产试验.结... 为了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 IrfaNPV)的增殖特性、指导茶刺蛾病毒的生产,采用室内活体增殖法,测定了IrfaNPV多角体在茶刺蛾幼虫体内的增殖动态,并设计了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繁殖生产试验.结果显示,IrfaNPV多角体在虫体内的增殖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饲毒后9~12 d为病毒快速增殖期.按设计的生产工艺进行病毒大量繁殖生产,虫尸中病毒多角体平均可达8.3×10^8 PIB/头,茧中病毒多角体含量平均为6.4×10^8 PIB/头.该工艺可用于今后茶刺蛾病毒的大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动态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1 位作者 姚惠明 肖强 《中国茶叶》 2016年第2期17-18,共2页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作用。该药剂已在多种蔬菜果树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防治黑星病、白腐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等多种病害。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08年获得了...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作用。该药剂已在多种蔬菜果树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防治黑星病、白腐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等多种病害。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08年获得了在茶树上的农药登记,防治对象为茶炭疽病。近年来逐渐在茶园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茶树病害防治的主要用药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醚菌酯 吡唑 茶树病害 白腐病 农药登记 黑星病 传导作用 药效试验 相对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1 位作者 郭华伟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雌雄性比、产卵量,组建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为19.5;而卵至蛹前期在(23.5±0.5)℃恒温,蛹后期至成虫...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雌雄性比、产卵量,组建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为19.5;而卵至蛹前期在(23.5±0.5)℃恒温,蛹后期至成虫期分别在日平均温度18、23、27℃的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5.4、62.4和44.0,以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条件下种群趋势指数最高,为恒温条件下饲养的3.2倍。茶毛虫室内饲养的最适条件为卵~蛹前期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成虫羽化后在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下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种群 饲养条件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示范应用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美君 肖强 +1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28-29,共2页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是我国茶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爆发成灾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秃枝,严重影响产量。茶刺蛾幼虫的毒刺,也严重影响茶叶采摘和田间管理。近年来,茶刺蛾在有机茶园为害猖撅.为寻找有效防治茶刺蛾的生...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是我国茶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爆发成灾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秃枝,严重影响产量。茶刺蛾幼虫的毒刺,也严重影响茶叶采摘和田间管理。近年来,茶刺蛾在有机茶园为害猖撅.为寻找有效防治茶刺蛾的生物制剂,笔者对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示范应用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体病毒制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 示范应用 茶刺蛾 试验 有机茶园 田间管理 茶叶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2 位作者 洪志华 姚惠明 肖强 《中国茶叶》 2016年第7期16-17,共2页
茶尺蠖是我国茶区发生最严重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分布范围广,为害程度严重。为了防治该虫,植保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农药药效鉴定、病毒大量繁殖等各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饲养该害虫,而在饲养过程中掌握好饲养温度和饲... 茶尺蠖是我国茶区发生最严重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分布范围广,为害程度严重。为了防治该虫,植保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农药药效鉴定、病毒大量繁殖等各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饲养该害虫,而在饲养过程中掌握好饲养温度和饲养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历期 食叶性害虫 植保工作者 茶尺蠖 农药药效 为害程度 发育速度 适温范围 虫态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茶区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美君 曾建民 +2 位作者 郭华伟 肖强 叶阳 《中国茶叶》 2009年第3期26-27,共2页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该区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西南茶区茶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科技部下达了公益基金课题“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重庆和贵州(下简称川...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该区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西南茶区茶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科技部下达了公益基金课题“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重庆和贵州(下简称川渝黔)地处西南茶区,气候温暖,适合茶树生长,但病虫种类繁多。为了解近年来西南茶区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2006年笔者选择川渝黔三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病虫种类 茶区 西南 调查初报 农民增收 茶树生长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我国茶树新增病害名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姚惠明 白家赫 肖强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0期14-15,20,共3页
本文统计整理了近30年我国茶树上新增的27种病害,其中新增病原26种,新增生理性病害1种,分别列出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为害部位和分布,为了解茶树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茶树 病害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其示范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1 位作者 姚惠明 肖强 《中国茶叶》 2019年第9期32-35,共4页
茶炭疽病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为筛选高效的茶炭疽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中防效优异的一种药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供试药剂中,22.5%啶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g/L吡唑醚菌酯SC... 茶炭疽病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为筛选高效的茶炭疽病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中防效优异的一种药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供试药剂中,22.5%啶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g/L吡唑醚菌酯SC的防效最优,药后21d防效均在98%以上。250g/L吡唑醚菌酯SC的大面积示范应用效果优良,春季喷施防效在84.7%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药剂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害虫湘黄卷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殷坤山 周孝贵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湘黄卷蛾Archips strojny Razowski是2015年杭州茶园发现的一种茶树新害虫。为了准确识别该虫,明确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对湘黄卷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湘黄卷蛾卵粒覆瓦状排... 湘黄卷蛾Archips strojny Razowski是2015年杭州茶园发现的一种茶树新害虫。为了准确识别该虫,明确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对湘黄卷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湘黄卷蛾卵粒覆瓦状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幼虫共有5龄,1~5龄的平均头宽0.25~1.61mm;成虫停息时呈钟形,雌雄蛾的前翅斑纹有明显差别。在4-6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7.7、29.6、8.8d,成虫产卵前期平均为4.3d,产卵可持续2.6d,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8.5d和9.1d;成虫羽化高峰为10:00-13:00,每雌产卵量平均353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黄卷蛾 形态特征 历期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