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唐继新 陈东成 +2 位作者 潘启龙 刘衡 蒋志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1,共10页
【目的】分析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其人工林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区域内中龄阶段实施模式Ⅰ密度调控策略(经历1次间伐,伐后林分密度为1200株/hm^(2))的哨平米老排试验林和... 【目的】分析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其人工林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区域内中龄阶段实施模式Ⅰ密度调控策略(经历1次间伐,伐后林分密度为1200株/hm^(2))的哨平米老排试验林和模式Ⅱ密度调控策略(经历3次间伐,伐后林分密度为520株/hm^(2))的青山米老排试验林为对象,在各林分中伐取了14株不同径阶的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以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计算各材种出材量,并通过更新重置成本法分析不同林分的经济效益。【结果】(1)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之间的小径材和中径材非累计出材量的差异均显著(P<0.05)。(2)从第25年起,模式Ⅱ林分的小径材累计出材量低于模式Ⅰ;从第21年起,模式Ⅱ林分的中径材和大中径材累计出材量均高于模式Ⅰ,但两林分各材种累计出材量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3)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各材种累计出材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小径材累计出材量先随林龄的增长而递增,然后小幅递减,最后趋于稳定;中径材累计出材量先随林龄增长而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大径材和大中径材的累计出材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递增。(4)以中小径材为经营目标,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的最佳轮伐期分别为17~19年和17~21年,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以大中径材为主要经营目标,从第23年起模式Ⅱ林分的动态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模式Ⅰ(P<0.05),且模式Ⅱ林分的轮伐期应≥26年。【结论】模式Ⅰ与模式Ⅱ的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材种的累计出材量和静态经济效益影响不显著,但对动态经济效益的影响显著。两种模式林分的最优经营策略(动态经济效益最大)均为生产中小径材,两者在该策略下的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当生产大中径材时,两种模式的动态经济效益均随林龄增长显著下降,其中模式Ⅰ林分会出现亏损,但模式Ⅱ仍能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密度调控 树干解析 材种结构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的变异规律及受生长弱化处理的影响
2
作者 唐继新 潘启龙 +5 位作者 刘衡 田祖为 陈东成 黄德卫 莫世宇 蒋志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究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的变异规律及受生长弱化处理的影响,为制定降低生长应力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亚热带区域红锥人工林中,选择不同树龄和生长势等级(A级:优势木与亚优木;B级:中庸木;C级:被压木与濒死木;D级... 【目的】探究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的变异规律及受生长弱化处理的影响,为制定降低生长应力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亚热带区域红锥人工林中,选择不同树龄和生长势等级(A级:优势木与亚优木;B级:中庸木;C级:被压木与濒死木;D级:枯立木)的林木,于不同季节测定立木生长应变指标(可反映不能直接测定的生长应力)并分析其变异规律,探究立木生长参数、树干方位和树干高度以及生长弱化处理(A处理:树干基部环状剥皮;B处理:树干基部注射草甘膦生长抑制剂)对生长应变的影响。【结果】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在不同生长势、季节、树龄间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应变随生长势等级降低而减小,夏季生长应变最高、春季最低,且夏季的变化显著大于其他季节;生长应变与测定月份的平均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湿度、空气湿度显著负相关;生长应变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表现出显著的周向变异性;在树干高度9.0 m以下,伐倒木的生长应变在不同树干高度差异不显著。与对照(未进行任何生长弱化处理)相比,生长弱化处理1年后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显著降低,在树干基部环状剥皮和注射草甘膦生长抑制剂的降幅分别达50%和30%。【结论】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受林木生长势、季节、树龄和树干方位等树木特征以及测定月份湿度、温度、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显著影响,非夏季采伐有利于降低木材生长应力。红锥人工林立木生长应变与树木高径比相关性不显著,调节林木密度不能显著降低生长应力。在树干基部环状剥皮和注射草甘膦生长抑制剂的生长弱化处理,可显著降低立木生长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人工林 木材 生长应变 变异性 生长弱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浮锥薄木饰面胶合板生产工艺研究
3
作者 刘衡 潘启龙 +5 位作者 唐继新 蒋志林 杨桂芳 杨丽梅 田龙 黄胜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为提升罗浮锥木材的高附加值,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与热压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探明罗浮锥饰面板的优化生产工艺,明确不同类型清漆(硝基清漆、... 为提升罗浮锥木材的高附加值,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与热压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探明罗浮锥饰面板的优化生产工艺,明确不同类型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罗浮锥饰面板的色差和漆膜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强度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其最佳施胶量为120 g/m^(2),最佳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60℃、60 s和0.3 MPa;其经硝基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的相关国标要求,经聚氨酯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抗冲击性不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相关国标要求,经水性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相关国标要求,但具有最好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罗浮锥木材纹理美观,胶合、热压和涂饰性能优良,作为高端饰面板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锥 薄木 热压工艺 涂饰工艺 增值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米老排萌生幼龄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4 位作者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4,共9页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米老排 天然更新 萌生更新 除萌 幼林生长 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3 位作者 曾冀 安宁 李洪果 雷渊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共10页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结果】(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方式 米老排人工林 天然更新 更新密度 更新频度 空间分布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林密度调控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继新 雷渊才 +4 位作者 曾冀 李忠国 李武志 农良书 赵总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9-466,共8页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2)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3)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4)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5)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6)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米老排 皆伐迹地 种子 天然更新 幼林生长 密度效应 间苗抚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采伐更新设计
7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3 位作者 李武志 雷相东 曾冀 雷渊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61,共10页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样地,连续2年观测种子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样地的种子雨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对数转化函数模型,建立皆伐迹地内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密度随离开林缘距离变化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消退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保留带内,种子雨密度及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年际差异也不显著;在皆伐迹地内,部分离林缘等距离样点间的种子雨密度与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明显(P<0.05),年际差异也显著(P<0.05);在皆伐迹地,种子雨的沉水种子百分比随离林缘距离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保留带的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在林缘外皆伐迹地扩散的空间分布可用指数函数转换的线性模型较好描述,其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25和20 m。【结论】成熟米老排人工林用于天然更新的种源充足,不存在限制;如果米老排人工林采伐时间是从12月至翌年1月底,因种子已散落且足够,故在满足国家有关人工林采伐政策的前提下,可用皆伐或不受宽度限制的带状皆伐;若在不是种子集中散落期且种子活力已丧失的时间采伐,如在6~9月,宜用带状采伐,且其适宜宽度及最大带宽为35与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带状皆伐 种子雨 沉水种子 时空动态 分布预测 采伐更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翠香 项东云 +4 位作者 陈健波 徐峰 任世奇 刘媛 唐继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8-594,共7页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μm,47.85μm,11.47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μm,37.30μm,20.45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μm,48.83μm,11.70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μm,38.71μm,18.82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人工林 马尾松 管胞形态特征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杉木林分生长对间伐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2 位作者 蔡道雄 唐继新 明安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1-848,共8页
以广西凭祥14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保存密度为1 219株·hm-2)为对象,设置69%(处理Ⅰ),60%(处理Ⅱ),51%(处理Ⅲ),40%(处理Ⅳ)4个间伐强度处理和不间伐对照,定期观测间伐后9 a内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林分生... 以广西凭祥14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保存密度为1 219株·hm-2)为对象,设置69%(处理Ⅰ),60%(处理Ⅱ),51%(处理Ⅲ),40%(处理Ⅳ)4个间伐强度处理和不间伐对照,定期观测间伐后9 a内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林分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从而揭示林分生长对间伐的动态响应,筛选适宜的间伐强度,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杉木林分胸径、枝下高、单株材积和蓄积生长(P<0.05),对树高和冠幅的影响不显著(P>0.05);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处理Ⅲ为最高,枝下高和蓄积则以对照为最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年均增量在间伐后第1~3年最大,处理间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年均增量高峰则出现在间伐后第3~5年。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为了快速培育杉木大径材,建议在杉木近自然化改造中选择间伐强度约50%(处理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学 杉木 间伐强度 密度效应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锯材中试干燥工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刁海林 白灵海 +3 位作者 唐贤明 莫理 唐继新 罗建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0-244,共5页
进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锯材干燥中试,验证中试干燥基准的正确性,以求获得适于红锥生产应用的干燥基准。采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强制气流循环式干燥窑,在给定的中试干燥基准下对红锥锯材实施干燥试验,并按照国家标准(GB/T 6491-1999... 进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锯材干燥中试,验证中试干燥基准的正确性,以求获得适于红锥生产应用的干燥基准。采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强制气流循环式干燥窑,在给定的中试干燥基准下对红锥锯材实施干燥试验,并按照国家标准(GB/T 6491-1999)进行锯材干燥质量评定。中试结果表明:红锥锯材平均终含水率为7.24%,厚度含水率偏差为2.37%,应力指标为4.12%,平均顺弯度为0.17%,横弯度为0.25%,扭曲度为0.24%,瓦弯度为2.55%,纵裂度为3.31%,截面收缩为5.793%,无内裂,干燥至含水率12%时所用时间为138 h(5.75 d),干燥速度为0.31%.h-1。中试干燥基准基本正确,总体干燥质量良好,基本达到木制品生产对红锥干燥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红锥 锯材 干燥基准 中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荚相思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武明 唐继新 +1 位作者 苏有文 覃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88-5890,共3页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内厚荚相思试验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静态经济效益为8 467.6元/hm2;相对于原杉木林的生态效益为52 945.7元/hm2;社...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内厚荚相思试验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静态经济效益为8 467.6元/hm2;相对于原杉木林的生态效益为52 945.7元/hm2;社会效益为10 256.0元/hm2;综合效益为70 482.0元/hm2。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等于经济效益的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荚相思 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海林 蔡道雄 +2 位作者 姜金英 唐继新 高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67-10869,10935,共4页
[目的]为生产中制定红锥木材的干燥工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100±2)℃的恒温干燥箱内进行红锥木材干燥试验,以试件重量、裂纹长度和宽度、最后全干重和含水率为指标评价干燥过程对红锥木材的影响。[结果]在100℃恒温干燥条件下... [目的]为生产中制定红锥木材的干燥工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100±2)℃的恒温干燥箱内进行红锥木材干燥试验,以试件重量、裂纹长度和宽度、最后全干重和含水率为指标评价干燥过程对红锥木材的影响。[结果]在100℃恒温干燥条件下,在试件干燥初期的干燥速度约为10.00%/h,干燥中期的干燥速度约为2.00%/h,干燥后期的干燥速度只有0.50%/h。红锥弦切板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3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等级为1等,扭曲等级为1等,干燥速度等级为3等,综合特性等级为3等。红锥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差为3~4℃,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 mm的红锥板材的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00%所需的时间为10.25 d。[结论]该试验为红锥木材所制订的干燥基准在实际干燥中可用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百度试验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经营方式短期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可欣 刘宪钊 +3 位作者 雷相东 贾宏炎 唐继新 国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4,共12页
【目的】明晰3种不同经营方式在不同规格径材出材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为营林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近自然化改造、常规经营(轮伐期经... 【目的】明晰3种不同经营方式在不同规格径材出材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为营林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近自然化改造、常规经营(轮伐期经营)和无经营活动3种经营方式下林分持续10年(2008−201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现金流和重置成本法分别计算大、中、小径材的木材价值和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通过财务静态、动态经济指标和敏感性分析法来评价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可行性与风险承受能力,综合比较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1)3种经营方式下马尾松材种结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不同: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1.22 m^(3)增长至56.85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3.34 m^(3)增长至79.57 m^(3)、小径材出材量由69.79 m^(3)减少至68.76 m^(3);常规经营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9 m^(3)增长至38.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2.51 m^(3)增长至90.8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80.69 m^(3)减少至78.83 m^(3);对照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5 m^(3)增长至27.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0.95 m^(3)增长至93.6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189.39 m^(3)减少至181.98 m^(3)。(2)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净利润动态均呈单调递增趋势,投资利润率动态分别为单调递增、先增高再降低和单调递减趋势。在第10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的净现值分别为594、265、193,净利润分别为87384.96、85745.21和71935.09元/hm^(2),投资利润率分别为8.02%、7.92%和5.95%。10年间,近自然改造方式中冠下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持续增加,苗木收益在营林总收益中的占比(W值)呈增高、降低、增高、降低的波浪动态,在第4~6年,大叶栎、灰木莲等乡土速生树种达到中、小径材标准,W值降低至11.26%,在第8~10年,随着红锥、格木、香梓楠等珍贵树种达到小径材标准,W值再次降至11.93%。【结论】3种经营方式的马尾松人工林都为经济可行性投资。近自然化改造初期营林成本较高,但更有利于培育大径材、促进乡土珍贵和速生树种资源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轮伐期经营倾向于单一树种的抚育经营,追求速生丰产和相对集约化管理;无经营措施林分大径材比例低,天然更新稀少,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近自然化改造 轮伐期经营 经济效益 重置成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薄木饰面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衡 潘启龙 +2 位作者 唐继新 蒋志林 马清倩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2,共5页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薄木 饰面板 施胶与热压工艺 涂饰工艺 增值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语言生活的新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0-61,共2页
菲律宾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为菲律宾语和英语。菲律宾有语言70~75种,属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分为中部分支(重要语言:他加禄语、宿务语)和北部分支(重要语言:伊洛卡诺语)。八种大语言和两种小语言有广播。五种大语言有日报... 菲律宾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为菲律宾语和英语。菲律宾有语言70~75种,属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分为中部分支(重要语言:他加禄语、宿务语)和北部分支(重要语言:伊洛卡诺语)。八种大语言和两种小语言有广播。五种大语言有日报或周报。菲律宾在过去600年间,全国性语言经历了五次转变。(1)从本地语言到阿拉伯语。1380年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南部各岛,菲律宾开始采用阿拉伯语。100年间,伊斯兰教主要在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传播;阿拉伯语除用于阅读“古兰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加禄语 印度尼西亚语族 语言教师 语言生活 官方语言 棉兰老岛 卡诺 伊洛 主要语言 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5,共4页
一、联邦的法定语文二次战后,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1949年印度制定宪法,1950年成立联邦制的“印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可是,没有一个民族是绝对多数,没有一种语文有绝对威望。因此,建国遇到严... 一、联邦的法定语文二次战后,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1949年印度制定宪法,1950年成立联邦制的“印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可是,没有一个民族是绝对多数,没有一种语文有绝对威望。因此,建国遇到严重的语文难题。首先是:联邦采用什么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呢?宪法规定14种法定语言,其中“天城体字母书写的印地语”定为“唯一的”联邦官方语言,在1950年正式成立共和国经过15年之后实行,过渡时期同时用英语。1813年英王拨款给东印度公司办理教育。当时印度的教育委员会把拨款完全用于英语教育,传授“英国文学和欧洲知识”,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语言 天城体 乌尔都语 绝对多数 中央邦 旁遮普语 北方邦 东印度公司 奥里萨邦 离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17
作者 唐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2-64,共3页
1.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共同语二次大战以后,东南亚四个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共同建设一种彼此通用的区域性国际共同语“标准马来语”。马来亚是亚洲最南端的半岛国,1957年独立,1963年联合600公里外加里曼丹大... 1.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共同语二次大战以后,东南亚四个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共同建设一种彼此通用的区域性国际共同语“标准马来语”。马来亚是亚洲最南端的半岛国,1957年独立,1963年联合600公里外加里曼丹大岛(旧称婆罗州)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成立“马来西亚”,土地32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1982),马来人47%,华人33%,印度人8%。印度尼西亚1949年独立,土地192万平方公里,是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万岛之国”,东西跨度5000公里,人口16400万(1984),爪哇人42%,巽他人13%,马都拉人7%,华人3%,全国人口2/3集中在爪哇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捞越 沙巴 加里曼丹 马来亚 马来语 二次大战 万岛 苏拉威西 爪哇人 荷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18
作者 唐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2-64,共3页
一、东非的共同语:斯瓦希里语东非有一种流通很广的语言——斯瓦希里语——二次战后成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的“共同国语”,同时在更广的几个内陆国家的广播中使用。这是东非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关键词 斯瓦希里语 内陆国家 卢旺达语 豪萨语 奔巴 桑给巴尔岛 班图 亲戚之间 蒙巴萨 语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语言生活的新发展
19
作者 唐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6-58,共3页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观察和研究人类语言生活的历史发展。每当一片较大地区的若干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联盟,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依存,这时候,语言生活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1.一种或者两三种语言,成为共同的工作语言,用于政治、经济...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观察和研究人类语言生活的历史发展。每当一片较大地区的若干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联盟,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依存,这时候,语言生活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1.一种或者两三种语言,成为共同的工作语言,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一切领域,2.各国除本国语以外,学习一种或几种别国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如果这些国家统一成为一个国家,语言生活的变化就更加显著,主要是:1.一种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活 第二语言 工作语言 社会语言学 主要语言 外语课程 学语言 印欧语系 商业学校 官方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