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熊波 许浩 +11 位作者 方朝合 李士祥 唐淑玲 王社教 吴京杰 宋雪静 张璐 王金伟 位湘权 辛福东 唐博宁 龙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中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有利区评价方法以定性为主,且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一,制约了干热岩的评价效率和勘探进程。基于国内外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综合干热岩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指标量化分级,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干热岩... 中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有利区评价方法以定性为主,且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一,制约了干热岩的评价效率和勘探进程。基于国内外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综合干热岩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指标量化分级,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和标准。该评价体系以热源、热通道、热储和盖层4类指标为主体,包括莫霍面深度、居里面深度、熔融体或岩浆囊深度、岩浆和火山活动时间、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地表热异常、地震等级与震源深度、深大断裂分布、热储埋深、盖层类型与厚度共11项评价参数,每项参数分为3个等级,并进一步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干热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干热岩Ⅰ类有利区面积约为494 km^(2),Ⅱ类有利区面积约为5.7×10^(4) km^(2)。其中,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和洪浩尔舒特凹陷,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宁城县热水镇及敖汉旗热水汤村为干热岩资源Ⅰ类有利区。此类地区以地下高温熔融体或岩浆囊为优质热源,热储深度较浅,上覆厚层沉积岩作为盖层。该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有望为中国干热岩选区和开发实践提供新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热 热储 有利区 评价体系 二连盆地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CUS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
2
作者 常鼎钧 唐淑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5,共6页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下,CCU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从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下,CCU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从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到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CCUS传统技术方法以及在新的应用场景下,不断丰富和拓展的CCUS新技术,重点对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CCUS目前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CO_(2)捕集技术发展存在明显代际差异、CO_(2)海底管道运输技术存在缺乏实际经验、CO_(2)强化天然气开采技术及置换水合物等方面,在规模化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应从技术体系构建、重点技术攻关、法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攻关。最终提出了在中国实现CCUS大规模发展与推广“三步走”路径建议,即按照行业试点期(2021—2030年)、地区推广期(2031—2040年)、全国应用期(2040年以后)3个阶段有序推动CCUS在全国的规模化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利用 封存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技术的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淑玲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孟艳军 房媛 李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172,共6页
基于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通过表征不同煤岩类型煤储层的孔-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分析煤岩组构,建立煤岩体可视化与三维重构,对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层储层特征行了精细描述。结果表明:扫描CT数在不同煤岩类型的样品中呈现较大... 基于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通过表征不同煤岩类型煤储层的孔-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分析煤岩组构,建立煤岩体可视化与三维重构,对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层储层特征行了精细描述。结果表明:扫描CT数在不同煤岩类型的样品中呈现较大差异,孔裂隙及矿物发育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切片平均CT孔隙度及矿物含量均与切片平均CT数有良好相关性。对比这2个煤层的X-CT试验结果,发现3号煤层平均CT数小于15号煤层,说明3号煤层中无机组分含量较低,孔裂隙较为发育,而15号煤层中存在相对多的无机矿物质;3号煤层CT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号煤层,说明3号煤层的层内非均质性较15号煤层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技术 煤岩类型 煤储层 CT数 三维重构 沁水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稔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淑玲 徐江宇 +3 位作者 江鸣涛 林仙淋 卓孝康 彭东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毛稔叶片作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激素的浓度配比对毛稔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与光照12 h·d-1有利于毛稔愈伤组织形成,毛稔叶片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6-BA+2.0 mg·L-1... 以毛稔叶片作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激素的浓度配比对毛稔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与光照12 h·d-1有利于毛稔愈伤组织形成,毛稔叶片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6-BA+2.0 mg·L-12,4-D+0.1 mg·L-1NAA,光照12 h·d-1诱导40 d,愈伤诱导率为96%;叶片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极低,分化率随6-BA浓度升高而升高,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NAA+2.0 mg·L-16-BA,分化率为1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NAA,生根率为8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稔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地层热流体差异作用及其煤层气成藏效应
5
作者 唐淑玲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李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6,共9页
为了研究煤层气系统热流体偶合地质作用机制,对织金、盘县煤系热流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并从地层热流体活动新的视角分析了黔西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选择过程。研究表明:织金、盘县均存在两期区域性热流体活动,早期以钙质流体为载体,晚... 为了研究煤层气系统热流体偶合地质作用机制,对织金、盘县煤系热流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并从地层热流体活动新的视角分析了黔西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选择过程。研究表明:织金、盘县均存在两期区域性热流体活动,早期以钙质流体为载体,晚期以硅质流体和少量钙质流体为载体,分别属于地层流体热循环作用和深源高温热流体的差异注入。热流体作用促使煤层气集中高强度生成和运移,产生密集成群管状气孔,与构造应力协同,导致煤体开裂破碎,明显影响煤的孔渗性。煤系地层中相对封闭滞留的热流体环境,是导致煤层气系统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黔西北部台隆处于相对封闭滞留区,高温热流体配置条件更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 地质作用机理 煤层气 富集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汤达祯 杨曙光 +5 位作者 唐淑玲 陶树 陈世达 张奥博 蒲一帆 张泰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2-2425,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层顺煤层钻井、储层改造、优化排采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带动了新疆煤层气产业起步发展。系统总结准噶尔盆地煤层气成藏特殊地质条件,科学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全面梳理煤层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质难题,以期为新疆地区乃至中国中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盆地周缘构造隆升、水力逸散、煤层气风氧化带深延是制约煤层气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的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盆地腹地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开展煤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拓展煤系气勘探开发领域势在必行。盆地边缘多个区块煤层气富含CO_(2)且呈现随煤层埋深增大CO_(2)体积分数增高的异常现象,拟以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耦合作用为主线,气体差异构成与禀赋为线索,鉴别多源多阶气体来源、混合度及成藏贡献,揭示CO_(2)异常富集成因,探索流体场主导作用下的煤层气多源多阶多因素耦合成藏机制。盆地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2套煤系地层厚度巨大,受聚煤环境控制,多层叠置统一、多层叠置独立、多层叠置混合含煤层气系统空间分布有别,基于沉积、构造、水文耦合作用归纳出煤层气富集成藏基本模式,有效厘定流体压力系统,合理选层选段、组合开发,优势成藏地质配置及其区域、局域、层域变化规律有待深入研究。盆地周缘煤储层倾角大多超过35°,急倾斜煤储层在较小空间随深度发生快速变化,储层流体运动方式、储层应力状态等影响制约压降传播和煤层气产出过程,开发过程储层力学性质与物性变化、流体相态与饱和关系转化、气/水产出机制与生产规律需要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 准噶尔盆地 CO_(2)异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氮吸附实验探讨煤变质作用对煤微孔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汪雷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喻廷旭 唐淑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6-260,共5页
针对46块不同煤阶的煤岩样品,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工业分析和扫描电镜实验手段,从吸附-脱附曲线形态、孔径分布、FHH分形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煤储层微孔特征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煤的变质作用对煤中微孔体积... 针对46块不同煤阶的煤岩样品,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工业分析和扫描电镜实验手段,从吸附-脱附曲线形态、孔径分布、FHH分形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煤储层微孔特征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煤的变质作用对煤中微孔体积、BET比表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阶的升高,煤储层孔隙类型由开放性透气孔向一端封闭的不透气孔、墨水瓶形孔转变;微孔所占总孔容的百分比整体上显现递增的趋势;微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随煤阶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最低值出现在烟煤和无烟煤煤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氮吸附 变质作用 孔隙类型 微孔体积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矿区煤岩类型对微裂隙发育的控制机理
8
作者 房媛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喻廷旭 唐淑玲 赵俊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30,共5页
韩城矿区煤岩类型纵向变化频繁,煤层非均质性强。裂隙多为长度大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树枝状和正交状裂隙,微裂隙多发育在光亮煤和半亮煤中;据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从光亮煤、半亮煤到半暗煤和暗淡煤,T2谱图由吸附孔、渗流孔和裂隙... 韩城矿区煤岩类型纵向变化频繁,煤层非均质性强。裂隙多为长度大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树枝状和正交状裂隙,微裂隙多发育在光亮煤和半亮煤中;据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从光亮煤、半亮煤到半暗煤和暗淡煤,T2谱图由吸附孔、渗流孔和裂隙发育的三峰分布渐变为吸附孔、渗流孔发育的双峰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变弱,渗流孔和吸附孔之间连通性变差,吸附孔含量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与X-CT扫描结果较为一致。对不同煤岩类型裂隙发育特征及煤岩显微组分分析认为,生烃潜能和扩散能力是微裂隙发育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矿区 微裂隙 核磁共振 X-CT扫描 煤岩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沉积控制下含煤层气系统构成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奥博 汤达祯 +2 位作者 唐淑玲 陶树 许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为了研究沉积环境演变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含煤层气系统的控制,运用钻井、测录井、露头等资料并辅以扫描电镜、图像粒度等精细分析方法,对煤层气系统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5种沉... 为了研究沉积环境演变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含煤层气系统的控制,运用钻井、测录井、露头等资料并辅以扫描电镜、图像粒度等精细分析方法,对煤层气系统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5种沉积微相的砂体,隔水阻气能力呈"分流河道<决口扇和滩坝<天然堤和滨浅湖",并划分了单井垂向含煤层气系统; SQ4—SQ5时期,湖平面升高致使湖泊相发育面积扩大,聚煤作用减弱并主要集中在SQ4的TST、LST阶段,煤层发育、含气特征呈现出东西差异并与平面上沉积相展布特征相符;开发时需根据围岩的封隔性厘定含煤层气系统,根据系统特征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法,同时注意规避垂向节理发育的砂岩含水层及开发层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西山窑组 含煤层气系统构成 沉积演化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阜康地区多煤层组合条件下开发层段评价优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蒲一帆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唐淑玲 张奥博 张泰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1-2330,共10页
多煤层地区优势开发层段评价以及优势组合层段选取是决定煤层气资源动用率、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从煤储层可改造性和排采关键参数出发,优选煤岩力学性质、有效压裂厚度、煤体破碎程度、临储压力比和试井渗透率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 多煤层地区优势开发层段评价以及优势组合层段选取是决定煤层气资源动用率、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从煤储层可改造性和排采关键参数出发,优选煤岩力学性质、有效压裂厚度、煤体破碎程度、临储压力比和试井渗透率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优选甜点层段。考虑资源适配性、层间兼容性和排采稳定性,选取煤层相对埋深、含气量、临储比、储层压力梯度和渗透率5个关键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对优势产层组合关系进行探讨。评价结果显示:以潜力值U>0.75为节点可优选出A2,A5,39,41,42共5个甜点层段,资源配置优,渗透性好,可改造性强;优选出A3-A4,A7-A8和41-42共3套优势组合层段,组合层段间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压力梯度以及临储比,排采过程中易达到生产“同步”,评价优选结果与气井产能特征基本一致。进一步结合排采特征分析认为,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是四工河矿区煤层气井的主要控产机理,生产部署应着重考虑构造部位、埋深特征,首当考虑优势单煤层开发(A2,A5煤),多煤层优势组合多为低潜力煤层(A3-A4,A7-A8煤),可于开发后期进行开发部署;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井产能整体受控于煤体结构、多煤层排采组合以及生产井型,应在充分考虑煤体结构的非均质性以及煤层发育的不连续性的基础上,规避碎粒、糜棱煤发育区,对优势单煤层开发(42煤等)的同时可兼顾优势煤层组(41-42,39-41-42煤)合层排采,提高煤层气资源动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层段评价 多煤层地区 阜康地区 甜点段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牡丹花粉生活力与贮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鸣涛 吴沙沙 +3 位作者 卓孝康 唐淑玲 李淑娴 彭东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2-46,共5页
以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花粉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筛选花粉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探讨光照及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牡丹异型雄蕊花粉的形态无显著差异,花粉粒赤道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 以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花粉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筛选花粉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探讨光照及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牡丹异型雄蕊花粉的形态无显著差异,花粉粒赤道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P为33.04(±1.37)μm,赤道轴E为15.05(±0.88)μm;与TTC染色法相比,离体培养基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更可靠;紫红色雄蕊和黄色雄蕊上的花粉生活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萌发最适培养基存在差异,适合紫红色雄蕊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蔗糖50 mg/L+硼酸5 mg/L+CaCl25 mg/L,适合黄色雄蕊的培养基为蔗糖50 mg/L+硼酸10 mg/L+CaCl220 mg/L;光照对花粉萌发无显著影响;不同低温条件贮藏过程中花粉均出现短暂休眠现象,贮藏温度以-7℃和-23℃优于-4℃,贮藏60 d时仍保持较高花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 花粉 形态 生活力 萌发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煤与原煤应力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昀光 许浩 +2 位作者 汤达祯 陶树 唐淑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7-200,共4页
为分析用型煤替代原煤样品进行煤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的可行性,对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储层的型煤样品和原煤样品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了2类样品的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煤样品与原煤样品无因次渗透率和渗透率损害率... 为分析用型煤替代原煤样品进行煤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的可行性,对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储层的型煤样品和原煤样品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了2类样品的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煤样品与原煤样品无因次渗透率和渗透率损害率的变化趋势相同。随有效应力的增加,2种样品的渗透率均呈负指数降低,并可分为快速降低和缓慢降低2个阶段。当有效应力小于11.5MPa时,2类煤样品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快速下降58.60%~67.57%,平均61.44%,应力敏感性强;当有效应力为11.5~17.5 MPa时,型煤样品与原煤样品渗透率下降速率变缓,为29.17%~37.76%,平均34.89%,敏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 型煤 原煤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地质耦合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效果与地质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蒲一帆 汤达祯 +3 位作者 唐淑玲 陶树 张奥博 张泰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1-199,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产能建设的重要攻坚地区,根据其大倾角、多煤层、低热演化以及厚煤层等典型特征进行地质评价,是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关键。针对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制约下选区评价参数优选问题,通过对准南乌鲁木齐河...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产能建设的重要攻坚地区,根据其大倾角、多煤层、低热演化以及厚煤层等典型特征进行地质评价,是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关键。针对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制约下选区评价参数优选问题,通过对准南乌鲁木齐河东-大黄山地区产能建设示范区进行剖析,探讨大倾角地质耦合条件下中低煤阶煤层气井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大倾角煤层产能的单因素作用效果往往有限,地质耦合条件制约下,各项地质参数匹配关系以及工程开发对策的合理实施是决定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总结出了控制煤层气产能效果的三大综合因素:资源赋存条件、气藏关键要素以及开发技术对策,并结合勘探开发现状,优选出了适应性较强的评价参数。此外,针对现阶段选区评价过程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指标标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模糊数学聚类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不同区域煤层同一指标属性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研究区煤层含气量、热演化程度以及多煤层组合系数进行系统聚类,最终建立适用于本次选区定量指标参数的评价标准。最后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AHP),进行乌鲁木齐河以西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开发潜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乌鲁木齐河西地区、呼图壁地区、硫磺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产能特征 低煤阶 选区评价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富CO_(2)低阶煤层气藏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站伟 汤达祯 +2 位作者 唐淑玲 蒲一帆 张奥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0,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区低阶煤储层中CO_(2)的富集,不仅反映了煤层气系统形成和改造过程受多元干预作用,也影响到煤层气资源的品质。为查明该区煤层中富CO_(2)低阶煤层气藏形成机制,基于煤层气排采井气样,开展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结... 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区低阶煤储层中CO_(2)的富集,不仅反映了煤层气系统形成和改造过程受多元干预作用,也影响到煤层气资源的品质。为查明该区煤层中富CO_(2)低阶煤层气藏形成机制,基于煤层气排采井气样,开展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准南地区煤层甲烷碳、氢同位素整体上偏轻,δ(13)C_(CH_(4))为-6.82%~-4.38%,δ(13)D_(CH_4)为-29.00%~-30.41%;米泉地区煤层气以生物成因气为主,四工河及玛纳斯地区深部煤层主要发育热成因气,白杨河地区则以混合成因气为主;准南地区煤层气中CO_(2)浓度差异大,多元地质因素干预明显,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偏重,δ(13)C_(CO_(2))为-1.54%~2.51%,CO_(2)来源主要为煤化作用初期热解和微生物成烃伴生。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决定CO_(2)富集的关键因素,煤化作用初期生烃阶段产生的CO_(2)在滞流条件下聚集,微生物作用伴生CO_(2)在弱径流条件下混入保存;煤层自燃致使烧变岩系发育,进而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所引起的非烃类气体参与煤层气成藏,则符合真正意义上煤层气风氧化作用机制。综合研究认为,差异性地层水溶解消耗作用以及生物成烃改造作用主要影响煤层CO_2的分布特征,煤层气成藏过程中存在的CO_(2)干预作用形成了封闭滞流原位型、半封闭扰动型以及开放连通型三类煤层气藏,承载着煤层气成因、煤层气藏赋存特征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煤层气成藏模式 CO_(2)成因 CO_(2)煤层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淑玲 蒋奕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淋巴水肿是一种以淋巴引流障碍导致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原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淋巴系统发育不良和淋巴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多数病... 淋巴水肿是一种以淋巴引流障碍导致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原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淋巴系统发育不良和淋巴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多数病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近30%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基因突变发生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信号通路中。继发性淋巴水肿常见的病因包括创伤、寄生虫感染、外科手术、放化疗及黑色素瘤等。近年来,随着实体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癌症相关淋巴水肿已经成为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本质上是姑息性的,以延缓病情进展为治疗目的,主要包括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及组织基因工程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实验研究 药物治疗 淋巴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淑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第8期71-72,共2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安全保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有效规划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安全保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有效规划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研究我国水利电排站相应的规划管理方案,提出水利电排站有效的运行与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电排站 规划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