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铁改性酵母粉对锑酸盐的吸附机理
1
作者
唐林茜
张春华
葛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采用氯化铁(FeCl_(3))制备了铁改性酵母粉,测试其对溶液中锑酸盐(Sb(V))的吸附性能,考察了FeCl_(3)浓度、溶液pH以及酵母粉投加量对Sb(V)去除的影响,研究了Sb(V)在铁改性酵母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征,并用SEM-EDS、ATR-FTIR...
采用氯化铁(FeCl_(3))制备了铁改性酵母粉,测试其对溶液中锑酸盐(Sb(V))的吸附性能,考察了FeCl_(3)浓度、溶液pH以及酵母粉投加量对Sb(V)去除的影响,研究了Sb(V)在铁改性酵母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征,并用SEM-EDS、ATR-FTIR、XRD、XPS等方法对改性酵母粉进行表征以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酵母粉吸附Sb(V)的最佳条件为:FeCl_(3)浓度0.5 mol·L^(-1)、酵母粉投加量2 g·L^(-1)、pH 3.0.5 mol·L^(-1) FeCl_(3)改性酵母粉(0.5 Fe-Y)对溶液中Sb(V)的最大去除率为91.2%,吸附容量达68.15 mg·g^(−1).0.5 Fe-Y对Sb(V)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涉及络合反应和静电吸附.FeCl_(3)改性能显著增强酵母粉对Sb(V)的吸附能力,酵母粉表面羟基等官能团增多、电位增加、晶形结构更加无序以及表面羟基铁与Sb(V)形成内层络合物是其Sb(V)吸附能力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
酵母
Sb(V)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莱茵衣藻对砷酸盐的富集分配和形态转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金羽
陈双双
+2 位作者
唐林茜
葛滢
张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已知微藻可将吸收的无机砷转化为不同形态砷,但其在细胞不同组分(水溶态、脂溶态、残渣态)中的分配规律还不清楚.本文采用不同浓度(5-1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莱茵衣藻,7 d后测定莱茵衣藻生长情况和砷富集吸收及培养基...
已知微藻可将吸收的无机砷转化为不同形态砷,但其在细胞不同组分(水溶态、脂溶态、残渣态)中的分配规律还不清楚.本文采用不同浓度(5-1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莱茵衣藻,7 d后测定莱茵衣藻生长情况和砷富集吸收及培养基中砷含量,并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藻细胞内水溶态、脂溶态和残渣态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s^(Ⅴ)处理下,莱茵衣藻均以对砷的吸收为主,胞内脂溶态砷含量较多,水溶态和残渣态含量较少;随着砷浓度的增加,脂溶态砷占总砷的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水溶态砷所占比例先增加后减少.培养基中的砷形态以As^(Ⅲ)和As^(Ⅴ)为主,含有少量DMA,同时检测出两种可能为砷糖的未知化合物.在低砷胁迫下,莱茵衣藻将As^(Ⅴ)还原为As^(Ⅲ),通过甲基化等过程转化为DMA和砷糖等形态外排;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除上述途径外,莱茵衣藻还通过减少As(Ⅴ)吸收和生成更多的脂溶态砷等途径进行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砷酸盐
连续分级提取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淀陈化对Ce0.7Mn0.3O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利萍
唐林茜
+6 位作者
周子众
杨艳
黎云祥
任丽平
曾超
张纳
杨铮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83-2293,共11页
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2-MnOx复合氧化物(Ce0.7Mn0.3O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
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2-MnOx复合氧化物(Ce0.7Mn0.3O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所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陈化过程可有效促进Ce0.7Mn0.3Ox-PR催化剂晶粒的生长,稳定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明显有利于Mn离子进入CeO2晶格,减少MnOx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Mn离子进入CeO2晶格可有效增加Ce0.7Mn0.3Ox-PR催化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从而有助于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碳颗粒催化氧化性能.所制备的Ce0.7Mn0.3Ox-PR催化剂对碳颗粒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T50)为362℃、完全转化温度(T90)为419℃,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所制备的Ce0.7Mn0.3Ox-CP催化剂的性能(T50、T90分别为376℃、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净化
碳颗粒催化净化
CeO2-MnOx
催化剂
沉淀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改性酵母粉对锑酸盐的吸附机理
1
作者
唐林茜
张春华
葛滢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548,32171623)资助.
文摘
采用氯化铁(FeCl_(3))制备了铁改性酵母粉,测试其对溶液中锑酸盐(Sb(V))的吸附性能,考察了FeCl_(3)浓度、溶液pH以及酵母粉投加量对Sb(V)去除的影响,研究了Sb(V)在铁改性酵母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征,并用SEM-EDS、ATR-FTIR、XRD、XPS等方法对改性酵母粉进行表征以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酵母粉吸附Sb(V)的最佳条件为:FeCl_(3)浓度0.5 mol·L^(-1)、酵母粉投加量2 g·L^(-1)、pH 3.0.5 mol·L^(-1) FeCl_(3)改性酵母粉(0.5 Fe-Y)对溶液中Sb(V)的最大去除率为91.2%,吸附容量达68.15 mg·g^(−1).0.5 Fe-Y对Sb(V)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涉及络合反应和静电吸附.FeCl_(3)改性能显著增强酵母粉对Sb(V)的吸附能力,酵母粉表面羟基等官能团增多、电位增加、晶形结构更加无序以及表面羟基铁与Sb(V)形成内层络合物是其Sb(V)吸附能力增强的原因.
关键词
铁改性
酵母
Sb(V)
吸附.
Keywords
iron modified
yeast
Sb(V)
adsorp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莱茵衣藻对砷酸盐的富集分配和形态转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金羽
陈双双
唐林茜
葛滢
张春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54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平台实验技术人才基金(SYSB201811)资助。
文摘
已知微藻可将吸收的无机砷转化为不同形态砷,但其在细胞不同组分(水溶态、脂溶态、残渣态)中的分配规律还不清楚.本文采用不同浓度(5-1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莱茵衣藻,7 d后测定莱茵衣藻生长情况和砷富集吸收及培养基中砷含量,并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藻细胞内水溶态、脂溶态和残渣态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s^(Ⅴ)处理下,莱茵衣藻均以对砷的吸收为主,胞内脂溶态砷含量较多,水溶态和残渣态含量较少;随着砷浓度的增加,脂溶态砷占总砷的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水溶态砷所占比例先增加后减少.培养基中的砷形态以As^(Ⅲ)和As^(Ⅴ)为主,含有少量DMA,同时检测出两种可能为砷糖的未知化合物.在低砷胁迫下,莱茵衣藻将As^(Ⅴ)还原为As^(Ⅲ),通过甲基化等过程转化为DMA和砷糖等形态外排;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除上述途径外,莱茵衣藻还通过减少As(Ⅴ)吸收和生成更多的脂溶态砷等途径进行解毒.
关键词
莱茵衣藻
砷酸盐
连续分级提取
形态转化
Keywords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AsⅤ
sequential extraction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淀陈化对Ce0.7Mn0.3O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利萍
唐林茜
周子众
杨艳
黎云祥
任丽平
曾超
张纳
杨铮铮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充高中科技创新部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83-229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03174)
西华师范大学英才基金(17YC146,17YC145)
+2 种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5E012)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xmyb18203)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0638092)资助~~
文摘
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2-MnOx复合氧化物(Ce0.7Mn0.3O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所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陈化过程可有效促进Ce0.7Mn0.3Ox-PR催化剂晶粒的生长,稳定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明显有利于Mn离子进入CeO2晶格,减少MnOx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Mn离子进入CeO2晶格可有效增加Ce0.7Mn0.3Ox-PR催化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从而有助于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碳颗粒催化氧化性能.所制备的Ce0.7Mn0.3Ox-PR催化剂对碳颗粒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T50)为362℃、完全转化温度(T90)为419℃,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所制备的Ce0.7Mn0.3Ox-CP催化剂的性能(T50、T90分别为376℃、457℃).
关键词
汽车尾气净化
碳颗粒催化净化
CeO2-MnOx
催化剂
沉淀陈化
Keywords
vehicular exhaust purification
catalytic soot combustion
CeO2-MnOx catalysts
precipitation ripening
分类号
O64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铁改性酵母粉对锑酸盐的吸附机理
唐林茜
张春华
葛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莱茵衣藻对砷酸盐的富集分配和形态转化
张金羽
陈双双
唐林茜
葛滢
张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沉淀陈化对Ce0.7Mn0.3O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
罗利萍
唐林茜
周子众
杨艳
黎云祥
任丽平
曾超
张纳
杨铮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