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氯霉素
1
作者 唐晨晨 胡淑恒 +1 位作者 程诚 韩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9-1015,1021,共8页
通过实验探究CAP初始质量浓度、CAP溶液处理量、蠕动泵流速以及放电功率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放电功率为25 W的条件下,该装置在25 min内可实现80.4%的降解效率。同时还研究了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阴离... 通过实验探究CAP初始质量浓度、CAP溶液处理量、蠕动泵流速以及放电功率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放电功率为25 W的条件下,该装置在25 min内可实现80.4%的降解效率。同时还研究了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阴离子(如Cl^(-)、CO_(3)^(2-)、HCO_(3)^(-)、NO_(3)^(-))及腐殖质对CAP降解的影响。实验发现,上述物质会与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P的降解。最后通过质谱法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该研究不仅为CAP的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也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CAP)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 阴离子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解析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对外源ABA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晨晨 张文霞 +3 位作者 陈芳珍 武志健 黄科 王军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为探究植物激素脱落酸对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合成的作用机制,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外源喷施50μmol·L^(-1)的ABA,对处理后的青花菜芽苗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组共检测出14类物质,包含... 为探究植物激素脱落酸对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合成的作用机制,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外源喷施50μmol·L^(-1)的ABA,对处理后的青花菜芽苗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组共检测出14类物质,包含黄酮共212种,具有明显差异的黄酮共30种。其中,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明显上升,柚皮苷、银锻苷和枸橘苷含量明显下降。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黄酮合成途径、苯丙烷合成途径以及ABA信号通路共筛选出13个相关调控基因,其中LOC106337270、LOC106329559、LOC106326133对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推测上述基因可响应ABA信号参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征了青花菜芽苗响应外源ABA并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后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黄酮 转录组 代谢组 外源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对青花菜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芳珍 张文霞 +5 位作者 唐晨晨 李维欢 武志健 王军伟 吴秋云 黄科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探究谷胱甘肽对硫代葡萄糖苷(GSLs)生物合成的影响,以现蕾期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丁硫堇(BSO)对青花菜花球中硫代葡萄糖苷及其相关底物含量、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 为探究谷胱甘肽对硫代葡萄糖苷(GSLs)生物合成的影响,以现蕾期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丁硫堇(BSO)对青花菜花球中硫代葡萄糖苷及其相关底物含量、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蒸馏水)相比,5 mg·L^(-1) GSH在处理48 h显著提高了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在24~48 h显著提高半胱氨酸(Cys)含量,在6~24 h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含量,在3~12 h显著提高了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45 mg·L^(-1) GSH处理在48 h显著降低了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在3~48 h则显著提高了半胱氨酸含量,在6~48 h则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含量,在3~12 h显著抑制了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CK相比,5 mg·L^(-1) GSSG处理下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显著升高,而25、45及65 mg·L^(-1) GSSG处理则对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外源谷胱甘肽对硫苷含量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5 mg·L^(-1) GSH促进硫苷合成,45 mg·L^(-1) GSH抑制硫苷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硫代葡萄糖苷 谷胱甘肽(GSH)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幼犬生长性能、血液学与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其真 唐晨晨 +2 位作者 沈丹晴 卢炜 蔡丙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57-376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犬生长性能、血液学与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研发犬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选取24只6周龄左右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组按低(5×10^6 CFU/mL)、中(5×10^8 CFU... 本研究旨在评价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犬生长性能、血液学与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研发犬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选取24只6周龄左右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组按低(5×10^6 CFU/mL)、中(5×10^8 CFU/mL)、高(5×10^10^ CFU/mL)剂量分别口服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进行为期28 d的喂养试验。试验期间,定期观察并记录犬的行为、饮食和腹泻情况,28 d后分别称重,计算犬体重增长量。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肠道屏障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采集粪便检测分泌型球蛋白sIgA含量和肠道主要细菌数量。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均能促进犬体重的增长,降低腹泻率,与口服剂量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免疫球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等均有升高趋势,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和尿素氮等含量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随口服唾液乳酸杆菌剂量的增加,试验组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tic acid)和脂多糖(LPS)等肠道屏障指示因子含量显著下降(P<0.05);③试验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④试验组粪便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口服唾液乳酸杆菌TCSL1可改善幼犬生长性能、增强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以每天5×10^10^ CFU/mL剂量口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犬 唾液乳酸杆菌TCSL1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规模化猪场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橙 戴丽红 +3 位作者 张步彩 郝福星 魏冬霞 唐晨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3-589,共7页
为了解江苏省规模化猪场蠕虫的感染情况,笔者从徐州、泰州、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6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采集937份粪便样品,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氯化钠漂浮法和饱和硫酸镁漂浮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在12个养殖... 为了解江苏省规模化猪场蠕虫的感染情况,笔者从徐州、泰州、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6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采集937份粪便样品,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氯化钠漂浮法和饱和硫酸镁漂浮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在12个养殖场均发现寄生虫感染,粪便样品中蠕虫虫卵的检出率为7.6%。徐州地区的两个猪场感染率最高,合计达20.7%;泰州地区的两个猪场感染率最低,仅有1.7%。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地区的调查猪场感染率分别为6.5%、8.2%、5.4%和5.4%。调查显示,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鞭虫、后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类圆线虫,其中蛔虫和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2%和3.6%。徐州、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5个地区的猪场内存在蛔虫和鞭虫、蛔虫和食道口线虫,以及蛔虫和后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情况。经比较发现,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他生产阶段,仔猪感染率最低。检查中未见绦虫、吸虫和棘头虫等虫卵。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的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线虫感染的情况,蛔虫、食道口线虫和鞭虫感染强度较高,定期驱虫有助于规模化猪场线虫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感染 规模化猪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犬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其真 唐晨晨 +2 位作者 沈丹晴 黄银云 蔡丙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从散养的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粪便中分离乳酸杆菌,研究其益生特性,旨在开发犬用益生菌菌株。采用MRS改良培养基从田园犬粪便中分离出3株乳酸杆菌,进行细菌染色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唾液乳酸杆菌(L.... 从散养的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粪便中分离乳酸杆菌,研究其益生特性,旨在开发犬用益生菌菌株。采用MRS改良培养基从田园犬粪便中分离出3株乳酸杆菌,进行细菌染色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唾液乳酸杆菌(L.salivarius)、约氏乳酸乳杆菌(L.johnsonii)和瑞士乳酸杆菌(L.helveticus),分别命名为TCSL1、TCSL2和TCSL3。随后进行体外耐酸试验、抗胆盐试验、细胞黏附试验、抑菌试验和小鼠口服促生长等益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能耐受0.6%的胆盐、pH值2.0的酸度;对犬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率均在65%以上;其上清液对犬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续28 d饲喂小鼠,未见腹泻和死亡现象,TCSL1和TCSL2能显著增加小鼠体质量(P<0.05)。从散养田园犬粪便中分离到的3株乳酸杆菌具有益生特性,可作为犬用益生菌制剂的候选菌株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犬 乳酸杆菌 分离鉴定 益生特性 益生菌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3
7
作者 奚照寿 唐晨晨 郝福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名猪副伤寒。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猪沙门氏菌病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实验、临床指导用药和追踪调查分析等,为今后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沙门氏菌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分离鉴定 药敏实验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质调控蔬菜作物几类生物活性物质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华伟 黄科 +3 位作者 吴秋云 刘明月 唐晨晨 王军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
蔬菜作物中富含多种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以及防癌抗癌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光照是影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同时也是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合成与代谢的重要因子。综述了LED... 蔬菜作物中富含多种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以及防癌抗癌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光照是影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同时也是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合成与代谢的重要因子。综述了LED光质及比例对蔬菜作物体内酚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萝卜硫苷、维生素C等活性物质合成代谢的影响,并简要概括了光质调控上述活性物质的分子机制。该综述不仅可为蔬菜作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光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LED光质调控高品质蔬菜作物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LED光质 酚类化合物 类胡萝卜素 萝卜硫苷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及菌蜕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橙 郭长明 +3 位作者 张步彩 左伟勇 唐晨晨 蔺辉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菌蜕 溶菌质粒 分群 毒力基因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塑料大棚结构及其对秋延后辣椒种植效益的影响
10
作者 何海燕 唐晨晨 +2 位作者 王军伟 刘明月 黄科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0期53-58,共6页
针对秋延后辣椒在湖南地区生产时易发生高温障碍的现状,对传统大棚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以传统大棚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室内温度变化及其对秋延后辣椒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月20日至9月26日,优化大棚室内白天平均气温明显... 针对秋延后辣椒在湖南地区生产时易发生高温障碍的现状,对传统大棚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以传统大棚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室内温度变化及其对秋延后辣椒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月20日至9月26日,优化大棚室内白天平均气温明显低于传统大棚,其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大棚,而在9月27日至11月30日,优化大棚室内白天平均气温则明显高于传统大棚,优化大棚的保温效果优于传统大棚;优化大棚的室内夜晚平均气温在8月20日至11月8日明显低于传统大棚,而在11月9~30日则高于传统大棚;优化大棚的秋延后辣椒种植效益也明显高于传统大棚。与传统大棚相比,优化大棚可显著提高秋延后辣椒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667 m^(2)产量显著提高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温度 通风 降温效果 秋延后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