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2 位作者 朱士凤 郭肖青 曲丽君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
总结石墨烯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能;分别阐述了当前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浸轧法、喷涂法、复配液整理法、交联改性法、紫外光固化法、化学气相沉淀法等。介绍了应用于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新技术,... 总结石墨烯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能;分别阐述了当前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浸轧法、喷涂法、复配液整理法、交联改性法、紫外光固化法、化学气相沉淀法等。介绍了应用于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新技术,包括电泳沉积技术、层层自组装技术等。认为: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抑菌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等,在功能纺织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功能纺织品 交联改性 紫外固化 化学气相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添加量对聚苯胺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2 位作者 曲丽君 朱士凤 郭肖青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2,共4页
探讨二氧化钛添加量对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性能的影响。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添加剂,涤纶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在确定聚苯胺涤纶功能性织物最优聚合... 探讨二氧化钛添加量对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性能的影响。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添加剂,涤纶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在确定聚苯胺涤纶功能性织物最优聚合工艺的基础上,测试了不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添加量的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导电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和聚苯胺的比例为0.3∶1时,所制得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紫外线屏蔽性能均较理想;二氧化钛的存在虽降低了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的电导率,但有利于提高织物导电性能的稳定性和防紫外线性能。认为:二氧化钛粉体的加入可以改善织物导电性能的耐久性和防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钛 原位聚合 导电性能 紫外线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系在纺织品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3 位作者 曲丽君 朱士凤 郭肖青 孙凯凯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7,共10页
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直接分散法、溶胶-凝胶法、两相聚合法、原位生成法、分子自组装法、超声化学法和γ-射线辐射法等在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同时,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纺织品整... 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直接分散法、溶胶-凝胶法、两相聚合法、原位生成法、分子自组装法、超声化学法和γ-射线辐射法等在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同时,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纺织品整理时不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功能稳定、短流程、多功能化、操作简单和环保性能是未来纺织品整理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分子自组装法 超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纤维性能及其改性处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晓宁 郭肖青 孙凯凯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黄麻纤维是从黄麻茎部剥下的韧皮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初始模量和低延伸性的特点,由于含有较多的木质素,所以黄麻纤维粗硬,并呈黄褐色,柔性差。为了进一步认识黄麻纤维,更好地利用黄麻纤维,改善黄麻纤维性能的不足之处,该文综述了黄麻纤... 黄麻纤维是从黄麻茎部剥下的韧皮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初始模量和低延伸性的特点,由于含有较多的木质素,所以黄麻纤维粗硬,并呈黄褐色,柔性差。为了进一步认识黄麻纤维,更好地利用黄麻纤维,改善黄麻纤维性能的不足之处,该文综述了黄麻纤维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以及几种常用的改性处理方法。随着对黄麻纤维改性的研究,可纺性更好的黄麻纤维将不断地被开发并实现工业的多领域发展,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纤维 改性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自组网MAC层和网络层节能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晓宁 双兵 陈佳品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0年第6期726-732,共7页
无线自组网固有的分布式、自组织特性使得它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对无线自组网络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针对无线自组网协议设计中的节能技术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无线网络数据传输中能量消耗模型,得出节能设计的基本准则,然后分别对媒体... 无线自组网固有的分布式、自组织特性使得它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对无线自组网络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针对无线自组网协议设计中的节能技术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无线网络数据传输中能量消耗模型,得出节能设计的基本准则,然后分别对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网络层的节能策略进行介绍,给出各自进行节能设计的思路。最后指出无线自组网络的节能策略设计需要综合网络通信协议的各层的特点进行跨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自组网络 节能策略 跨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涤纶针织物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1 位作者 曲丽君 孙凯凯 《针织工业》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以壳聚糖为整理剂,通过浸轧法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并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超声辅助聚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并分析了整理后涤纶针织物的表面形态、导电性能以及耐洗性。结果表明,壳... 以壳聚糖为整理剂,通过浸轧法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并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超声辅助聚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并分析了整理后涤纶针织物的表面形态、导电性能以及耐洗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苯胺复合整理后涤纶针织物导电性能显著提高,疏水效果优良,且经多次洗涤后,导电性能和疏水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原位聚合法 多功能涤纶针织物 壳聚糖 聚苯胺 导电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因素方差分析混纺面料的设计
7
作者 唐晓宁 张宪胜 +1 位作者 孙凯凯 刘津玮 《现代纺织技术》 2014年第5期23-25,30,共4页
选用圣麻纤维和细旦涤纶纤维,设计了不同纤维混纺比和织物组织结构的混纺面料,并测试了面料的顶破性能、抗皱性能、毛细效应和透气性能。结合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影响面料服用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纤维混纺比对织物顶破性... 选用圣麻纤维和细旦涤纶纤维,设计了不同纤维混纺比和织物组织结构的混纺面料,并测试了面料的顶破性能、抗皱性能、毛细效应和透气性能。结合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影响面料服用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纤维混纺比对织物顶破性能、芯吸效应和透气性能影响显著;组织结构对织物透气性能影响显著,而对顶破强力和芯吸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麻纤维 细旦涤纶 方差分析 抗皱性能 透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银双组分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彬 唐晓宁 张皓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白炭黑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将具有杀菌性能的Cu2+、Ag+附着在白炭黑载体上,制得含Cu2+、Ag+双组分杀菌活性成分的无机粉体抗菌材料。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和FTIR等手段对材料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以及抗菌离子与载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白炭黑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将具有杀菌性能的Cu2+、Ag+附着在白炭黑载体上,制得含Cu2+、Ag+双组分杀菌活性成分的无机粉体抗菌材料。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和FTIR等手段对材料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以及抗菌离子与载体的结合方式等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Ag双组分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高于单组分抗菌白炭黑;其中,Cu2+是通过离子交换方式结合到白炭黑上的,而Ag+是通过离子交换和吸附两种方式结合到白炭黑上;材料的杀菌率达99%以上;粒径<7μm且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白炭黑 复合离子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组分对云南褐煤成型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帅 唐晓宁 +2 位作者 张彬 周新涛 王祥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2-1091,共10页
以淀粉、氧化钙(Ca O)、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原料,采用冷压成型制备出型煤。主要研究了粘结剂各组分含量对型煤跌落强度和冷压强度的单因素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粘结剂组分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淀粉的含量为15%,Ca O/淀粉为0.1,PVA/... 以淀粉、氧化钙(Ca O)、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原料,采用冷压成型制备出型煤。主要研究了粘结剂各组分含量对型煤跌落强度和冷压强度的单因素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粘结剂组分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淀粉的含量为15%,Ca O/淀粉为0.1,PVA/(Ca O+淀粉)为0.1时,型煤的跌落强度为99.544%,冷压强度为2.332k N·个-1,经实验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型煤的跌落强度为99.495%,冷压强度为2.477k N·个-1,接近检测值,表明所得模型可以反映参数之间的真实关系,可以用此模型对型煤的跌落强度和冷压强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再通过接触角、FTIR、BET等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粘结剂的类型和配比方案,为工业型煤的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成型 粘结剂 跌落强度 冷压强度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型抗菌白炭黑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彬 唐晓宁 +2 位作者 许寅华 姜鹏 付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对银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改性研究。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对改性后银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分布进行表征;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改性后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未改性的银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比较。结...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对银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改性研究。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对改性后银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分布进行表征;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改性后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未改性的银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银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高于未改性前;结构较改性前松散,且分散性好;粒径主要分布在3-6μm且均一;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白炭黑 Ag+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细锌-钇抗菌白炭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艳玲 张彬 +3 位作者 钟吉武 唐晓宁 李欢 李加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9-221,共3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钇抗菌白炭黑,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探究了Zn2+浓度、钇离子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锌-钇抗菌白炭黑粒径大小的影响,从而得出此种抗菌材料最佳粒径的制备条件。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钇抗菌白炭黑,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探究了Zn2+浓度、钇离子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锌-钇抗菌白炭黑粒径大小的影响,从而得出此种抗菌材料最佳粒径的制备条件。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表征;抗菌性能的研究采用涂布平板法,菌种采用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0.01mol/L、钇离子浓度为0.005mol/L、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分散性较好,粒径小且均一,并且锌-钇抗菌白炭黑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杀菌率可达到90%以上。FT-IR分析表明添加抗菌离子后,并没有改变载体白炭黑的结构;XRD分析发现锌-钇抗菌白炭黑产品为无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无机抗菌材料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Ag白炭黑抗菌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彬 唐晓宁 +1 位作者 谢刚 王晓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白炭黑为载体,Ag+为抗菌离子,制得含Ag+杀菌活性成分的无机粉体抗菌材料。运用ICP检测材料中抗菌离子含量,利用菌落计数法计算材料的杀菌率,确定应用研究样品。将样品添加到原橡胶和金属镀件中,并研究两者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原... 采用白炭黑为载体,Ag+为抗菌离子,制得含Ag+杀菌活性成分的无机粉体抗菌材料。运用ICP检测材料中抗菌离子含量,利用菌落计数法计算材料的杀菌率,确定应用研究样品。将样品添加到原橡胶和金属镀件中,并研究两者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原橡胶和金属镀件添加了银型抗菌白炭黑后,不仅保持了本身的性能,还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茵材料 白炭黑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对银型无机抗菌材料干燥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亮 张彬 +1 位作者 唐晓宁 陶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银型无机抗菌材料,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干燥过程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干燥温度为126.62℃,干燥时间为143.72min时,样品的相对失重率可达88.6004%。经实验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样品相对失重率平均值为87.8332%,接近预测值...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银型无机抗菌材料,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干燥过程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干燥温度为126.62℃,干燥时间为143.72min时,样品的相对失重率可达88.6004%。经实验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样品相对失重率平均值为87.8332%,接近预测值,表明所得模型可以反映参数之间的真实关系,可以用此模型对样品的相对失重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抗菌实验表明产品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很好,杀菌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 无机抗菌材料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锌抗菌硅胶的制备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彬 毛华明 +3 位作者 唐晓宁 姜苗苗 咬粟丽 李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1-234,239,共5页
以碳酸氢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锌、钇离子的新型抗菌硅胶。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出较佳的制备条件:反应时间为1h、锌离子浓度为0.8mol/L、稀土钇离子浓度为0.005mol/L。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 以碳酸氢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锌、钇离子的新型抗菌硅胶。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出较佳的制备条件:反应时间为1h、锌离子浓度为0.8mol/L、稀土钇离子浓度为0.005mol/L。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抗菌检测(涂布平板法,菌种采用大肠杆菌)对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锌、钇离子的掺杂对硅胶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没有影响,且抗菌硅胶结构松散、粒度均一呈无定形态。锌-钇抗菌硅胶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杀菌率可达到84%以上。将较佳条件下制备出的锌-钇抗菌硅胶添加到原橡胶中,探究了添加量对硅橡胶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添加量为0.35%时,可制备出具有抗菌性,且保持橡胶本身性能的抗菌硅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硅胶 抗菌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镨抗菌白炭黑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欢 张彬 +3 位作者 唐晓宁 杨淑钊 姜鹏 王晓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镨铜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佳制备条件。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FT-IR、XRD对产品进行表征;并利用抗菌试验(涂布平板法,菌种采用大肠杆菌)对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h、Cu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镨铜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佳制备条件。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FT-IR、XRD对产品进行表征;并利用抗菌试验(涂布平板法,菌种采用大肠杆菌)对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h、Cu2+浓度0.05mol·L-1、稀土离子浓度0.005mol·L-1的条件下,产品分散性较好,粒度均一,并且铜型抗菌白炭黑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杀菌率可达到98.8%。FT-IR分析表明添加抗菌离子后,并没有改变载体白炭黑的结构;通过XRD分析发现铜型抗菌白炭黑产品为无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型抗菌白炭黑的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彬 谢刚 +1 位作者 唐晓宁 杨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7,共3页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对铜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改性研究。并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对改性后铜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改性后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铜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比较。...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对铜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改性研究。并运用ICP、粒度分布仪对改性后铜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改性后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铜型抗菌白炭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铜型抗菌白炭黑中,抗菌离子含量高于未改性前;结构较改性前松散,且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3μm且均一;杀菌率达99%以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白炭黑 CU^2+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镥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研究
17
作者 高国成 张彬 +2 位作者 唐晓宁 姜鹏 王晓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3,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镥铜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佳的制备条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制备出来的铜-镥无机抗菌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不同条件下制备出的材料进行比较。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镥铜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佳的制备条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制备出来的铜-镥无机抗菌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不同条件下制备出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Lu3+浓度为0.005mol/L,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9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材料,结构松散,分散性好;粒径分布为3~6μm,且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布用于高效聚结过滤器的黏合工艺研究
18
作者 孙凯凯 田明伟 +1 位作者 唐晓宁 刘震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对非织造布用于高效聚结过滤器的最适黏合剂配方和最优黏合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黏合剂,分别测试了黏合剂黏合试样的撕裂强度,测试分析了每个黏合点不同黏合剂用量对非织造固化结构断裂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黏合点间... 对非织造布用于高效聚结过滤器的最适黏合剂配方和最优黏合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黏合剂,分别测试了黏合剂黏合试样的撕裂强度,测试分析了每个黏合点不同黏合剂用量对非织造固化结构断裂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黏合点间距对试样断裂强力和透气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高效聚结过滤器与非织造材料黏合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结过滤器 黏合剂 黏合工艺 断裂强力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姚希燕 唐晓宁 +2 位作者 王晓楠 张彬 夏振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无机材料作为抗菌剂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材料特性与抗菌机理不断得到研究。无机抗菌材料主要分为金属离子型(如Ag、Cu、Zn等)与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型(如TiO 2、ZnO等),将其制备成纳米级材料后,其由于比表面积增大,可以更好地吸附于微生... 无机材料作为抗菌剂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材料特性与抗菌机理不断得到研究。无机抗菌材料主要分为金属离子型(如Ag、Cu、Zn等)与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型(如TiO 2、ZnO等),将其制备成纳米级材料后,其由于比表面积增大,可以更好地吸附于微生物,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同时,相比于有机抗菌材料和天然抗菌材料,无机抗菌材料具有毒性低、稳定性高、耐久性好、不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优点。然而,近些年对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机理的提出与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大部分研究人员仅对某一金属型抗菌材料提出该种材料的抗菌机理。银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是无机抗菌材料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一般认为银系抗菌材料释放出Ag+,Ag+吸附于细菌表面,然后击穿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胞内容物发生反应,最后导致细菌失活。而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型(如TiO 2)抗菌材料由于其较宽的光学带隙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发生光催化反应,从而产生大量如·OH、·O 2-一类的自由基,当这些自由基与细胞接触时,与细胞内有机物反应,导致细菌失活。本文归纳了各种无机材料的抗菌机理研究方式及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抗菌活性物质和作用对象将抗菌机理分为三类:直接接触型、溶出-渗透型和催化氧化型。目前的研究表明,三种抗菌机理往往共同存在,相互交错,对其机理分析仍不透彻,因此建议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层面,比如细胞修复、蛋白质转换等方面揭示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抗菌机理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声载荷下C/SiC层合薄板动态响应分析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文君 沙云东 +1 位作者 李华山 唐晓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3,共8页
鉴于处在热声载荷下的薄壁结构工作条件恶劣,极易发生屈曲和声疲劳从而影响构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四边固支C/Si C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声压级组合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屈曲前后响应特性... 鉴于处在热声载荷下的薄壁结构工作条件恶劣,极易发生屈曲和声疲劳从而影响构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四边固支C/Si C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声压级组合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屈曲前后响应特性并总结了典型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高比强和特殊的结构疲劳损伤机理特点,运用改进的雨流法统计了层合板在超高温度强噪声工况下的应力响应,结合材料对称循环疲劳性能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地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等效寿命公式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估算层合板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层合板 热声载荷 应力动态响应 雨流法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