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与肝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包维民 郭永章 +3 位作者 唐映梅 陆晓青 孙辉 赵新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研究肝脏冷 /热血再灌注损伤条件下 ,钠钾ATP酶、钙ATPATP酶及镁ATP酶活性与细胞凋亡和胀亡的关系 ,并探讨减少此类损伤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鼠肝门部分阻断热缺血 1h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 1h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 目的 :研究肝脏冷 /热血再灌注损伤条件下 ,钠钾ATP酶、钙ATPATP酶及镁ATP酶活性与细胞凋亡和胀亡的关系 ,并探讨减少此类损伤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鼠肝门部分阻断热缺血 1h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 1h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 0h、1h、12h和 72h处死取材 ,测定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用形态学及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早期细胞凋亡和胀亡百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冷 /热缺血 1h(再灌注 0h)后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均持续显著下降 ,再灌注 1h达低谷。但热缺血再灌注后 72h钠钾ATP酶活性恢复 ,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仍未恢复。冷缺血再灌注后 12h钙ATP酶先恢复活性 ,72h钠钾ATP酶、镁ATP酶活性才恢复。细胞死亡方式 :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并于再灌注后 12h后到顶峰。②热缺血 1h胀亡细胞显著增多 ,再灌注 1h后减少 ,细胞死亡方式转为以凋亡为主。结论 :肝脏冷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能导致 3种ATP酶活性下降 ,细胞内离子浓度失衡 ,热缺血期ATP酶活性严重下降 ,细胞死亡 ,以胀亡为主。冷缺血期ATP酶轻度下降 ,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术前或术中给予能量物质 ,对提高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 ,减轻炎症反应 ,延长肝门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Na^+K+交换ATP酶 Ca^2+ATP酶 Ca^2+Mg^2+ATP酶 细胞凋亡 细胞胀亡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晋辉 郑盛 +2 位作者 唐映梅 尤丽英 刘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1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最多,占60.3%(130/216),次为抗肿瘤药物,占15.7%(34/216);肝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1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最多,占60.3%(130/216),次为抗肿瘤药物,占15.7%(34/216);肝损害以肝细胞型多见,占49.5%(107/216),胆汁淤积型次之,占29.6%(64/216),混合型占20.8%(45/216);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黄疸、上腹部不适、皮疹、发热。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16例(100.O%);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09例(50.5%);总胆红素(TB)升高58例(26.9%)。临床治愈165例,好转35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5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谷氨酰胺对肠息肉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价值
3
作者 聂静 唐映梅 +2 位作者 张虹雨 黄敏 罗志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0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肠息肉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经内镜下切除肠息肉的术后患者57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照组术后自然愈合。于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观察肠黏膜修...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肠息肉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经内镜下切除肠息肉的术后患者57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照组术后自然愈合。于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观察肠黏膜修复情况并分级。结果:两组术后黏膜愈合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息肉术后人工溃疡自然愈合快,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可用于大肠息肉术后的辅助治疗,但非必须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息肉 人工溃疡 内镜切除术 高频电圈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效果观察
4
作者 谭绪 党富涛 +2 位作者 付海艳 朱艳平 唐映梅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TIPS手术的PBC患者(TIPS组)、21例医生建议行TIPS但选择内科保守治疗的PBC患者(未TIPS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TIPS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TIPS手术的PBC患者(TIPS组)、21例医生建议行TIPS但选择内科保守治疗的PBC患者(未TIPS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TIPS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如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病情况、是否合并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特点、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抗线粒体抗体-M2、GP-210、SP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下降(P<0.01),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较术前明显好转。TIPS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其次为门静脉血栓、支架狭窄导致患者再次消化道大出血。TIPS组术后再出血率为32%(8/25),低于未TIPS组(15/19,78.9%),P<0.01。TIPS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未TIPS组(59.2个月vs 27.9个月),P<0.01。结论TIPS治疗可有效改善PBC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霞(综述) 唐映梅(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主要来源于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在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受体(IL-17R)在机体广泛表达,与IL-17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并增强炎症反应。IL-17与多种肝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主要就IL-17在原发性...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主要来源于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在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受体(IL-17R)在机体广泛表达,与IL-17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并增强炎症反应。IL-17与多种肝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主要就IL-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表达和促炎、促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映梅 《艺术家》 2021年第11期40-40,共1页
民俗艺术图形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运用特定的图形、符号或艺术形式传递民俗文化。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凝聚着民族共同的审美观念,具有别样的艺术价值,可以广泛用于现代广告设计。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可以在广告设计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民俗艺术图形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运用特定的图形、符号或艺术形式传递民俗文化。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凝聚着民族共同的审美观念,具有别样的艺术价值,可以广泛用于现代广告设计。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可以在广告设计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它可以丰富广告内涵、提高产品品位、凸显广告设计的表现力、提高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符号 民俗艺术 广告设计 传播效果 现代广告 社会影响力 民俗文化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