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在隔振系统中的抗冲击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斯密 朱石坚 楼京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建立了吸力型电磁铁的电磁和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控制电压与电磁力的关系,通过调节施加在摩擦片上的电磁力,达到控制干摩擦力的目的,从而得到了一个新型半主动式的干摩擦阻尼器。根据最优抗冲力理论,设计了半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与隔振器... 建立了吸力型电磁铁的电磁和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控制电压与电磁力的关系,通过调节施加在摩擦片上的电磁力,达到控制干摩擦力的目的,从而得到了一个新型半主动式的干摩擦阻尼器。根据最优抗冲力理论,设计了半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与隔振器并联的隔振抗冲系统。通过PID控制,该设计可以在不影响隔振性能的同时,极大的提高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冲击响应和极限性能分析的结果均表明:该优化设计比传统的抗冲设计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 干摩擦阻尼器 冲击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分段线性系统隔振抗冲击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斯密 赵存生 +1 位作者 朱石坚 楼京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基于等能量线性化方法对DDAM进行改进,使得其可以应用于分段线性抗冲系统,建立了附加弹性限位器的动力系统隔振抗冲击等效线性模型,设计了隔振抗冲击的优化框图,利用有限元法及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根据该最优解集可... 基于等能量线性化方法对DDAM进行改进,使得其可以应用于分段线性抗冲系统,建立了附加弹性限位器的动力系统隔振抗冲击等效线性模型,设计了隔振抗冲击的优化框图,利用有限元法及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根据该最优解集可选择有利于工程应用的隔振抗冲击优化方案,由参数反演得到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该设计思路可以在保持良好隔振效果的同时,提高舰艇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对舰艇隔振抗冲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隔振抗冲击 线性化DDAM 刚度分段线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吸振器刚度调整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斯密 朱石坚 楼京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1期163-166,171,共5页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线性吸振器,由于其自然频率能跟踪外激励频率的变化而受到广泛研究,但所设计出的吸振器通常具有非线性刚度,为了简化分析,往往对非线性系统进行线化,这并不完全符合非线性吸振器的特征.文中对附加Duffing类非线性吸振...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线性吸振器,由于其自然频率能跟踪外激励频率的变化而受到广泛研究,但所设计出的吸振器通常具有非线性刚度,为了简化分析,往往对非线性系统进行线化,这并不完全符合非线性吸振器的特征.文中对附加Duffing类非线性吸振器的振动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根据谐波平衡法找出了主系统基频的反共振点,得到了非线性吸振器刚度调整的策略.通过仿真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基于该刚度调整策略下的主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振器的吸振效果受到了非线性的影响,但是通过合理的刚度调整策略,仍然可以使主系统在较宽的频域内保持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谐波平衡法 反共振 动力吸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本质非线性吸振器宽频吸振参数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楼京俊 唐斯密 +1 位作者 朱石坚 赵存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8-222,255,共6页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应用,对本质非线性吸振器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带有弱线性刚度项的强非线性吸振器的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推导了主系统的频响方程组,分析线性刚度对宽频吸振效果的影响,发现吸振器中带有一定的弱线性刚度...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应用,对本质非线性吸振器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带有弱线性刚度项的强非线性吸振器的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推导了主系统的频响方程组,分析线性刚度对宽频吸振效果的影响,发现吸振器中带有一定的弱线性刚度反而能提高宽频减振的性能。计算了激励力与吸振器非线性刚度函数的上、下限值以及宽频吸振的参数域,对此类吸振器的工程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比分析了多频激励下不同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在合适的参数域中,改进后的本质非线性吸振器表现出很好的宽频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本质非线性 动力吸振器 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zicka隔振器在冲击隔离中的特性和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楼京俊 朱石坚 唐斯密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传统的隔振器是在保证隔振效果的前提下再考虑抗冲击问题,所以一般刚度较小,冲击隔离率虽高,却容易造成较大的相对位移,而在附加限位器后,由于刚度突变,又容易引起二次冲击。建立Ruzicka抗冲系统模型,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得到传统的... 传统的隔振器是在保证隔振效果的前提下再考虑抗冲击问题,所以一般刚度较小,冲击隔离率虽高,却容易造成较大的相对位移,而在附加限位器后,由于刚度突变,又容易引起二次冲击。建立Ruzicka抗冲系统模型,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得到传统的及Ruzicka抗冲系统的缓冲系数。结果表明,在某些参数域内,Ruzicka隔振器具有更优的抗冲性能。文中对Ruzicka抗冲系统进行无量钢化,以基础加速度半正弦波作为冲击输入,计算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冲击响应,得到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的参数域。冲击响应的计算也表明了在传统抗冲系统严重失效的情况下,Ruzicka隔振器仍然将被隔离设备的最大加速度和相对位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Ruzicka隔振器 冲击隔离 冲击响应 缓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弹性体有限元的M-R模型中材料参数的逆向推算 被引量:7
6
作者 楼京俊 朱石坚 唐斯密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确定橡胶隔振器材料模型的传统方法是利用标准试件,在一系列的测试之后才能得到材料模型的参数。在标准试件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反推出材料模型参数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Mooney-Revlin模型的两个参数C1、C2与硬度之间的关系,以及C... 确定橡胶隔振器材料模型的传统方法是利用标准试件,在一系列的测试之后才能得到材料模型的参数。在标准试件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反推出材料模型参数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Mooney-Revlin模型的两个参数C1、C2与硬度之间的关系,以及C1、C2对橡胶隔振器静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简单实用、精度较高的橡胶材料2参数Mooney-Revlin模型反推的方法。利用ANSYS和MATLAB的联合仿真计算,首先设C2/C1=0,在小位移下反推出橡胶材料的硬度,然后在较大的位移范围内得到C2/C1的值,反求出橡胶隔振器的材料属性。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建立某型橡胶隔振器的有限元模型,以测试得到的静压缩特性为参考依据,进行数值计算,验证该反推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橡胶隔振器 Mooney-Revlin模型 反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局部约束阻尼减振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宇晨 詹浩 唐斯密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11期22-26,共5页
阻尼减振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领域,对于如何实现阻尼层的减重增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合理的局部阻尼设计是1种有效的方法。以Ansys软件为仿真平台,以模态分析为基础,设计了1种基于模态振型的局部阻尼敷设方案。为了验证所设计的局... 阻尼减振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领域,对于如何实现阻尼层的减重增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合理的局部阻尼设计是1种有效的方法。以Ansys软件为仿真平台,以模态分析为基础,设计了1种基于模态振型的局部阻尼敷设方案。为了验证所设计的局部阻尼减重增效的性能,对1块4端简支的平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进行了局部阻尼和全局阻尼的减振设计,以复合结构的损耗因子和频响曲线为评价标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局部阻尼可以在减轻阻尼层重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对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约束阻尼 有限元法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水下排气红外抑制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斯密 李铣镔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03,共6页
[目的]为降低通气管航态下的潜艇红外尾迹,[方法]针对柴油机水下排气系统,提出一种能够抑制水下高温废气红外辐射的两级冷却方法,然后基于有限元流体分析方法分析红外抑制前、后的水面温度场。最后,基于仿真得到的初步数据搭建水下排气... [目的]为降低通气管航态下的潜艇红外尾迹,[方法]针对柴油机水下排气系统,提出一种能够抑制水下高温废气红外辐射的两级冷却方法,然后基于有限元流体分析方法分析红外抑制前、后的水面温度场。最后,基于仿真得到的初步数据搭建水下排气试验平台,并对红外抑制前、后的水面红外辐射亮度及水下温度进行测试。[结果]结果表明:两级降温措施对柴油机的高温排气有着良好的红外抑制效果,水面最大红外亮度可降低约90%。[结论]该方法对潜艇的隐蔽性改进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军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水下排气 红外抑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水下排气红外抑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斯密 徐飞 陈中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2,109,共5页
以潜艇的红外隐身为背景,研究柴油机在水下排气时红外控制的方法。建立了柴油机水下排气两相流模型,提出柴油机水下排气两级方案:一级降温是柴油机排气总管内进行喷淋水雾;二级降温是采用小孔排气增加海水与热气的掺混。仿真研究了该方... 以潜艇的红外隐身为背景,研究柴油机在水下排气时红外控制的方法。建立了柴油机水下排气两相流模型,提出柴油机水下排气两级方案:一级降温是柴油机排气总管内进行喷淋水雾;二级降温是采用小孔排气增加海水与热气的掺混。仿真研究了该方法对红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级降温措施对柴油机的高温排气有良好的效果,可大大降低热气浮升至水面的温度从而降低红外特征。本文提出的方法对水下高温排气红外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水下排气 红外抑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变孔距定孔径分布二维排气开孔模式研究
10
作者 所俊 唐斯密 +1 位作者 徐飞 王虹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4-98,共5页
水下排气产生的气泡尺度对隔声效果存在影响。针对水下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根据单位面积流量相等设计准则,建立水下气体二维排放方程,得到水下气体二维排放装置开孔位置及几何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均匀分布和变... 水下排气产生的气泡尺度对隔声效果存在影响。针对水下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根据单位面积流量相等设计准则,建立水下气体二维排放方程,得到水下气体二维排放装置开孔位置及几何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均匀分布和变孔距定孔径分布2种开孔模式进行比较,通过循环水槽试验对排气效果进行验证。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变孔距定孔径分布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气泡尺度参数分布,对增强气泡隔声效果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排气 二维 孔径分布 隔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