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恶草酮的合成及其除草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德秀 刘卫东 +1 位作者 徐道庄 欧晓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6-518,共3页
为了提高异恶草酮的收率和纯度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新的合成方法 ,同时检测了异恶草酮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结果表明 ,以盐酸羟胺 ,3 -氯 - 2 ,2 -二甲基丙酰氯和邻氯氯苄为原料合成异恶草酮能简化合成步骤 ,缩短反应时间 ... 为了提高异恶草酮的收率和纯度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新的合成方法 ,同时检测了异恶草酮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结果表明 ,以盐酸羟胺 ,3 -氯 - 2 ,2 -二甲基丙酰氯和邻氯氯苄为原料合成异恶草酮能简化合成步骤 ,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操作环节 ,是一条最佳路线 ,其纯品总收率和含量分别达到 70 %和 85 %以上 .室内外药效试验表明 ,异恶草酮 48%乳油对苋菜和马唐的防除效果明显优于国外产品广灭灵 3 6%微囊悬浮剂 ,分别是广灭灵的 2 .10倍和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恶草酮 合成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欧晓明 步海燕 +4 位作者 唐德秀 余淑英 马俊凯 裴晖 喻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8-374,共7页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杂草的防除。采用HPLC和LC/MS研究了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杂草的防除。采用HPLC和LC/MS研究了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甲硫嘧磺隆在甲醇和乙醇中可发生快速的醇解反应,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很好描述,其醇解半衰期分别为10.6和11.6d,说明醇解反应可能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普遍特征之一。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反应因温度、pH值、甲醇含量以及有效成分浓度而异。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在15、25、35和45℃等4个温度下的醇解半衰期分别为41.0d、10.6d、3.8d和13.0h,温度效应系数为28.06;甲硫嘧磺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活化焓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平均活化能和活化焓分别为186.28和183.71kJ·mol-1,而活化熵绝对值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其平均活化熵为-11.28kJ·mol-1·K-1,说明甲硫嘧磺隆的醇解主要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甲硫嘧磺隆在酸性醇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中性和碱性醇溶液中的降解速率,其在pH5、7和9的甲醇液中的醇解半衰期分别为6.8、172.2和109.5d;当甲醇含量为40%、50%、60%、70%、80%、90%和100%时,甲硫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为27.8、30.7、30.1、43.3、42.5、43.9和10.6d,而在纯水中的半衰期为29.4d;在浓度较低(5mg·L-1)时,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较慢,其醇解半衰期为32.2d,而当增加到10和20mg·L-1时,对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影响不大。甲硫嘧磺隆醇解的主要途径是分子中脲桥裂解生成2-苯甲酸甲酯基磺酰基氨基甲酸酯和2-氨基-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甲硫嘧磺隆(HNPC-C9908) 醇解动力学 醇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除草剂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欧晓明 步海燕 +5 位作者 裴晖 唐德秀 黄明智 付启明 雷满香 喻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7-1544,共8页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主要用于防除麦类作物田各种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且对作物安全...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主要用于防除麦类作物田各种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且对作物安全。采用HPLC和LC-MS等手段研究了甲硫嘧磺隆在水体中的水解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受溶液pH、温度、粘土矿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在pH1~10时,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先随pH值增加而缓慢降低,至pH值为7时达到最低,此后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至pH10达到最大值。甲硫嘧磺隆在pH5、7、9缓冲溶液中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加快,其水解主要是由反应的活化熵所驱动的。池塘水和稻田水中的微生物对甲硫嘧磺隆的降解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剂0205、EL-40和NP-2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0205对甲硫嘧磺隆水解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EL-4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NP-2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膨润土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具有明显影响,甲硫嘧磺隆在含粘土矿物的水溶液中的水解速率明显低于重蒸水中。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途径主要涉及到脲桥断裂,其主要降解产物为2-氨基-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氨基-4-甲氧基-6-甲基亚砜嘧啶,2-氨磺酰基苯甲酸甲酯和2-亚磺酸基苯甲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甲硫嘧磺隆 水解动力学 水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作用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欧晓明 唐德秀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除草剂 作用机理 HPPD 高通量筛选 GSTS 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疱疹油治疗带状疱疹48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唐德秀 袁朝坤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石覆盖条件下夏玉米蒸发蒸腾量的估算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德秀 李毅 +4 位作者 刘俸 付亚亚 李思逸 赵丹 冯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60,共11页
【目的】准确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ETc)。【方法】基于2014—2016年遮雨棚下夏玉米土箱生长试验,对砂石覆盖条件下夏玉米ETc的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以小型蒸渗仪测得的ETc,实测对修正后的作物系数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目的】准确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ETc)。【方法】基于2014—2016年遮雨棚下夏玉米土箱生长试验,对砂石覆盖条件下夏玉米ETc的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以小型蒸渗仪测得的ETc,实测对修正后的作物系数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单作物系数由ETc,实测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直接计算得到,用2014和2016年的单作物系数与砂石覆盖量进行拟合,得出计算ETc的单作物系数法修正公式后对2015年度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砂石覆盖条件下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ETc,单和ETc,实测较为接近。在双作物系数法中引入修正系数验证后发现各处理条件下的计算值接近ETc,实测。【结论】双作物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能更好地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夏玉米的蒸发蒸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法 砂石覆盖 夏玉米 蒸发蒸腾量 修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斥水性对不同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德秀 李毅 +1 位作者 刘俸 王亦尘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斥水性对不同类型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4种类型、共16种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了4种WDPT(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滴水穿透时间)分别为1、7、12、16 s的塿土土壤进行试验,研究了土壤斥水性对开始发芽时... 【目的】研究斥水性对不同类型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4种类型、共16种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了4种WDPT(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滴水穿透时间)分别为1、7、12、16 s的塿土土壤进行试验,研究了土壤斥水性对开始发芽时间及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1)土壤斥水性对植物的开始发芽时间存在影响:花草类、作物类和蔬菜类植物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随土壤斥水性的增强而延迟,树木类植物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受土壤斥水性的影响规律不明显;(2)在试验的第20天,蔬菜类、花草类、树木类和作物类植物在亲水性土壤中的平均发芽率分别为30.00%、43.75%、15.00%和50.83%,均高于斥水性土壤中的发芽率,且WDPT越大发芽率越低。【结论】土壤斥水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效果在蔬菜类、花草类和作物类植物中比较明显,而树木类植物受土壤斥水性的影响不大。土壤斥水性对大部分植物都有影响,但对油松、油菜作用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滴水穿透时间 植物种类 发芽率 开始发芽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8
作者 唐秀媚 唐德秀 李丽华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2期57-57,共1页
目的:对比氯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调查2011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科进行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两周所有的患者停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观察,将20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100例患者使用氯沙坦,50~100... 目的:对比氯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调查2011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科进行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两周所有的患者停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观察,将20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100例患者使用氯沙坦,50~100mg/d;二组100例患者使用非洛地平,5~10mg/d。结果:一个疗程下来,两组的有效率均较满意,一组达到94.0%,二组达到93.0%,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24h动态血压的测定值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显著,且二组比一组产生的副作用多,但是对人体影响不大。结论:氯沙坦和非洛地平两种药在治疗高血压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不影响人体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非洛地平 高血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