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低渗砂岩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建信 徐斌 +2 位作者 成田田 赵英 李润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9-793,共5页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可行、安全环保和驱油效果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的水驱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在室内开展了岩...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可行、安全环保和驱油效果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低渗砂岩油藏的水驱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矿化度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在室内开展了岩心流动和驱油效果评价实验。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矿化度水(2500 mg/L)环境下,表面活性剂FHS-101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且活性水矿化度越低,其浸泡后的岩心薄片表面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强,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就越大,驱替产出液的pH值和总矿化度就越高。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矿化度水驱采收率为29%左右,而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则可以达到34%左右;高矿化度水驱后转高矿化度活性水驱的最终采收率为36.8%,而低矿化度水驱后转低矿化度活性水驱的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3.9%。这说明表面活性剂在低矿化度环境中的驱油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低渗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 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 低渗砂岩储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帅垛复杂断块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唐建信 钱坤 唐人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377-383,共7页
苏北盆地帅垛油田戴南组一段油藏为中高渗复杂断块油藏,油藏驱动方式既有天然水驱也有人工水驱。投产后部分井初产高,含水上升速度快,注入水单向突进,层间吸水差异大,平面上部分注采井组无响应,层间和平面开发矛盾突出。针对不同断块和... 苏北盆地帅垛油田戴南组一段油藏为中高渗复杂断块油藏,油藏驱动方式既有天然水驱也有人工水驱。投产后部分井初产高,含水上升速度快,注入水单向突进,层间吸水差异大,平面上部分注采井组无响应,层间和平面开发矛盾突出。针对不同断块和油层开发矛盾,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加强基础地质研究,重新认识和落实主体构造,制定和实施加密调整方案,对高含水断块加强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完善注采井网;同时开展适合帅垛油藏的卡堵水和分层注水等一系列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应用。经过近几年的开发调整,实现了油田增产稳产,连续8年产量超过6×10^(4)t,平均年产油量8.8×10^(4)t,采油速度2.2%,平均含水上升率2.33%,水驱控制储量达366.2×10^(4)t,水驱控制程度86.7%,水驱动用储量363×10^(4)t,水驱动用程度86%。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帅垛油田剩余油挖潜中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同类型油藏效益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地质工程一体化 剩余油 深部调剖 帅垛油田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品质因子Q比例的分布特征预测南川页岩气藏保存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建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0-937,共8页
根据地震数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属性,开展了南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页岩的地震品质因子Q平面上分布与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研究。针对南川地区页岩气开发中的断裂破碎带,提出了一种获取稳定品质因子Q比例及界限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迭... 根据地震数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属性,开展了南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页岩的地震品质因子Q平面上分布与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研究。针对南川地区页岩气开发中的断裂破碎带,提出了一种获取稳定品质因子Q比例及界限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迭代算法。研究表明,地震品质因子Q比例的分布可以快速、直观识别出断裂破碎带的内幕特征与不同类型页岩分布区。其中,断裂破碎带页岩区的品质因子Q比例总体上偏小,大多低于0.2,局部超过0.5,平面上分布杂乱、碎斑状;页岩呈北东向展布的条带,被断裂所撕裂、破碎,保存条件较差。稳定分布的页岩区的品质因子Q比例是较高的,超过0.7,平面变化稳定,没有突变现象,保存条件好。微裂缝发育的页岩区的品质因子Q比例具有渐变的趋势性,品质因子Q比例的分布从该页岩区的边部0.7向中部有规律地减小至0.1,保存条件最佳。实践证明,高产气井大多位于稳定分布的页岩区或内部微裂隙发育的稳定页岩区,地震品质因子Q比例研究方法对页岩气保存评价与开发井优化部署是一个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品质因子 迭代算法 微裂缝 断裂破碎带 保存条件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电位法测定煤层气井裂缝参数的尝试和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建信 张鑫 +1 位作者 宋鸿璐 陈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为了解决复杂地貌条件下,压裂裂缝方位等参数测试的生产难题,提出了通过偏心电位获取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方位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在远离压裂井的某一平坦区域布置测网,通过实时测量压裂过程中由注入的高矿化度压裂液和岩石破裂所产生的低... 为了解决复杂地貌条件下,压裂裂缝方位等参数测试的生产难题,提出了通过偏心电位获取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方位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在远离压裂井的某一平坦区域布置测网,通过实时测量压裂过程中由注入的高矿化度压裂液和岩石破裂所产生的低电位异常而引起的地面电位梯度变化来达到解释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方位等参数的目的。应用该方法在贵州织金煤层气区块和四川盆地川东彭水页岩气区块现场测试28井次,成功率达100%;测得的压裂裂缝方位(北北西—南南东)与现代区域主应力场方向吻合。为评价压裂效果、求取压裂施工参数和制定上述区块整体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电位法 测试原理 工作方法 压裂裂缝 主应力场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建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4期73-78,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的模拟效果,更好地描述页岩甲烷吸附规律,对川东南PY1井的7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过剩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859 4,而与黏土矿物呈现负相关... 为了研究不同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的模拟效果,更好地描述页岩甲烷吸附规律,对川东南PY1井的7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过剩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859 4,而与黏土矿物呈现负相关。分别采用不同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模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差异较大,其中以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系数表现最好,而SDR模型所得到的最大过剩吸附量最大,其次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SDR模型和修正的Langmuir模型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过剩吸附量的修正,但修正结果表明,SDR模型所得到的吸附相密度最为合理。最后综合考虑认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和SDR模型对页岩中甲烷的吸附规律描述更为精确,能够更好地指导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等温吸附 LANGMUIR SD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前景——以湘中坳陷下寒武统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和荣 彭勇民 +6 位作者 唐建信 龙胜祥 刘光祥 高波 何希鹏 王运海 顾志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5-1167,共13页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热点,湘中坳陷下寒武统属于盆外常压页岩气领域的典型例子。基于2条野外露头实测剖面,8条观察剖面,1口浅钻井和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开展了湘中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该坳陷下...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热点,湘中坳陷下寒武统属于盆外常压页岩气领域的典型例子。基于2条野外露头实测剖面,8条观察剖面,1口浅钻井和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开展了湘中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该坳陷下寒武统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其中,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形成于有利的大陆斜坡-盆地相深水环境,连续厚度超过150 m,优质页岩厚度为50~90 m;黑色页岩TOC值介于1. 12%~22. 07%,平均为4. 64%,Ro平均为2. 78%。页岩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纳米孔、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岩心尺度高角度裂缝以及层理缝等,以有机质孔为主;有机质纳米孔因泄压后暴露于地表而呈现为长条、不规则多边形,孔径大小为21. 8~328. 4 nm;地表样品见到大量的淡水成因的次生溶蚀孔和构造成因的裂缝,孔隙度介于2. 22%~8. 7%,平均为6. 05%;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平均含量为61. 2%,其次为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23. 5%,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73. 38%。等温吸附实验测试表明页岩平均吸附能力为5. 95 m3/t。通过综合地质方法,预测了下寒武统新层系Ⅰ类页岩气有利区面积为8 766. 1 km^2;在龙山凸起两侧,下寒武统埋深多在3 000~4 000 m,保存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硅质页岩 常压页岩气 下寒武统 湘中坳陷 中上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CO2吞吐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伟 秦学成 +2 位作者 唐建信 李实 孙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具有"小、碎、深、薄、低"的特点,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油田开发程度低,含水率高,油藏压力下降快,尚有2/3的低渗、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未能开发动用。由于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低,大油田普遍适用的提高采收率...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具有"小、碎、深、薄、低"的特点,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油田开发程度低,含水率高,油藏压力下降快,尚有2/3的低渗、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未能开发动用。由于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低,大油田普遍适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小断块油田。针对这一特点,利用苏北地区丰富的CO2资源优势,开展了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发应用研究,通过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应用技术分析,形成了适合苏北复杂断块油田低渗、高含水和稠油三种类型油藏的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经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CO2 单井吞吐 强化采油 提高采收率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渗流机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8
作者 杜殿发 赵艳武 +2 位作者 张婧 刘长利 唐建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4,共9页
页岩气在复杂孔渗空间的流动属典型的多尺度多场耦合流动。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研究,有助于揭示页岩气藏中流体运移机制,为后期建立数学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产能评价与预测奠定理论基础。在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近期... 页岩气在复杂孔渗空间的流动属典型的多尺度多场耦合流动。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研究,有助于揭示页岩气藏中流体运移机制,为后期建立数学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产能评价与预测奠定理论基础。在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近期已开展的工作,从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吸附解吸规律、含气量测试、应力敏感性、储层流体运移等实验内容以及分子动力学方法、直接蒙特卡洛方法和格子Boltzmann方法等微观流动机理模拟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页岩气渗流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气体吸附程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页岩气多尺度介质流动机理实验评价装置研制、页岩气藏气水两相流动实验与理论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渗流机理 分子动力学 格子BOLTZMANN 气水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勇民 龙胜祥 +6 位作者 何希鹏 唐建信 聂海宽 高玉巧 薛冈 凡渝东 刘雨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基于地质、测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建立的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方法,开展了彭水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段常压页岩气储层研究,认为①—⑤小层内的优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或层理缝为主。FIB(聚焦离子束)测得的... 基于地质、测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建立的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方法,开展了彭水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段常压页岩气储层研究,认为①—⑤小层内的优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或层理缝为主。FIB(聚焦离子束)测得的算术平均孔径以中孔为主(20~50 nm),而体积加权平均孔径为大孔(100 nm),这表明大孔是总体积和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岩心尺度裂缝导致气测突然降低或增高和小层级别的页岩气发生迁移。Maps新方法表明:隆页1井①小层的层理缝是张开且连续的,张开宽度为4.69μm;顺层剪切缝的张开宽度为1.1~2.67μm,层理缝与顺层剪切缝的面孔率之和为1.39%,约占样品总孔隙度的1/3,说明层理缝与天然构造缝是主要的页岩气储层空间。与超压页岩气藏相比,常压区页岩储层的孔隙度略低,高角度缝及层理缝更发育。根据常压页岩气的储层评价参数与标准,对武隆向斜①—⑤小层页岩段进行评价,Ⅰ类储层有利区为620.22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志留统 常压页岩气 岩石相 储层评价 彭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页岩油SD1井万吨级CO_(2)压吞矿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红生 宋宗旭 +3 位作者 唐建信 许国晨 邱伟生 曹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通过调研页岩油CO_(2)压吞提高采收率机理,结合SD1井地质背景和室内岩心CO_(2)吞吐实验,利用数模分析确定CO_(2)压吞最佳参数组合,最终成功进行万吨级CO_(2)压吞矿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D1井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压裂后形成的密集缝网体系... 通过调研页岩油CO_(2)压吞提高采收率机理,结合SD1井地质背景和室内岩心CO_(2)吞吐实验,利用数模分析确定CO_(2)压吞最佳参数组合,最终成功进行万吨级CO_(2)压吞矿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D1井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压裂后形成的密集缝网体系有利于进行大规模CO_(2)压吞试验,数模结果的注CO_(2)最小混相压力为45.14 MPa;随着驱替吞吐次数增加,页岩油动用程度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放缓;应选择的最优压吞参数组合为自喷后期的注入时机,1.7×10^(4)t的注入量,550~600 t/d的注气速度,50 d的焖井时间或实际井口单日压降小于0.1 MPa时开井放喷;注入CO_(2)推进方向基本不发生变化,近似向四周均匀推进,覆盖范围大,有利于提高动用程度;停注后3 d,平面波及面积为81671.04 m^(2),较停注时增加8.82%,波及体积为4316273.73 m^(3),较停注时仅增加0.1%。矿场试验表明,自喷后期大规模CO_(2)压吞能显著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溱潼凹陷 页岩油 CO_(2)压吞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洲城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备 唐建信 +2 位作者 程汉东 秦学成 丁静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6,共4页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WXS表面活性剂对洲城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好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水驱 矿场试验 效果评价 洲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分离器叶片式入口构件整流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建信 孙笼笼 +4 位作者 万涛 孟良 许正祥 韩斌 侯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为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式气液分离器的新型叶片式入口构件结构。该构件同时具有入口分离与气体整流两项功能。为研究新型叶片式入口构件的整流性能,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气液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确... 为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式气液分离器的新型叶片式入口构件结构。该构件同时具有入口分离与气体整流两项功能。为研究新型叶片式入口构件的整流性能,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气液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确定了安装折弯角度130°~150°、直板长度100~200 mm、斜板长度50~90 mm入口构件以及未安装入口构件的分离器内部的速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叶片式入口构件能显著降低速度不均匀度,抑制回流,使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入口构件折弯角度过大或过小、斜板长度过长均不利于整流,水平板长度对整流效果的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气液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气液分离器 数值模拟 碰撞分离 入口构件 整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驱曲线寻找小断块油藏剩余油
13
作者 秦学成 唐建信 《海洋石油》 CAS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文章利用甲型水驱曲线b/a值来研究水驱油藏开采后期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应用在苏北CS油田戴一段和XNZ油田垛一段两底水油藏中。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果与用该方法判断所得结果相吻合 ,其剩余油富集区已被小尺寸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 文章利用甲型水驱曲线b/a值来研究水驱油藏开采后期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应用在苏北CS油田戴一段和XNZ油田垛一段两底水油藏中。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果与用该方法判断所得结果相吻合 ,其剩余油富集区已被小尺寸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和开发调整井所验证 ,均获得日产超过 2 0t的工业油流。实际应用表明 ,对于小断块油藏寻找剩余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甲型水驱曲线 底水驱油藏 断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