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槁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动态变化
1
作者 唐子燕 刘济明 +6 位作者 黄小龙 陈敬忠 王灯 李丽霞 刘欢 梁格林 代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目的】分析萌发过程中米槁种子种胚形态结构和生理动态变化规律,为探明米槁天然更新障碍机制以及其种子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萌发状态下的米槁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干种(GZ)、吸水(XS)、裂口(LK)和萌发(MF)4个不同萌... 【目的】分析萌发过程中米槁种子种胚形态结构和生理动态变化规律,为探明米槁天然更新障碍机制以及其种子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萌发状态下的米槁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干种(GZ)、吸水(XS)、裂口(LK)和萌发(MF)4个不同萌发阶段中,种胚形态结构变化、子叶细胞显微结构变化以及种子内源激素、贮藏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变化,探讨米槁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干种阶段米槁种子的子叶细胞中存在丰富的油体,吸水阶段油体开始被消耗,萌发阶段油量明显减少,随之油体结构消失。随着萌发进程,淀粉和脂肪含量显著减少,吸水阶段和干种阶段淀粉含量相比差异并不显著,到萌发后2个阶段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在种子吸水阶段后迅速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吸水阶段最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MDA含量、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裂口阶段达到了峰值,而CAT活性在吸水阶段急剧升高后一直保持稳定状态;萌发过程中ABA、JA含量呈下降趋势,IAA、GA_(3)、CTK、BR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ABA/GA_(3)和ABA/IAA的比值显著降低,而ETH和SA含量在裂口阶段显著上升。从干种阶段到完成萌发,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BA含量与GA_(3)、IAA、CTK、BR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T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J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淀粉和脂肪为米槁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物质能量的重要贮藏物质。CAT、SOD对平衡MDA含量起关键性作用,POD对米槁种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胚根、胚轴及胚芽的生长主要受到内源激素ETH和SA的影响,GA_(3)浓度的升高和ABA浓度的降低是促进米槁种子萌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贮藏物质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济明 唐子燕 +2 位作者 李佳 陈梦 刘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02-108,117,共8页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组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施氮组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对比低氮、中氮和高氮3组,中氮组的水解氮含量比低氮组和高氮组的水解氮含量高;施氮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土壤全钾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对有效钾的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状态,且高氮组表现出显著性下降.【结论】氮沉降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有促进作用,对全磷、有效钾含量有抑制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米槁 土壤养分 凋落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