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2包覆铕(Ⅲ)配合物的荧光纳米粒子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丽荣 周立群 +2 位作者 余国锋 唐子威 王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1-375,共5页
以前驱物pAB-DTPAA-APTEOS、正硅酸乙酯(TEOS)和三氯化铕(EuCl3)等为原料,采用油包水(W/O)的反相微乳液法,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的共同水解下,制备出新型的SiO2包覆铕配合物荧光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 以前驱物pAB-DTPAA-APTEOS、正硅酸乙酯(TEOS)和三氯化铕(EuCl3)等为原料,采用油包水(W/O)的反相微乳液法,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的共同水解下,制备出新型的SiO2包覆铕配合物荧光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iO2。运用TEM、IR、UV-Vis、荧光光谱等技术对荧光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包覆体呈球形,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40nm。纳米粒子与配体、前驱物的紫外吸收谱相比较,峰位发生了一定的红移,表明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得到的固体粉末与EuCl3反应后,已经生成配合物Eu-pAB-DTPAA-AP-SiO2。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801cm-1出现νSi—C的伸缩振动峰,471cm-1处出现νEu—O的伸缩振动峰。由此证实Eu-pAB-DTPAA-AP-SiO2配合物的存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iO2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位于592,615,689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离子的5D0→7F1、5D0→7F2和5D0→7F4跃迁,其中最强峰615nm属于Eu3+的特征跃迁发射。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试剂,该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小,亲水性强,荧光强度大,且表面的氨基能方便地与生物分子偶联,故可作为优良的时间分辨荧光标记物用于各种高灵敏生物检测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铕配合物 微乳液 荧光纳米粒子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Eu(BO_2)_3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兰 唐子威 +1 位作者 黄莹 周立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8-128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出链状结构的稀土硼酸盐Eu(BO2)3发光材料。分别利用XRD、TEM、SAED、EDS和PL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状结构的Eu(BO2)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I2/a,直径约10~15nm,长度达几个微米,探讨了链状Eu(BO2)3...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出链状结构的稀土硼酸盐Eu(BO2)3发光材料。分别利用XRD、TEM、SAED、EDS和PL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状结构的Eu(BO2)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I2/a,直径约10~15nm,长度达几个微米,探讨了链状Eu(BO2)3的生长机理。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Eu(BO2)3能发出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于591nm,归属于5D0→7F1磁偶极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BO2)3 链状结构 生长机理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g(OH)_2·Al(OH)_3苯甲酸乙酯包复体的制备研究
3
作者 朱勇 周立群 +3 位作者 张卫华 周立荣 王芬 唐子威 《胶体与聚合物》 2007年第3期28-29,35,共3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首先合成出纳米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Mg(OH)2.Al(OH)3,再制备出纳米Mg(OH)2.Al(OH)3与苯甲酸乙酯的包复体,运用TEM、XRD、TG-DTA研究复了合物及包复体的性能。结果显示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55nm,包复体的平均粒径为...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首先合成出纳米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Mg(OH)2.Al(OH)3,再制备出纳米Mg(OH)2.Al(OH)3与苯甲酸乙酯的包复体,运用TEM、XRD、TG-DTA研究复了合物及包复体的性能。结果显示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55nm,包复体的平均粒径为75nm。包复体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苯甲酸乙酯 包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