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透光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凌伟 徐红越 +2 位作者 邱强 朱利平 唐娅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72,共3页
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其不同版本内容的变化 ,通过验证和对比试验 ,对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透光性测试的试验参数和操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塑料 管材 管件 不透光性 测试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交联丙烯酸甲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发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娅娥 刘本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1,共7页
将聚苯乙烯(PS)颗粒溶解到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引发MA聚合,获得PS/交联PMA共混物,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采用全自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 将聚苯乙烯(PS)颗粒溶解到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引发MA聚合,获得PS/交联PMA共混物,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采用全自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对PS/交联PM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PMA的引入能提高体系的成核效率,随着MA用量的增加,PS/交联PMA共混物的接触角从PS的100.5°降至86.1°;当MA的用量为9.6份(质量份,下同)时,PS/交联PMA共混物的泡孔尺寸主要分布在40~60μm之间,泡孔尺寸分布明显变窄,泡孔密度达到了1.2×10^8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酸甲酯 共混物 发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微纳复合泡孔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倪敬越 余科松 +2 位作者 唐娅娥 陈士宏 王向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物。以环氧扩链剂(CE)为相容剂,研究了CE含量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CE含量为5份的共混物在冷结晶温度下的发泡行为以及泡沫的拉伸性能...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物。以环氧扩链剂(CE)为相容剂,研究了CE含量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CE含量为5份的共混物在冷结晶温度下的发泡行为以及泡沫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晶速率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发性提高,在添加了5份CE的共混物中得到了微纳复合泡孔,泡孔密度达到1013个/cm^3,相对于PLA泡沫,共混物泡沫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冷结晶 微纳复合泡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