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古再丽努尔·艾尔肯 曹自成 +4 位作者 耿锋 骆福嵩 唐大卿 伍亮 王玮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于下古生界,为一条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平面展布具有分层差异性,在下古生界为线性展布,在上古生界呈雁列式展布。2)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明显,研究区内可划分出张扭、压扭和纯走滑等3类12段。3)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为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关键活动时期,此后的深埋阶段构造相对稳定,断裂活动微弱。4)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沟通了寒武系优质烃源岩与奥陶系有利储集体,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活动造成了不同断裂段的断溶体发育程度的差异及油藏规模的差异。实钻数据表明,张扭段和压扭段油气富集程度高,纯走滑段较低。此外,主断裂与分支断裂交叉处通常高产,推测分支断裂规模及活动强弱控制了其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活动 控藏效应 顺北地区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盆地新近纪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3 位作者 江涛 张辉 邱玉超 陈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2-691,共10页
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伊通盆地新近纪反转构造的差异改造特征、成因演化、变形规律及动力学背景,分析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伊通盆地西北缘反转构造以右旋走滑冲断为主,可划分为高隆翻转冲断型、中隆斜列冲... 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伊通盆地新近纪反转构造的差异改造特征、成因演化、变形规律及动力学背景,分析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伊通盆地西北缘反转构造以右旋走滑冲断为主,可划分为高隆翻转冲断型、中隆斜列冲断型和低隆破裂冲断型,形成沿盆地西北缘平行展布的宽约2~4km的断褶带,油气成藏条件良好;而在盆地东南缘,反转构造则以相对较弱的右旋压扭和隆升掀斜为主,且在尖山、万昌、搜登等构造带顶部还发育了拱张性断裂,对早期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反转构造成因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弧后扩张而使中国东北大陆遭受挤压隆升,同时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远程挤压效应影响,此外还与盆缘隆起的发育位置和隆升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断裂 断褶带 油气成藏 伊通盆地 新近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地堑西北缘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1 位作者 何生 张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体呈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的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其演化受控于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断裂的反转构造活动。该断褶带具备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可能是伊通地堑新的找油气领域,油气勘探应该以寻找走滑—冲断作用形成的雁列式背斜带、雁列断块和逆冲断层下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缘断裂 逆冲断层 右行走滑 断褶带 油气成藏 伊通地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家洼陷区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大卿 孙玉峰 余光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2,55,共4页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构造带上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该区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上部区域性盖层中断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断裂活动 油气运移 聚集成藏 邵家洼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海涛 陈红汉 +1 位作者 唐大卿 马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受区域构造"跷跷板"运动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塔河地区三叠系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通过29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运用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统计分布以及埋藏史投影法获得了工区三叠系各充注幕次的充注... 受区域构造"跷跷板"运动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塔河地区三叠系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通过29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运用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统计分布以及埋藏史投影法获得了工区三叠系各充注幕次的充注年龄和成藏期次,并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工区三叠系上、中、下油组均可划分出3幕油气充注,但北部的于奇地区为早期(40~7.5Ma)3幕不连续充注成藏,中南部为晚期(11~0.9Ma)3幕连续充注成藏。由此认为,塔河地区三叠系发育"沟源"断层的盐边、盐上构造带和岩性上倾尖灭带应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期次 三叠系 塔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学锋 郭平 +2 位作者 唐大卿 高奕奕 刘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4-86,共3页
高含硫气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能溶解于地层水中。对于存在边水或底水的高含硫气藏,随着开发的逐步进行,溶解在水中的酸性气体会慢慢释放出来,使得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开发井的生产管理和控制以及地面集输... 高含硫气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能溶解于地层水中。对于存在边水或底水的高含硫气藏,随着开发的逐步进行,溶解在水中的酸性气体会慢慢释放出来,使得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开发井的生产管理和控制以及地面集输的脱硫能力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为此,建立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测试流程,测定了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地层温度条件下高含硫气体从原始地层压力不断降压过程中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该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为研究罗家寨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的变化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高含硫气藏的安全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体 地层水 溶解规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北坡志留系晚期油气充注证据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悠 陈红汉 +3 位作者 赵玉涛 唐大卿 云露 漆立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志留系23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以及断裂活动特征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存在3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以海西晚期(318~...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志留系23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以及断裂活动特征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存在3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以海西晚期(318~24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油充注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124~2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以及中-上奥陶统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志留系在北东向张扭性走滑断裂的控制下,海西晚期虽然油充注活跃但油藏基本遭受破坏形成残留沥青,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的油气再充注决定了现今油气藏面貌。因此,塔中北斜坡应以寻找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走滑断裂 油气充注 志留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伟 唐大卿 +3 位作者 陈明月 张勇杰 陈栗 李楠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6-823,共8页
松辽盆地是发育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断坳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文中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断陷的断裂构造类型、几何学特征... 松辽盆地是发育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断坳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文中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断陷的断裂构造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孤店断陷断裂空间上具有明显分期、分区、分带、分段及分层差异活动特征,多期幕式活动的边界断裂及斜坡带主干断裂控制着继承性断陷的发育。孤店断陷断裂活动与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所经历的多旋回构造运动相统一,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6个活动期次,即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期)的3期幕式伸展、断坳转换期(登娄库组沉积期)的1期弱伸展、稳定坳陷期(泉头组—嫩江组沉积期)的1期短暂而强烈的张扭性伸展以及构造反转期(嫩江组末期—现今)边界主断裂的幕式反转逆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活动期次 构造演化 孤店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白垩系—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月蕾 陈红汉 +3 位作者 张希明 刘建章 唐大卿 陈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117,共6页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成藏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成藏模式,但是成藏期次和时间的厘定多建立在对成藏条件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缺乏直接手段,同时,未根据该区不同来源油气运移的差异,建立不同的输导模式。为此,运用流体包裹...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成藏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成藏模式,但是成藏期次和时间的厘定多建立在对成藏条件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缺乏直接手段,同时,未根据该区不同来源油气运移的差异,建立不同的输导模式。为此,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方法,对26口井177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该区烃源岩生排烃史、热演化史和输导体系研究成果,探讨其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在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特殊背景下,该区普遍发育"断接式"输导体系,这种输导类型不仅解决了该区油气的垂向输导,同时对于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意义;②该区存在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距今14~5 Ma、5~2 Ma和2~0 Ma,且以第2期为主;③主要成藏期为喜马拉雅中—晚期,成藏时期相对较晚,且表现出连续、快速充注成藏特点。成藏史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充注成藏与烃源岩生排烃史、圈闭及其封盖条件和"断接式"输导性能等成藏控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断凸 “断接式”输导体系 油气藏形成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包裹体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新生代盆地构造反转与生物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宇光 何生 唐大卿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38-2246,共9页
利用二维地震测线,结合地质和钻井等资料,通过开展详细的构造和沉积解释,分析滇东北褶皱带上的曲靖、越州和陆良3个残余型陆相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联系,特别对渐新世末和上新世末2期重要的构造反转进行较系统地综合研究... 利用二维地震测线,结合地质和钻井等资料,通过开展详细的构造和沉积解释,分析滇东北褶皱带上的曲靖、越州和陆良3个残余型陆相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联系,特别对渐新世末和上新世末2期重要的构造反转进行较系统地综合研究,分析构造反转活动对生物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渐新世末的构造反转避免了蔡家冲组沉积有机质的大量消耗,促使了蔡家冲组主力烃源岩的二次产气,保障了第四纪以来生物气成藏的有机物质和气源的持续供给;上新世末的构造反转控制了生物气成藏要素的有利时空配置,控制了滇东北新生代盆地生物气藏的形成。中央断凹带及其与断褶带和斜坡带的过渡区带具有良好的生物气生成、运聚和保存条件,为生物气藏富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生物气 构造演化 构造反转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度评定在实验室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家欢 王丽 +2 位作者 王兰生 李农 唐大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2期59-62,8-9,共4页
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的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的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优化选择,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储量计算、产能评价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领域,不确定度理论不仅对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油气勘探开发实验的深入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勘探 开发 实验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玉峰 唐大卿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2期92-96,共5页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着油气运移的指向、路径、效率和聚集部位,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盖层断层的活动主要影响该洼陷区圈闭的形成和类型,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家洼陷区 断层 平面组合特征 剖面组合类型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及演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爱武 唐大卿 +3 位作者 郭丽彬 文辉 唐文旭 邹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7-949,I0009,I0010,共15页
潜北断裂带对沉积充填和油气差异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断裂带不同段的结构、构造差异性显著。早期关于潜北断裂带的地质认识及构造样式的解剖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精细化油气勘探的需求。因此,为了精细解析潜北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性及其成因演... 潜北断裂带对沉积充填和油气差异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断裂带不同段的结构、构造差异性显著。早期关于潜北断裂带的地质认识及构造样式的解剖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精细化油气勘探的需求。因此,为了精细解析潜北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性及其成因演化,根据断层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将潜北断裂带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6段,即新农段、钟市段、蚌湖段、潭口南段、潭口北段和三合场段。潜北断裂带不同段构造特征差异明显:新农段发育断阶构造和复合地堑;钟市段发育“荆沙红墙”和复杂断块;蚌湖段构造相对简单,发育同向断阶;潭口南段发育“座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潭口北段发育“躺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三合场段发育平缓斜坡及断阶、地堑—地垒构造。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受潜北地区多期、多方向不同性质区域应力所控制,且“荆沙红墙”、盐岩层、深部岩浆活动及先存构造等对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也具有影响。断裂活动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断陷期(沙市组—潜四下段沉积期)、断拗期(潜四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构造反转期(荆河镇组沉积末期—广华寺组沉积前)和拗陷及改造定型期(广华寺组—平原组沉积期)。该研究成果可为系统认识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机制及油气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差异活动 构造演化 潜北断裂带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断裂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家安 董百会 +1 位作者 唐大卿 刘永立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塔河地区受区域动力背景和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制约,在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受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应力场控制,经历了多个伸展、挤压、走滑(扭动)等构造旋回。深入分析了塔河地区不同的断裂构造类型和分布,揭示其断裂演化规律。认为... 塔河地区受区域动力背景和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制约,在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受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应力场控制,经历了多个伸展、挤压、走滑(扭动)等构造旋回。深入分析了塔河地区不同的断裂构造类型和分布,揭示其断裂演化规律。认为塔河地区发育有伸展、挤压、走滑三大构造样式,具体可细分为地堑式、地垒式、断阶式、单断式和“Y”字形或反“Y”字形、平板式逆冲、铲式逆冲、反铲式逆冲、叠瓦状逆冲、逆冲滑脱、背冲、对冲、平行扭动、聚敛扭动和离散扭动,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走滑构造 断裂演化 塔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根河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
16
作者 范超 邹帅 +2 位作者 唐大卿 谢强 杨敏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根河盆地是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内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纪、白垩纪和新近纪地层。野外地质调查揭示,根河盆地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断裂构造类型以伸展性质的犁状正断层为主,此外在盆地西北侧还发育了少量挤压性质的逆断... 根河盆地是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内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纪、白垩纪和新近纪地层。野外地质调查揭示,根河盆地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断裂构造类型以伸展性质的犁状正断层为主,此外在盆地西北侧还发育了少量挤压性质的逆断层和多期应力作用形成的反转断层。断裂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盆地发育,北西向断裂发育较晚并切割北东向断层。综合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晚古生代根河盆地形成拼合基底,中-晚侏罗世时期根河盆地开始接受沉积。早白垩世时期,火山活动加强,盆地形成火山岩盖层,早白垩世晚期盆地沉积火山碎屑岩。早白垩世之后,盆地抬升接受剥蚀,盆地内未发现晚白垩世地层。进入新生代,喜山运动开始,盆地处于拉张状态,接受新近系沉积的同时盆地内形成大量玄武岩。喜山运动之后,盆地终止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火山活动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断裂演化 根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