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抑制剂对废弃钻井液中重晶石的浮选回收
1
作者 王多祺 谢水祥 +3 位作者 陈菲 李晓煜 程远鹏 唐善法 《矿产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废弃钻井液的主要成分是重晶石、石英、方解石,但在浮选过程中三种矿物表现出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加了分离回收重晶石的难度。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合抑制剂(WFF),由结冷胶(GG)、β环状糊精和硫酸亚铁(FeSO4)组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废弃钻井液的主要成分是重晶石、石英、方解石,但在浮选过程中三种矿物表现出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加了分离回收重晶石的难度。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合抑制剂(WFF),由结冷胶(GG)、β环状糊精和硫酸亚铁(FeSO4)组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捕收剂进行浮选。通过反浮选实验,从废弃钻井液中回收了密度为4.11 g/cm^(3)、品位为91.86%的重晶石精矿。此外,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吸附量测定、润湿性和表面张力测试,揭示了WFF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WFF选择性地吸附在石英和方解石上,提高了SDS对这两种矿物的吸附性能,而几乎不影响重晶石的浮选性能,实现了从废弃钻井液中高效浮选回收重晶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浮选 重晶石 废弃钻井液 抑制剂 捕收剂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壳聚糖螯合的新型除钙技术
2
作者 李鑫 唐善法 程远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9,136,共7页
目的以长庆油田某区块钻井污水为例,解决钻井污水产量大、组分复杂和Ca^(2+)等多价离子含量高,且经常规工艺处理后污水仍难以满足压裂液回配性能要求的问题。方法基于以上难解工艺特征,提出多官能团壳聚糖改性螯合Ca^(2+)新型除钙工艺,... 目的以长庆油田某区块钻井污水为例,解决钻井污水产量大、组分复杂和Ca^(2+)等多价离子含量高,且经常规工艺处理后污水仍难以满足压裂液回配性能要求的问题。方法基于以上难解工艺特征,提出多官能团壳聚糖改性螯合Ca^(2+)新型除钙工艺,并对其除钙效果、除钙机理、适用条件(温度、pH)、环境影响(产泥量)及回配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过硫酸钾作引发剂接枝丙烯酸,在温度为70℃,m(壳聚糖)∶m(过硫酸钾)∶m(丙烯酸)=1.0∶1.2∶25.0的条件下反应2 h可制得高水溶性多官能团SZ-1螯合剂,采用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SZ-1可将Ca^(2+)质量浓度螯合去除至500 mg/L以下;SZ-1在10~40℃、pH为6~14条件下均适用,产泥量低(0.016 g/L),回配压裂液基液黏度较优(30.9~31.2 mPa·s),满足SY/T 7627—2021《水基压裂液技术要求》的基液黏度范围要求(10~40 mPa∙s)。结论该药剂绿色清洁、性能优异、制备简单,有望为油气田高含钙钻井污水处理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污水 壳聚糖 螯合剂 除钙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洁 唐善法 程远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同混合菌-S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考查了菌种分布对SMFC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单菌-SMFC中,弗氏柠檬酸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均优于其他5种单菌构筑的SMFC;混合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较单菌-SMFC有较大提升,且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中间苍白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最优,输出电压可达到515.30 mV;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和阳极底泥中都可以降解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但是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利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结论混合菌相对于单菌能够显著提升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而且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益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含油污泥 产电微生物 单菌 混合菌 菌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含油污泥
4
作者 高洁 唐善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石油在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造成了严重的石油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生物表面活性剂-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协同工艺。以生物表面活性剂预处理过的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构筑了SMFC,通过检测日... 石油在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造成了严重的石油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生物表面活性剂-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协同工艺。以生物表面活性剂预处理过的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构筑了SMFC,通过检测日均电压、输出总电量、功率密度、表观内阻和石油去除率,探究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电菌投放时间、石油回收3个因素对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SMFC协同处理含油污泥的效果较生物表面活性剂或SMFC处理含油污泥的更优;含油污泥经生物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后,再投放产电菌更有利于含油污泥的降解及SMFC产电性能的发挥,相较于生物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前投放,其输出总电量增加了1463.63 C,石油去除率提高了17.09百分点;经生物表面活性剂回收石油后构筑的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更佳,其最大输出电压可以达到185.27 mV,石油去除率高达63.65%。生物表面活性剂-SMFC明显提升了含油污泥的降解性能和产电性能,产电菌不宜过早投放,石油回收可以大大提高SMFC的产电性能和含油污泥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SMFC 生物表面活性剂 产电菌 石油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源 董沅武 +3 位作者 陈泽群 张馨月 胡浩 唐善法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不同CO_(2)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注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机理进行了归纳,指出现有CO_(2)驱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气源、气窜、腐蚀、固相沉积以及最小混相压力过高等,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基于技术和经济方面,认为CO_(2)驱油与... 对不同CO_(2)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注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机理进行了归纳,指出现有CO_(2)驱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气源、气窜、腐蚀、固相沉积以及最小混相压力过高等,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基于技术和经济方面,认为CO_(2)驱油与埋存的经济性评价技术、CO_(2)驱油与埋存安全性评价技术、CO_(2)混相调节技术、CO_(2)腐蚀与防护技术、CO_(2)流度控制技术及注CO_(2)驱用化学辅助添加剂的研发等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 流度控制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C_(14)-2-(14).2Br^-)水溶液粘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善法 王勤 +2 位作者 郝明耀 朱洲 付美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8-411,422,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14).2Br^-水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C_(14)-2-_(14).2Br^-具有较好的溶液增粘性,但其耐温性较差;提高溶液pH值,添加无机盐和阳离子聚合物均可提高C_(14)-2-_(14).2Br^-溶液的粘度,阳离子聚合物与C_(14)-2-_(14).2Br^-具有良好的协同配伍性;而添加表面活性剂、NaSal均使C_(14)-2-_(14).2Br^-溶液粘度急剧下降,NaSal引起C_(14)-2 -_(14)2Br^-水溶液粘度下降原因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粘度 协同配伍性 阳离子聚合物 水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石脑油脱芳烃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善法 马斐 +4 位作者 伍锐东 李国麟 刘忠运 陈琦 郑延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萃取脱芳烃和催化加氢脱芳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3种萃取剂在剂油比1∶1或更高时,可将抽余油中芳烃含量从1.3%降到0.0029%以下;而利用QG-4加氢催化剂,在温度171℃、压... 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萃取脱芳烃和催化加氢脱芳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3种萃取剂在剂油比1∶1或更高时,可将抽余油中芳烃含量从1.3%降到0.0029%以下;而利用QG-4加氢催化剂,在温度171℃、压力1.0~1.6MPa、氢油比400、空速1h-1的试验条件下,对抽余油进行催化加氢,可将其芳烃含量降至1mg/L以下,催化加氢脱芳效果明显,优于萃取脱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抽余油 催化加氢 萃取 脱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以在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应用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善法 赵成洋 +1 位作者 田磊 周天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并按行业标准SY/T 5107—2005评价了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清洁压裂液性能,用FT—IR和1H—NMR谱图确认了产物为所需的合成结构,水溶性实验确立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解温度为34~65℃。黏度测试结果表明:①疏水链碳数越多,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能力越强,溶液黏度突变升高对应活性剂浓度越小;②疏水链碳数相同,联结基碳数增加,其增稠能力越强,耐温性越好;③ 0.04%纳米ZnO可使3%DC16-4-16溶液高温(100℃)黏度由10 m Pa·s升至30 m Pa·s;④最优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配方是3%DC16-4-16+0.04%纳米ZnO,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剪切稳定性、携砂稳定性及快速破胶性。该清洁压裂液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 纳米粒子 黏度 高温 塔里木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2-12.)2Br^(-1))表面活性与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唐善法 王力 +2 位作者 郝明耀 赖燕玲 岳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几种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对应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确定了各自的临界胶束浓度,筛选出高效驱油用表面活性剂—C12-2-12.2Br-1;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评价实验。表面张力测试表明,双子表...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几种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对应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确定了各自的临界胶束浓度,筛选出高效驱油用表面活性剂—C12-2-12.2Br-1;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评价实验。表面张力测试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C12-2-12.2Br-1的临界胶束浓度仅为547mg/L,对应表面张力为30.72mN/m,较对应单链表面活性剂DTAB具有更优的表面活性。驱油实验表明,C12-2-12.2Br-1的驱油效率与浓度呈同向变化关系,其浓度为500mg/L即可提高采收率6.45%,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DTAB;该剂更适合于中、低渗油藏水驱采收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善法 田海 +1 位作者 岳泉 伍锐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317,共5页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法研究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在油砂上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十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GA12-2-12)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等温方程,相同浓度下其吸附量低于常规单链表面...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法研究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在油砂上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十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GA12-2-12)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等温方程,相同浓度下其吸附量低于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GA12-2-12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大、介质pH值下降、油砂含油量降低而增大。烷基疏水链碳数及间隔基团碳数增加,双烷基乙氧/丁氧基二硫酸酯钠盐在油砂上的吸附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油砂 静态吸附量 吸附等温线 吸附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微凝胶JTY-Ⅱ的研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善法 喻高明 +2 位作者 郭洪金 张建国 罗觉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针对胜利现河油田河11块油藏条件(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4.0×104mg/L,高钙镁),研制了聚合物水基微凝胶调驱剂JTY Ⅱ。所用聚合物为疏水化聚丙烯酰胺,交联剂为带碳环或杂环的有机物与带多配体含锆离子的无机物的复配物,用矿化... 针对胜利现河油田河11块油藏条件(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4.0×104mg/L,高钙镁),研制了聚合物水基微凝胶调驱剂JTY Ⅱ。所用聚合物为疏水化聚丙烯酰胺,交联剂为带碳环或杂环的有机物与带多配体含锆离子的无机物的复配物,用矿化度4.0×104mg/L、Ca2++Mg2+7.0×103mg/L的采出水配制成胶液。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为500~2000mg/L的成胶液在95℃形成可流动凝胶,成胶时间随浓度增大而缩短。1000mg/L的成胶液95℃、6s-1下的粘度,60d时升至27.5mPa·s,增幅达400%,在110℃时仍能形成稳定微凝胶,其耐温性估计为125℃,耐矿化度超过1.5×105mg/L。成胶液和微凝胶受机械剪切后粘度保留率分别为90%和>75%。在95℃下在天然岩心中注入0.3PV500~1500mg/L成胶液,使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12.04%~22.45%(1000mg/L聚合物溶液提高采收率12.64%),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均增大。岩心中形成的微凝胶耐冲刷,累计注水20PV时注水压力略有上升(0.190→0.215MPa)。该微凝胶可用于河11块油藏的调驱。表7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耐盐微凝胶JTY-Ⅱ 研制 胜利现河油田 调驱剂 驱油效率 耐温性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技术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唐善法 刘芬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133,共3页
针对聚合物驱产出污水油水分离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以气浮技术提高其油水分离效果的设想。试验研究了气浮技术对聚驱产出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详细探讨了浮选剂类型、加量及气浮时间、溶气量等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特种浮... 针对聚合物驱产出污水油水分离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以气浮技术提高其油水分离效果的设想。试验研究了气浮技术对聚驱产出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详细探讨了浮选剂类型、加量及气浮时间、溶气量等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特种浮选剂、增加气浮时间及溶气量均可有效提高气浮技术对聚驱产出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浮选剂加量为5mg/L、气浮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可使聚驱产出污水经气浮后含油低于10mg/L,可满足中低渗油藏注水要求。表明气浮技术是一种适于聚合物驱产出污水处理的油水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含油污水 气浮技术 浮选剂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水钻井液缓蚀剂DFP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善法 傅绍斌 +4 位作者 程满福 童伏松 马成发 张琦 钟树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用极化电阻法和动态腐蚀模拟法测定了工业生产的和专门合成的五种缓蚀剂在钠盐水和复合盐水中的缓蚀性、抗氧性和耐温性,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缓蚀剂(TPC和TPA)的极化曲线,考察了它们在复合盐水泥浆中缓蚀性的浓度依赖关系,在... 用极化电阻法和动态腐蚀模拟法测定了工业生产的和专门合成的五种缓蚀剂在钠盐水和复合盐水中的缓蚀性、抗氧性和耐温性,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缓蚀剂(TPC和TPA)的极化曲线,考察了它们在复合盐水泥浆中缓蚀性的浓度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缓蚀剂DFP:配入除氧组分的1∶2的TPC+TPA。此剂在室内评价中缓蚀率达84%,两口井多井段现场检测中缓蚀率在80%以上,与饱和复合盐水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复配型 钻井液添加剂 复合盐水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善法 赖燕玲 +3 位作者 朱洲 刘大印 肖磊 黎锡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II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II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表明在双河北II4-5块聚合物驱后实施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可行,而且采收率(天然岩心)达13%。在最佳注入速度(14.2m/d)下,采收率高达15.7%。其驱油机理是调堵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提高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驱 二元复合驱 组合驱 驱油机理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合物对聚合物驱污水中HPAM的去除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善法 李利民 罗平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污水中HPAM的去除作用,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对HPAM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HPAM有去除作用,其中CJSG阳离子聚合物效果最优。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气浮条件下,CJSG... 研究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污水中HPAM的去除作用,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对HPAM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HPAM有去除作用,其中CJSG阳离子聚合物效果最优。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气浮条件下,CJSG(3mg/L)可使河南油田下二门区块聚合物驱污水中HPAM去除率高于64%,其处理水经混凝沉降后透光率近90%。电镜分析表明,在水中HPAM和CJSG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且与水的矿化度无关;HPAM在水中呈线性链束(团)形态,CJSG则呈串珠(颗粒)形态;两者(HPAM/CJSG)在水中混合均呈串珠(颗粒状)形态。添加CJSG使HPAM流体力学尺寸和溶液粘度下降,HPAM去除率增高。CJSG去除HPAM的机理为:CJSG改变了HPAM在水中的存在形态,降低了其流体力学尺寸、增粘性和溶解性,有利于气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污水 阳离子聚合物 水解聚丙烯酰胺 除聚机理 聚合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善法 周先杰 郝明耀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53-255,共3页
采用滴体积法对7种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以滴出体积V与活性剂浓度C关 系(V-1nC)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发现阳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较阴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活性高, 其中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澳化-乙二铵盐(C1... 采用滴体积法对7种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以滴出体积V与活性剂浓度C关 系(V-1nC)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发现阳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较阴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活性高, 其中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澳化-乙二铵盐(C12-2-12.2Br-)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明显 优于现有常规表面活性剂,其CMC仅为8.6×10-4M。对C12-2-12.2Br-的界面活性影响因素及油水乳化 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提高溶液pH值、添加适量氯化钠和短链有机醇可有效提高其界面活性,最低CMC 仅为3.4×10-4M。乳化试验表明,在淡水中添加750~3000mg/L C12-2-12.2B-可使1∶1的原油水体系 形成稳定乳状液,具有启动地层剩余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界面活性 油水乳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馏分低芳烃溶剂油生产原料优选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善法 马斐 +3 位作者 伍锐东 李国麟 陈琦 郑延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4,共4页
通过原油简易蒸馏实验对某炼厂提供的各种石脑油的馏分范围进行了测试,并用气相色谱仪对石脑油化学物质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抽余油主要馏程范围在60~100℃,物质组成中C6组分含量高达75%,且主要为异己烷(53%)和己烷(20%),芳... 通过原油简易蒸馏实验对某炼厂提供的各种石脑油的馏分范围进行了测试,并用气相色谱仪对石脑油化学物质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抽余油主要馏程范围在60~100℃,物质组成中C6组分含量高达75%,且主要为异己烷(53%)和己烷(20%),芳烃和硫含量分别为1.3%和1mg/L,可用以生产低芳烃6号抽提溶剂油及窄馏分高纯度异己烷/己烷油,从而提高溶剂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探讨了窄馏分低芳烃溶剂油生产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溶剂油 脱芳烃 脱硫 窄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水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善法 赵华廷 +1 位作者 周兰芳 赵普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8-440,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实施“水质改性技术”后其注入水已由弱酸性变为弱碱性(pH≥8.0)和马寨卫95块油藏矿化度及Ca2+、Mg2+含量高、原油酸值低的特点,提出了在改性注入弱碱水中复配抗盐性表面活性剂等实施弱碱水复合驱提高油层采收率的观点。通... 针对中原油田实施“水质改性技术”后其注入水已由弱酸性变为弱碱性(pH≥8.0)和马寨卫95块油藏矿化度及Ca2+、Mg2+含量高、原油酸值低的特点,提出了在改性注入弱碱水中复配抗盐性表面活性剂等实施弱碱水复合驱提高油层采收率的观点。通过表面活性剂在弱碱水中溶解性及其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研究;确立了适用于卫95块油层生产条件的复合驱配方体系。驱油实验表明,JJ867、JJ869两种复合驱配方体系可分别提高采收率9.3%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碱性 化学驱 表面活性利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液相伤害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善法 周理志 +2 位作者 张大椿 袁学芳 岳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英买7-19凝析气藏为边水层状带油环凝析气藏,以一套井网衰竭式方式开采。为了研究不同液相介质对地层气相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凝析油、地层水、凝析水、完井液和压井液等对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的伤害。通过不同流体对岩心气相渗透率的... 英买7-19凝析气藏为边水层状带油环凝析气藏,以一套井网衰竭式方式开采。为了研究不同液相介质对地层气相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凝析油、地层水、凝析水、完井液和压井液等对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的伤害。通过不同流体对岩心气相渗透率的伤害实验表明,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于反凝析初期(占70%),而且渗透率愈低,其对储层气相有效渗透率伤害愈大,对应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愈高;含水饱和度增加,地层水和凝析水对气相渗透率的伤害越大,渗透率愈低,伤害愈严重,相同含水饱和度下,凝析水对储层气相渗透率的伤害总是大于地层水;凝析油与束缚水共存时,其对储层气相渗透率伤害大于单一油、水介质的伤害,应密切注意油水共存带来的影响;岩心渗透率愈低,油水共存作用对岩心气相渗透率伤害愈大;YM7-H4井完井液和无机盐压井液对储层渗透率伤害较大,应进一步改进完善。该结论对高效开发英买7-19凝析气藏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反凝析 地层损害 渗透率 完井液 压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6)溶液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善法 崔云海 +1 位作者 熊萧 雷小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46-149,8-9,共4页
为有效降低清洁压裂液药剂用量及对储层潜在的伤害,使用MCR301界面流变仪,系统研究了新型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6)、正十二醇、疏水缔合聚合物(GRF-1H)及纳米二氧化钛对GA-16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16质量分数增大,其溶... 为有效降低清洁压裂液药剂用量及对储层潜在的伤害,使用MCR301界面流变仪,系统研究了新型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6)、正十二醇、疏水缔合聚合物(GRF-1H)及纳米二氧化钛对GA-16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16质量分数增大,其溶液的黏度增大,当GA-16质量分数为3%时具有经济高效性;GRF-1H及正十二醇均能有效提高GA-16溶液黏度,纳米二氧化钛能增强GA-16溶液耐温性。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出复配体系配方为3%GA-16+3.5%十二醇+0.15%GRF-1H+0.125%纳米二氧化钛(配方中的百分数为质量分数),可满足中低温(≤90℃)油藏清洁压裂液有效携带支撑剂所需的黏度(25mPa·s)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溶液黏度 纳米二氧化钛 正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