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光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7例,发生率17.58%。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手术创口较小,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疼痛,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42-746,共5页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
关键词 植物雄性不育 遗传机制 分类方法 CMS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898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1 位作者 高峰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07-708,716,共3页
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产量构成 高产栽培 有效穗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籼稻皖稻77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3 位作者 唐光勇 严企松 韦时遇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89-590,594,共3页
皖稻 77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籼粳复合杂交 ,通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籼稻新品种 ,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等优点。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 ,有 7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3项达... 皖稻 77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籼粳复合杂交 ,通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籼稻新品种 ,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等优点。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 ,有 7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3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1997~ 1999年省观察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 ,产量 7.77~ 8.10t/hm2 ,比对照扬稻 4号增产 7.6 %~14 .9%。抗逆性强 ,中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纹枯病轻 ,耐旱性较强 ,耐肥抗倒。适宜在我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最适播种期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稻 皖稻77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2 位作者 唐光勇 王元垒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983-12984,12987,共3页
[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 [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早籼788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加发 王元垒 +2 位作者 唐光勇 马廷臣 李泽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637-13639,共3页
[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 [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早籼615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1 位作者 王元垒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59-1360,共2页
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 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10)万/hm2,每穗总粒数(95±5)粒,结实率80%,千粒重33.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促大穗,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兼顾提高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稻139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2 位作者 唐光勇 王元垒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49-2350,共2页
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 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选育 栽培技术 “皖稻1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1 位作者 唐光勇 沈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925-926,928,共3页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皖稻101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2 位作者 唐光勇 韦时遇 严企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616-617,共2页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周前 夏加发 +3 位作者 苏泽胜 李泽福 王元垒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00-3001,共2页
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 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 栽培模式 “皖稻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1 位作者 刘礼明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对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籼粳交组合 (密阳 2 3 /秋光 )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稻米品质性状在 2个年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等 13个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都呈连续变异 ,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 对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籼粳交组合 (密阳 2 3 /秋光 )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稻米品质性状在 2个年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等 13个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都呈连续变异 ,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型相关分析显示 :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的成对性状间相关水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与胶稠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同时 ,对碾磨品质与外观和蒸煮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 稻米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1 位作者 王元垒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80-1580,1652,共2页
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 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籼 皖稻173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139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2 位作者 唐光勇 王元垒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8-579,共2页
皖稻13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141.5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4.8%,居各参试常规品系第1位;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99.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6.0%。茎秆粗壮,株高适中,耐... 皖稻13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141.5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4.8%,居各参试常规品系第1位;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99.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6.0%。茎秆粗壮,株高适中,耐肥,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强,早发性好,叶色较为深绿,苗期耐寒性强;对稻瘟病抗性较对照竹青(6级)高2个级别。全生育期110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皖稻139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27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泽福 严企松 +3 位作者 韦时遇 杨国荣 杨前进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分别用四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皖稻27号产量及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四因素对产量均有积极作用,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亩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同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间存在着相互... 本文分别用四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皖稻27号产量及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四因素对产量均有积极作用,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亩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同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增进的关系。并提出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及主要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稻27号 产量 构成因素 水稻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898高产稳产性能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1 位作者 张琦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对中籼 898 1997~ 1999年在安徽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中籼 898具有理想的株叶型态 ,穗粒结构协调 ,根系发达 ,分蘖能力强 ,抗病虫耐干旱 ,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水稻 中灿898 栽培技术 产量 稳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种业发展品牌营销战略之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伍梅 唐光勇 +1 位作者 张效忠 周守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224-224,230,共2页
通过分析 ,认为提高安徽种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营销 。
关键词 安徽 种业 品牌营销战略 特许经营 整合营销 种子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116-1117,1135,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85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2 位作者 唐光勇 韦时遇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426-428,共3页
皖稻 8 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指标中 ,有 8项达到部颁 1级优质米标准 ,被评为安徽省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13 5 .5kg/hm2 ,较对照竹... 皖稻 8 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指标中 ,有 8项达到部颁 1级优质米标准 ,被评为安徽省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13 5 .5kg/hm2 ,较对照竹青减产1.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6774.0kg/hm2 ,较对照竹青增产 4.3 %。中抗稻瘟病 ,苗期耐寒性较强。全生育期 10 9d ,适宜播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12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加发 李泽福 +2 位作者 王元垒 唐光勇 马廷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320-11321,共2页
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 t/hm2,较对照II优... 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6.10%。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38 d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II优0128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