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辣素的超声波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4 位作者 刘全德 施春花 郑君成 何海洋 王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38-142,共5页
以鲜生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辣素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粉末颗粒大小、提取次数以及生姜的预处理方式等影响姜辣素提取率的因素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 以鲜生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辣素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粉末颗粒大小、提取次数以及生姜的预处理方式等影响姜辣素提取率的因素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鲜生姜在60℃条件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2.5(m/V)条件下超声处理15min,姜辣素的1次提取率即可达到3.03%。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姜辣素具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最佳条件提取样品,分析鉴定出22种物质,其中4种属于姜辣素,相对含量达31.98%,证实了生姜乙醇提取物中富含姜辣素抗氧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超声波 工艺研究 抗氧化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波辅助萃取法萃取牛蒡多糖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仕荣 刘全德 +2 位作者 苗敬芝 何海洋 王小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2-105,共4页
以远红外干燥的牛蒡粉为原料,运用敞口常压微波和密闭高压微波两种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牛蒡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在鲜牛蒡60℃干燥、粉碎过40目筛、纯水溶剂条件下,分别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常压微波功率250W、料液... 以远红外干燥的牛蒡粉为原料,运用敞口常压微波和密闭高压微波两种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牛蒡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在鲜牛蒡60℃干燥、粉碎过40目筛、纯水溶剂条件下,分别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常压微波功率250W、料液比1:25、提取100s,多糖提取率28.84%;高压微波功率90W、料液比1:35、控制压力0.4MPa、提取160s,多糖提取率31.97%,均高于热水回流浸提6h的24.18%提取率。微波萃取方法具有简单及萃取效率高等优点,经研究发现,高压微波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微波 高压微波 牛蒡 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提取姜辣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苗敬芝 施春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低温干燥的生姜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辣素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乙醇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粉末颗粒大小、提取次数以及生姜的预处理方式等影响姜辣素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鲜生姜60℃... 以低温干燥的生姜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辣素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乙醇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粉末颗粒大小、提取次数以及生姜的预处理方式等影响姜辣素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60%乙醇为溶剂,1∶12.5料液比条件下超声处理15 min,姜辣素的1次提取率即可达到3.03%,达到乙醇回流提取6 h的88.54%,体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高效率及高选择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生姜 超声波 提取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大蒜加工过程中功能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唐仕荣 陈尚龙 +2 位作者 苗敬芝 高菲 孙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1,共5页
为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功能物质及抗氧化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恒温恒湿条件发酵大蒜,分别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大蒜中总糖、氨基酸、多酚等物质含量,分析物质含量变化与发酵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糖、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等... 为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功能物质及抗氧化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恒温恒湿条件发酵大蒜,分别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大蒜中总糖、氨基酸、多酚等物质含量,分析物质含量变化与发酵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糖、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等物质的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均明显高于新鲜大蒜的含量,表明发酵大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和多酚等与发酵大蒜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是发酵大蒜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大蒜素的含量明显降低使得发酵大蒜几乎失去了新鲜大蒜的刺激性气味和辛辣味,有利于大蒜良好口感的形成。物质含量与发酵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明:大蒜发酵过程是一系列复杂多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根据变化规律进一步优化大蒜发酵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发酵 营养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唐仕荣 路瑶 +3 位作者 周磊 夏纯杰 魏贤勇 宗志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69-4870,4949,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秆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的解聚产物。[方法]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8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72种为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酯、酚、醚、酮和醇等,还检测出少量烷烃、烯... [目的]研究玉米秆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的解聚产物。[方法]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8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72种为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酯、酚、醚、酮和醇等,还检测出少量烷烃、烯烃、芳烃、苯硫酚和含氮化合物,反映了解聚产物的高含氧量和低含氮硫量的特性。其中42.7%乙酯类可能是C12-C30的饱和脂肪酸、部分不饱和脂肪酸、邻苯二甲酸或苯丙酸等与乙醇酯化的结果;而22.9%的苯酚和苯二酚类物质、芳烃类及甲氧基苯类物质可能来源于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中的解聚作用。[结论]玉米秆的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乙醇参与了玉米秆的超临界解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秆 超临界 解聚 GC/MS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陈尚龙 刘雯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8期90-97,共8页
为探索不同方法对余甘子多酚提取的影响,采用溶剂回流、超声波、微波、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和亚临界水萃取5种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5种方法提取样品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结... 为探索不同方法对余甘子多酚提取的影响,采用溶剂回流、超声波、微波、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和亚临界水萃取5种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5种方法提取样品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溶剂回流提取时间长但提取较为充分,抗氧化活性较强;亚临界水萃取没食子酸提取率和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与其他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余甘子多酚特征信号峰与提取方法间的关系,有利于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方法选择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多酚 提取方法 抗氧化活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姜辣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4 位作者 刘全德 施春花 郑君成 何海洋 王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79,共4页
研究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以生姜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中溶剂种类、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及超声波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70... 研究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以生姜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中溶剂种类、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及超声波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7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2.5(W∶V);超声波250 W微波协同处理60 s,姜辣素的提取率达到1.843%,处理后物料经70℃热回流提取2 h,姜辣素的提取率可达到3.262%,是直接热回流提取2 h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生姜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牛蒡膳食纤维工艺 被引量:20
8
作者 唐仕荣 刘全德 +1 位作者 苗敬芝 徐洁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等外牛蒡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超声波协同木瓜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牛蒡根提取膳食纤维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牛蒡粉按液料比25∶1加纯水,调节至... 以等外牛蒡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超声波协同木瓜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牛蒡根提取膳食纤维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牛蒡粉按液料比25∶1加纯水,调节至pH 6,加入4%的木瓜蛋白酶,50℃水浴,超声波功率150 W,协同酶解60 min;再调节至pH 5,加入1%糖化酶,50℃水浴,超声波功率200 W,协同酶解40 min,牛蒡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2.17%.超声波技术协同酶法提取牛蒡膳食纤维具有快速、高效、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牛蒡 木瓜蛋白酶 糖化酶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余甘子多酚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高兆建 周颖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为探索不同产地余甘子质量的有效鉴别方法,以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江西和广东6个不同产地的余甘子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提取33个指纹图谱共有峰,通过保留时间确定了没食子酸色谱峰,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6... 为探索不同产地余甘子质量的有效鉴别方法,以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江西和广东6个不同产地的余甘子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提取33个指纹图谱共有峰,通过保留时间确定了没食子酸色谱峰,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6个不同产地余甘子进行相似度比较与归类,结果显示各产地余甘子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产地余甘子的相似度分别为0.890、0.897、0.993、0.995、0.995、0.997,聚类分析表明江西和广东产地的余甘子与另外4个产地的余甘子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余甘子的HPLC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信号峰与余甘子质量间的对应关系,为余甘子的科学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刘全德 卢龙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牛蒡多糖提取液进行脱色和脱蛋白处理,后经超滤进一步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树脂脱色的工艺参数: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F为脱色树脂,用量30g,料液pH值4.5,吸附流速0.5mL/min,脱色率达9...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牛蒡多糖提取液进行脱色和脱蛋白处理,后经超滤进一步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树脂脱色的工艺参数: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F为脱色树脂,用量30g,料液pH值4.5,吸附流速0.5mL/min,脱色率达92.68%,多糖保留率85.53%,蛋白质去除率90.27%.通过考察超滤膜分子质量大小、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超滤的影响,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膜截留分子质量1万,超滤温度25℃,压力0.10MPa,超滤时间10min,此时多糖截留率94.05%,膜通量2.59mL·cm-2·min-1,多糖纯度达到85.8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纯化牛蒡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超滤能够有效避免成分损失,保持多糖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多糖 超滤 脱色 离子交换树脂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超临界甲醇解聚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仕荣 周磊 +2 位作者 夏纯杰 魏贤勇 宗志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甲醇为溶剂对玉米秆进行超临界解聚,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解聚产物(SCMD)中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10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83种为含氧有机化合物,有酯、酚、醚、醇、酮和醛等,还检测出少量正构烷烃(C... 以甲醇为溶剂对玉米秆进行超临界解聚,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解聚产物(SCMD)中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10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83种为含氧有机化合物,有酯、酚、醚、醇、酮和醛等,还检测出少量正构烷烃(C15-C17和C19-C27)、烯烃、芳烃、苯硫酚和含氮有机化合物,反映了SCMD的高含氧量和低含氮硫量的特性。SCMD中31.387%的苯酚类物质和5.022%的芳烃类物质可能来源于木质素在超临界甲醇中的解聚作用,而34.629%的甲酯类化合物可能是解聚产生的脂肪酸和苯丙酸等与甲醇酯化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出甲醇在玉米秆的超临界解聚过程参与了玉米秆的解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秆 超临界 解聚 GC/MS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仕荣 刘恩岐 +1 位作者 陈尚龙 巫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232-11233,11235,共3页
针对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建立开放的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实施多渠道、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表明,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 针对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建立开放的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实施多渠道、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表明,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渣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柱层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2 位作者 刘全德 潘志雨 张恩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5-247,301,共4页
以银杏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溶剂种类及其配比、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确定了银杏渣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丙酮∶石油醚(V/V=1∶2),料液比1∶20,67·5℃水浴回流提取2次,... 以银杏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溶剂种类及其配比、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确定了银杏渣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丙酮∶石油醚(V/V=1∶2),料液比1∶20,67·5℃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2h,类胡萝卜素提取率达119·25μg/g。提取液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梯度洗脱得到3个馏分;石油醚洗脱馏分经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证实为β-胡萝卜素。此工艺可为银杏渣的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渣 类胡萝卜素 提取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超临界醇解产物高效液相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仕荣 周磊 +4 位作者 郑宇宣 夏纯杰 王涛涛 魏贤勇 宗志敏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玉米秆超临界醇解产物作了初步尝试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秆超临界醇解产物中可能含有大量极性强于苯酚的化合物,其中芳烃类物质以单环为主。进行HPLC紫外检测分析时最好采用双波长检测:在0~30 min采用220 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玉米秆超临界醇解产物作了初步尝试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秆超临界醇解产物中可能含有大量极性强于苯酚的化合物,其中芳烃类物质以单环为主。进行HPLC紫外检测分析时最好采用双波长检测:在0~30 min采用220 nm检测,在30 min后采用210 nm检测。示差检测表明:液化产物中存在烷烃类物质。挥发除去溶剂的样品与直接进样的色谱图对比表明:液化产物在溶剂挥发过程中可能损失了一些挥发性较好的小分子物质。对生物质液化产物的HPLC分析从侧面反映了该液化方法是可行的,生物质在超临界甲醇条件下解聚得较为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醇解 高效液相 玉米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余甘子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高兆建 黄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81,共7页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萃取 余甘子多酚 响应曲面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油树脂的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苗敬芝 许雨勤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34-37,70,共5页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姜油树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粉末颗粒大小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姜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40目筛,最佳溶剂...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姜油树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粉末颗粒大小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姜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40目筛,最佳溶剂60%乙醇,料液比1∶10,70℃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姜油树脂提取率最高达到3.65%.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姜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提取 优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的HPLC快速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仕荣 宋慧 +1 位作者 蒋永红 王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6年第4期160-163,共4页
建立了未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茶叶及绿茶提取物中茶氨酸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5:9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mL/m 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196nm。结果... 建立了未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茶叶及绿茶提取物中茶氨酸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5:9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mL/m 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196nm。结果表明茶氨酸在0.02mg/mL 0.2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59%(n=5)。本方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茶叶及绿茶提取物中茶氨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洗脱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仕荣 刘全德 +3 位作者 刘辉 沈跃丽 顾永金 邢洪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索氏抽提和超声波辅助抽提对比,对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洗脱方法和洗脱后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抽提150min,模板分子洗脱率可达91%左右,与...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索氏抽提和超声波辅助抽提对比,对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洗脱方法和洗脱后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抽提150min,模板分子洗脱率可达91%左右,与索氏抽提100h的洗脱效果相近,洗脱后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体现了超声波的高效、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模板洗脱 超声波辅助抽提 氯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复合诱变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仕荣 杨树林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以产纤维素酶细菌LBT-3.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微波先后诱变,选育得一株高产突变株WB-2,滤纸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2.7%。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后,以麸皮为碳源,最适浓度为50g/L,(NH4)3PO44g/l,蛋白胨1g/L,添加0.4%NaCl和0.2%吐温80,滤纸... 以产纤维素酶细菌LBT-3.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微波先后诱变,选育得一株高产突变株WB-2,滤纸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2.7%。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后,以麸皮为碳源,最适浓度为50g/L,(NH4)3PO44g/l,蛋白胨1g/L,添加0.4%NaCl和0.2%吐温80,滤纸酶活力达到12.35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复合诱变 细菌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20
作者 唐仕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80-282,共3页
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满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平台、教师队伍、选题质量、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优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 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满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平台、教师队伍、选题质量、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优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校企共建开放性实训平台拓展实践训练空间、打造双师团队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保障毕业设计实效的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达成,为地方高校工科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实践创新能力 复杂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