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微拉伸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唐仁韬
李欣海
+2 位作者
于江利
冯琳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5-761,共7页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30.02±3.85)MPa,B2(26.83±3.14)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20.55±4.51)MPa,A2(12.94±0.69)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复合树脂
微拉伸粘接强度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化光纤透照法判断龋洞深度
被引量:
7
2
作者
于江利
唐仁韬
+1 位作者
冯琳
董艳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使用DIAGNOcam系统体外研究新型数字化光纤透照法(digital imaging fiber optic transillumination,DIFOTI)判断龋洞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实验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取74颗有1个邻面龋、边缘嵴均未破坏的离体磨牙(66颗)和前磨牙(8颗)...
目的:使用DIAGNOcam系统体外研究新型数字化光纤透照法(digital imaging fiber optic transillumination,DIFOTI)判断龋洞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实验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取74颗有1个邻面龋、边缘嵴均未破坏的离体磨牙(66颗)和前磨牙(8颗),在龋洞所对应的面边缘嵴中央做标记点,将离体牙固定在标准牙列模型内,龋洞与另一离体牙的无龋坏牙面相邻接,用黏蜡封闭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上2 mm及邻间隙(模仿牙龈缘及龈乳头),然后将标准牙列模型放入仿头模内,使用DIAGNOcam系统对离体牙进行探照检查,通过系统的探头从面拍摄获取投射照片。使用DIAGNOcam系统软件测量工具,在投射照片上,从标记点起至龋损最深处长度记为a,延长a至对侧边缘嵴处的长度记为b,b为光纤透照摄取图像中牙的宽度,然后在离体牙面上得到自标记点至对侧边缘嵴与光纤透照图中b平行的线为患牙的实际宽度,其长度记为c。投射照片上光纤透照所测得的龋坏深度为d,通过公式d/a=c/b(数字化光纤测得的龋坏深度/图像中龋损深度=实际牙宽度/图像中牙宽度),推导得出d=a×c/b,计算出d值。取出离体牙,去净腐质,测量实际洞深,记为D,每个样本d与D的差值记录为Δd。结果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用Med Calc 14.8.1.0软件对Δd进行Bland-Altman分析。结果:d与D的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51(ICC>75%),P=0.26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y=0.23+0.91x函数关系(x为数字化光纤透照法测得龋洞深度,y为实际龋洞深度)。Bland-Altman分析Δd显示,Δd的均值Δd_(mean)为0.05 mm,标准差Δd_(SD)=0.308,95%置信区间为(-0.55~0.65),这种相差幅度在临床上可以接受,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测量方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使用DIAGNOcam系统体外检测牙齿龋坏深度与龋洞去腐后的实际深度基本一致,提示临床上可以使用DIAGNOcam系统来辅助评估龋洞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光导纤维技术
透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微拉伸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唐仁韬
李欣海
于江利
冯琳
高学军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5-761,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3176)。
文摘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30.02±3.85)MPa,B2(26.83±3.14)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20.55±4.51)MPa,A2(12.94±0.69)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关键词
玻璃陶瓷
复合树脂
微拉伸粘接强度
表面处理
Keywords
Resin composite
Glass ceramic
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
Surface treatment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化光纤透照法判断龋洞深度
被引量:
7
2
作者
于江利
唐仁韬
冯琳
董艳梅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目的:使用DIAGNOcam系统体外研究新型数字化光纤透照法(digital imaging fiber optic transillumination,DIFOTI)判断龋洞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实验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取74颗有1个邻面龋、边缘嵴均未破坏的离体磨牙(66颗)和前磨牙(8颗),在龋洞所对应的面边缘嵴中央做标记点,将离体牙固定在标准牙列模型内,龋洞与另一离体牙的无龋坏牙面相邻接,用黏蜡封闭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上2 mm及邻间隙(模仿牙龈缘及龈乳头),然后将标准牙列模型放入仿头模内,使用DIAGNOcam系统对离体牙进行探照检查,通过系统的探头从面拍摄获取投射照片。使用DIAGNOcam系统软件测量工具,在投射照片上,从标记点起至龋损最深处长度记为a,延长a至对侧边缘嵴处的长度记为b,b为光纤透照摄取图像中牙的宽度,然后在离体牙面上得到自标记点至对侧边缘嵴与光纤透照图中b平行的线为患牙的实际宽度,其长度记为c。投射照片上光纤透照所测得的龋坏深度为d,通过公式d/a=c/b(数字化光纤测得的龋坏深度/图像中龋损深度=实际牙宽度/图像中牙宽度),推导得出d=a×c/b,计算出d值。取出离体牙,去净腐质,测量实际洞深,记为D,每个样本d与D的差值记录为Δd。结果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用Med Calc 14.8.1.0软件对Δd进行Bland-Altman分析。结果:d与D的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51(ICC>75%),P=0.26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y=0.23+0.91x函数关系(x为数字化光纤透照法测得龋洞深度,y为实际龋洞深度)。Bland-Altman分析Δd显示,Δd的均值Δd_(mean)为0.05 mm,标准差Δd_(SD)=0.308,95%置信区间为(-0.55~0.65),这种相差幅度在临床上可以接受,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测量方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使用DIAGNOcam系统体外检测牙齿龋坏深度与龋洞去腐后的实际深度基本一致,提示临床上可以使用DIAGNOcam系统来辅助评估龋洞深度。
关键词
龋齿
光导纤维技术
透照法
Keywords
Dental caries
Fiber optic technology
Transillumination
分类号
R781.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微拉伸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唐仁韬
李欣海
于江利
冯琳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化光纤透照法判断龋洞深度
于江利
唐仁韬
冯琳
董艳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