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交易的东方蝾螈遗传多样性及其溯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一诺 刘畅 +1 位作者 唐一菁 吴延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2-1229,共8页
随着网络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两栖动物作为异宠出现在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贸易已然成为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重灾区。以网络交易平台上的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为对象,对中国5个不同地区(广西、广东、河南、辽宁和山东)... 随着网络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两栖动物作为异宠出现在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贸易已然成为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重灾区。以网络交易平台上的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为对象,对中国5个不同地区(广西、广东、河南、辽宁和山东)的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网络交易平台上东方蝾螈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已公布的基因序列信息对其原产地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货源地的养殖种群均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95)。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交易平台上的部分东方蝾螈来自安徽、浙江的野生种群。针对东方蝾螈开发了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溯源技术,为网络野生动物交易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并就规范野生动物网络交易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贸易 遗传多样性 溯源 东方蝾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和聚氯乙烯交互作用对热解焦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一菁 王肖杭 +4 位作者 王东科 何石鱼 黄群星 池涌 严建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49-2056,共8页
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不同组分交互作用对焦油特性的影响,将淀粉、聚氯乙烯(PVC)及其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在温度为400,500和600℃的条件下热解,对收集的焦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不同组分交互作用对焦油特性的影响,将淀粉、聚氯乙烯(PVC)及其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在温度为400,500和600℃的条件下热解,对收集的焦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和PVC共热解时发生了交互作用,促进了更多重质组分和多环芳烃的生成,使焦油的分子质量大幅增加,增幅达44%~79%,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在高温下更加显著。混合物与PVC的热解焦油呈现明显的相似性,在淀粉和PVC共同热解的过程中,PVC对焦油的生成起主导作用。此外,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的产率和同质性均降低,而多环芳烃和重质组分含量增加。因此,二者共热解和较高的热解温度均能减少焦油产率,却也使生成的焦油更难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热解 焦油 GC-MS GPC 交互作用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刺猬紫檀木材抽提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一菁 张高文 +2 位作者 薛晓明 夏钒 史洪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为明确珍贵树种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的主要成分,以及不同批次刺猬紫檀心材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猬紫檀抽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从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石油醚中选择最佳提取剂,利用GC-MS方法对同批次刺猬紫檀... 为明确珍贵树种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的主要成分,以及不同批次刺猬紫檀心材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猬紫檀抽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从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石油醚中选择最佳提取剂,利用GC-MS方法对同批次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主要成分以及不同批次刺猬紫檀心材主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有机溶剂中,二氯甲烷对刺猬紫檀的提取能力最佳;总离子流图谱对比结果显示,同批次刺猬紫檀中边材与心材浸出液成分差距较大,二者只含有一种相同组分,其他可作为区分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的特征组分;3种不同批次的刺猬紫檀心材中含有2种共同成分,即茴香偶姻和N,N-二乙基-4-(三苯基甲基)-1-萘胺,其中茴香偶姻的平均相对含量为80.9%~82.5%,远高于另一种,为心材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对三批次刺猬紫檀心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只属于单一批次的成分有4种,可以作为鉴别A、B、C 3批次样本的特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刺猬紫檀 成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缆线燃烧痕迹宏细观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楠 蒋敬 +2 位作者 方雨 陶秋辰 唐一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551-9558,共8页
近年来,由高压输电线问题所导致的森林火灾发生率不断攀升,为了分析架空电缆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以铝缆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开展燃烧实验制备此类火灾中常见的铝缆线燃烧样品,综合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燃烧痕迹的宏观形态和微... 近年来,由高压输电线问题所导致的森林火灾发生率不断攀升,为了分析架空电缆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以铝缆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开展燃烧实验制备此类火灾中常见的铝缆线燃烧样品,综合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燃烧痕迹的宏观形态和微观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了线缆规格尺寸、有无绝缘层、不同燃烧温度以及不同燃烧持续时间对燃烧痕迹宏/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铝缆线的熔断温度平均值均高于铝的熔点660℃,聚氯乙烯绝缘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铝缆线的平均熔断温度,线径越粗的含绝缘层铝线达到熔点的燃烧时间就越长;铝缆线在高温作用下易形成熔珠,铝线断裂处则以尖状熔痕和熔化增粗为主;相较于裸铝缆线,含绝缘层铝缆线燃烧所形成熔珠表面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紧凑,无明显麻点和小坑。研究结果可为铝缆线在火场环境中燃烧痕迹的分析及起火原因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铝缆线 燃烧痕迹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