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防治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可行性分析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晓朋 史志龙 +4 位作者 龚普阳 哈立洋 李彦希 谭睿 顾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6-1095,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及机制探讨。方法基于课题组藏药大复方的研究经验,通过文献调研,筛选出二十五味肺病丸专属性、特征性化合物,并通过Chemical book数据库以及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及机制探讨。方法基于课题组藏药大复方的研究经验,通过文献调研,筛选出二十五味肺病丸专属性、特征性化合物,并通过Chemical book数据库以及TCMSP数据库进行验证,确定二十五味肺病丸有效物质成分。将筛选出的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筛选,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进行可视化。运用CTD数据库查询与疾病COVID-19相关的靶点,找出与二十五味肺病丸共有的靶点,将共有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生成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预测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的作用机制。结果经筛选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中檀香、悬钩木、山柰、红花、獐牙菜、甘草、藏木香、宽筋藤等19种药材被纳入到研究中。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19种药材,38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419个。通过CTD数据库查询到COVID-19疾病相关靶点基因472个,与二十五味肺病丸共有靶点基因77个,分别为ESR1、NOS2、PPARG、PTGS2、PPARA、HMGCR、CYP17A1、NR1H4、TLR9等。通过网络拓扑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AKT1、EGF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339条生物过程条目(BP),45条细胞组成条目(CC)和81条分子功能条目(MF)。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02条信号通路,包括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甲型流感、胰腺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二十五味肺病丸可能通过作用于PTGS2、ESR1、AKT1、EGFR相关靶点并通过相关肺病通路、炎症通路、免疫通路对COVID-19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二十五味肺病丸 新冠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帅 哈立洋 +2 位作者 李阿溶 尹可欢 顾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15-1620,共6页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美洲大蠊醇提物组(90、60、30 mg/kg),灌胃给药,1次/d,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一...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美洲大蠊醇提物组(90、60、30 mg/kg),灌胃给药,1次/d,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20 mg/kg)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脾系数;测定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脏组织SOD、MD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细胞CD4、CD8。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醇提物(90、60、30 mg/kg)能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脾系数,下调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CD4、CD8阳性细胞数量(P<0.05,P<0.01);美洲大蠊醇提物(90、60 mg/kg)能上调肝组织SOD水平,下调肝组织MDA水平(P<0.05、P<0.01),美洲大蠊醇提物能改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论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引起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抑制肝损伤从急性向慢性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免疫性肝损伤 刀豆蛋白A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