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1
作者 胡西塔尔·木汗曼提别克 贾钢毅 +2 位作者 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 哈尔满·阿吉汗 罗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TBAD分为A组[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覆盖LSA开口大于75%,n=49]、B组(重建并恢复LSA血供,n=54)、...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TBAD分为A组[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覆盖LSA开口大于75%,n=49]、B组(重建并恢复LSA血供,n=54)、C组(重建并恢复LSA+左颈总动脉血供,n=7)及D组(重建并恢复弓上3分支血供,n=4),将B组分为烟囱亚组(n=18)、体外开窗亚组(n=22)、原位开窗亚组(n=7)及Castor支架亚组(n=7)。记录治疗成功率,比较组间及B组各亚组间介入治疗用时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B组治疗成功率98.15%(53/54),其余3组成功率均为100%。A组介入治疗用时少于B组,A、B组用时少于C、D组(校正P均<0.05)。4组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73%、12.96%、42.86%及50.00%)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B组内烟囱亚组介入治疗用时少于体外开窗亚组(校正P<0.05);各亚组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介入治疗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复杂TBAD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操作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与开放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 哈尔满·阿吉汗 +2 位作者 王护国 李新喜 田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对比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与开放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Rotarex PMT(PMT组)及45例接受经股动脉切开取栓(开放组)治疗的急性单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对比组间球囊使用率及支架植入率,... 目的对比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与开放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Rotarex PMT(PMT组)及45例接受经股动脉切开取栓(开放组)治疗的急性单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对比组间球囊使用率及支架植入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变化、疼痛缓解及血管恢复通畅情况,以及截肢率及死亡率。结果对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PMT组球囊使用率及支架植入率均高于开放组(P均<0.05)。组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1/32)vs.13.33%(6/45),χ^(2)=2.358,P=0.229]。治疗前组间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PMT组ABI低于开放组[(0.77±0.01)vs.(0.84±0.17),P=0.013],治疗后1个月PMT组ABI高于开放组[(0.80±0.15)vs.(0.72±0.12),P=0.010]。治疗后1个月,PMT组疼痛改善率为90.63%(29/32),高于开放组[77.78%(35/45),P=0.033]。治疗后1、3、6及12个月,组间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PMT组截肢率及死亡率[9.38%(3/32)、3.13%(1/32)]与开放组[8.89%(4/45)、4.44%(2/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otarex PM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与开放取栓效果相当,且更利于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下肢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