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56
1
作者 和中华 周云满 +3 位作者 和文言 苏纲生 李万华 杨绍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8,共15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滇西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和中华 官德任 +8 位作者 和文言 周云满 符德贵 杨绍文 吕永增 王利东 李万华 苏纲生 杨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82,共22页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马鞍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北衙向斜控制了矽卡岩矿体和其他矿体的产出,矿床定位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型五类"。矿区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分布有强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与Ag、Pb、Zn、As、Hg等元素相伴产出的综合异常。1∶10 000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磁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极大值2000多n T,异常形态规则,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梯度变化较大,正负异常相伴,南正北负。斑岩显示为低磁异常,接触带为高磁异常,环状的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体,围岩碳酸盐岩为低磁异常。激电在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上形成低阻高极化异常,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区视极化率5%~8%,视电阻率50~120Ω·m。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斑岩体及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带)可进行较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热液型 金多金属矿床 勘查模型 北衙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3
作者 和文言 莫宣学 +5 位作者 喻学惠 和中华 董国臣 刘晓波 苏纲生 黄雄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1310,共10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0.26Ma;并对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高精度的成矿年龄为36.87±0.76Ma,测试结果显示成岩与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钼矿中Re含量指示成矿作用与岩浆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成岩与成矿作用年龄相一致(40~35Ma),表明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导致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引起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年龄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多金属矿田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富碱斑岩关系初探 被引量:46
4
作者 和文言 喻学惠 +4 位作者 莫宣学 和中华 李勇 黄行凯 苏纲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1412,共12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在矿产勘查方面又有重大突破,金已达到超大型矿床,伴生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本文基于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在矿产勘查方面又有重大突破,金已达到超大型矿床,伴生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本文基于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北衙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富碱斑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与成矿相关的富碱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及锆石LA-ICP-MS的测试,探讨了铁矿的成因。研究表明,矿田原生金属矿床可分为:斑岩型铜金矿化,夕卡岩型铁、金、铜、铅、锌矿化,爆破角砾岩筒中的铁、金、铅、锌矿化以及热液型金、银、铅、锌矿化。其中夕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矿类型。新生代富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的年龄分别34.92±0.66Ma和36.24±0.63Ma。属于钾质碱性岩系列。它不仅为含矿流体的上升提供了动力和热能,而且还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形成以斑岩体为中心,由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等矿床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成矿系统。钾质碱性岩及矿床是在碰撞造山走滑构造系统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本区岩体接触带中发育大量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铁矿体,其中大部分的磁铁矿是一种具有赤铁矿的板状晶或聚片双晶假象的穆磁铁矿。对磁铁矿和菱铁矿形成条件的分析表明,磁铁矿和菱铁矿主要是在碱性环境下交代含铁夕卡岩矿物形成的。当热液中H+的浓度降低时,赤铁矿被还原为磁铁矿,但仍保留了赤铁矿的晶形,于是成为穆磁铁矿。由此推测,本区成矿作用是在成矿流体及夕卡岩化交代作用长时间反复持续进行的条件下发生的,这可能是本区得以形成巨量金属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类型 成矿过程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31
5
作者 和文言 莫宣学 +5 位作者 喻学惠 董国臣 和中华 黄雄飞 李小伟 姜丽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87-3300,共14页
北衙地区出露有多条煌斑岩脉,锆石LA-ICP-MS定年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34.96±0.66Ma,与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衙煌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1.03~10.38)、富碱((K2O+Na2O)(平均7.55%)、高Mg#(3... 北衙地区出露有多条煌斑岩脉,锆石LA-ICP-MS定年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34.96±0.66Ma,与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衙煌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1.03~10.38)、富碱((K2O+Na2O)(平均7.55%)、高Mg#(30~7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的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i(0.70615~0.70825),低εNd(t)(-5.3^-1.3),富集放射性Pb(208Pb/204Pb=38.542~38.856,207Pb/204Pb=15.553~15.617,206Pb/204Pb=18.482~18.612)为特征,176Hf/177Hf为0.282631~0.282882,εHf(t)为-4.2~1.8。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煌斑岩源自经俯冲板片交代富集了的岩石圈地幔,推测源区可能为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橄榄岩地幔与石榴石相橄榄岩地幔的过渡区,起源深度大致在75~85km,明显高于同区富碱斑岩的起源深度。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该煌斑岩以及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都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强烈碰撞的响应,都产在强烈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为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滇西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和文言 莫宣学 +3 位作者 喻学惠 李勇 黄行凯 和中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7-215,共9页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侵入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岩浆活动时限在64~29Ma。文中提供的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侵入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岩浆活动时限在64~29Ma。文中提供的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马厂箐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时)为(37.93±0.82)Ma,代表了富碱斑岩的成岩年龄;辉钼矿的Re-Os年龄(封闭温度约500℃)为(34.72±0.5)Ma,代表成矿时代。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确定的晚期富碱斑岩岩浆活动的时间(32 Ma)相近,也与前人获得的蚀变黑云母K-Ar定年(封闭温度300℃)结果(35.1±0.8)Ma相近,因此可以认为成矿作用与岩体快速冷却过程中发生成矿流体大量分离和出溶有关。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大约为2 Ma。因此,金沙江—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成岩作用近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时限集中在40~35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 新生代富碱斑岩 成岩年龄 成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床地质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静 苏蔷薇 +4 位作者 刘学飞 和中华 周云满 李智 赵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57-2668,共12页
滇黔桂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弥勒-师宗、南盘江、富宁等深大断裂等控制了区域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矿床的分布。该金三角内的老寨湾金矿床是目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 滇黔桂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弥勒-师宗、南盘江、富宁等深大断裂等控制了区域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矿床的分布。该金三角内的老寨湾金矿床是目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卡林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31.40t,具有矿石物质组成简单、金微细浸染分布、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该矿床目前划分为袁家坪矿段、椿树湾矿段和老鹰山矿段三个矿段,矿体的产出主要受不整合面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主要是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的灰色、灰白色及褐黄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最大的V3矿体分布在椿树湾矿段,后期辉绿岩脉沿着北西向的F7断层侵入,紧邻脉岩的矿体金品位明显增高。热液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绢云母、辉锑矿-方解石为典型矿物组合特征。论文对脉石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开展了H-O同位素研究,对不同阶段的矿石矿物开展了S-Pb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介于为-109‰^-93‰,而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δ18OH2O值略有变化,早阶段3个硅化的石英砂岩中的δ18OH2O值变化于7.8‰~9.2‰,中阶段流体的δ18O值=5.9‰~7.0‰,晚阶段δ18OH2O值为2.70‰,在投影图中位于不同的区域内,表明早阶段成矿热液来源于区域变质水和/或部分地层建造水,主成矿阶段岩浆流体的参与对局部的金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2.096‰~32.289‰),早阶段蚀变岩中的2个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为6.115‰和6.412‰;晚阶段的5个辉锑矿的δ34S值集中在2.096‰~4.691‰;而中阶段的不同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较大;暗示了硫的多来源特征。但总体上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以正值为主,硫化物δ34S峰值集中在2‰~8‰。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为18.178~18.992,207Pb/204Pb为15.635~15.774,208Pb/204Pb变化于38.456~39.051,相对富集放射成因铅。硫铅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老寨湾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双重来源的特点:区内的沉积碎屑岩及岩浆活动共同提供了必要的成矿物质。辉绿岩中的石英的热活化ESR测年结果为64.8±6.5Ma,结合矿体产出特征,认为老寨湾金矿的主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泥盆世的初始富集、燕山晚期-喜山期变质/岩浆热液对成矿物质的萃取、迁移和富集成矿以及成矿后的氧化富集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卡林型矿床 老寨湾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博 张长青 +2 位作者 黄华 和中华 王从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75-576,共2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已探明金矿已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其伴生的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床的主要原生矿床成因类型包含了石英正...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已探明金矿已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其伴生的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床的主要原生矿床成因类型包含了石英正长斑岩铜金矿化,发育于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及灰岩捕虏体内的矽卡岩型铁金(铜)矿(主要矿床类型),围岩层间破碎带内的热液脉型铅银(金)矿及铅锌矿,构成了斑岩成矿系统。前人在地球化学、成岩年代学、成矿流体等方面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硫化矿物 RE-OS 金多金属矿床 北衙金多金属矿 Os 滇西北衙 石英正长斑岩 新生代富碱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矿区大沙地岩体地质特征、Sr-Nd-Pb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建华 李文昌 +2 位作者 和中华 尹光候 周云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67-2378,共12页
大沙地二长花岗斑岩体位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南部,是矿区内勘查控制的7个主要富碱斑岩体中唯一的隐伏岩体。本文对大沙地岩体成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发现大沙地岩体成矿表现出由岩体向外围地层依次发育斑岩型Cu-Au→矽卡岩型Cu(... 大沙地二长花岗斑岩体位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南部,是矿区内勘查控制的7个主要富碱斑岩体中唯一的隐伏岩体。本文对大沙地岩体成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发现大沙地岩体成矿表现出由岩体向外围地层依次发育斑岩型Cu-Au→矽卡岩型Cu(Mo)-Fe→热液脉型Au的矿化分带特征,显示出斑岩热液成矿系列特征。大沙地地区较万硐山主矿区相对发育Cu-(Mo)矿化类型而缺乏Au矿化,这可能与大沙地岩体的隐伏性及向深部富集Cu(44.7×10^(-6)~2254×10^(-6))、Mo(3.86×10^(-6)~24×10^(-6))等成矿相关微量元素的特征有关。大沙地二长花岗斑岩铅同位素相对变化较小,^(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在18.691~18.931、15.664~15.703和38.898~39.124之间。(^(87)Sr/^(86)Sr)i含量在0.70753~0.70852之间,ε_(Nd)(t)变化于-6.87^-8.60,Nd同位素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为1.4~1.5Ga,综合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包括大沙地岩体在内的北衙富碱斑岩还具有与滇西地区始新世钾质酸性岩中的角闪岩捕掳体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推测富碱斑岩岩浆可能源自角闪岩相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扬子西缘青藏高原主碰撞向晚碰撞过渡阶段(40~26Ma)挤压转换应力背景下,由地体斜向碰撞形成的金沙江-红河大型走滑深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则控制了富碱斑岩岩浆的上升和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大沙地岩体 Sr—Nd-Pb同位素 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云满 高起方 +1 位作者 刘志斌 和中华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1-245,共15页
利用光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背散射和载金矿物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原生矿石中金等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裂隙金、粒间金、包裹金... 利用光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背散射和载金矿物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原生矿石中金等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裂隙金、粒间金、包裹金,少量连生金。载金矿物以磁铁矿、菱铁矿为主,所占比例达到84.23%,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银矿、斑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斜方辉铅铋矿、石英和黑云母等。自然金的粒度按金矿物面积统计主要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显微微粒金(5~10μm)、显微细粒金(10~20μm)及显微中粒金(20~50μm)为主,分别占17.87%、28.16%、28.19%和25.78%。按颗粒数量统计,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为主,占89.94%,其他3个粒级分别占6.51%、2.31%和1.18%,显微极微粒金粒数量多但极细,质量占比非常小,而显微微粒金—显微中粒金数量少颗粒相对大,质量占比大。电子探针和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包括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银金矿,金的平均成色为890,金矿物的成色和特征反映金矿形成条件为高—中温和中等形成深度以及成矿流体主要属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衙 金多金属矿床 金赋存状态 成色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石及地层、岩浆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证据 被引量:26
11
作者 和中华 王勇 +3 位作者 莫宣学 曾普胜 喻学惠 刘和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系统地分析测定了长安金矿床矿石、地层、岩浆岩中成矿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细晶正长岩、辉绿岩、煌斑岩中Au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其Au含量分别为0.02×10^-6,0.009×10^-6,0.019×10^-6,分别为相应维氏值的4.4,2.3,4.... 系统地分析测定了长安金矿床矿石、地层、岩浆岩中成矿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细晶正长岩、辉绿岩、煌斑岩中Au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其Au含量分别为0.02×10^-6,0.009×10^-6,0.019×10^-6,分别为相应维氏值的4.4,2.3,4.8倍;砷的含量分别为92.2×10^-6,784×10^-6,6.96×10^-6,分别为相应维氏值的61.5,392,3.5倍。Au与As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因而细晶正长岩、辉绿岩、煌斑岩是与长安金矿关系最密切的岩浆岩,为长安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长安金矿的硅化蚀变砂岩相对于砂岩围岩大部分元素总体上呈亏损状态,硅化蚀变砂岩的Au的含量仅为0.001×10^-6-0.002×10^-6,只有围岩的0.24-0.47倍;As的含量为5.01×10^-6-5.22×10^-6,是围岩的0.09倍。说明流体在运移的过程中,使围岩中成矿物质贫化,从围岩中萃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金矿 成矿元素 成矿物质来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贵来 杨伟光 +4 位作者 罗梅 和中华 罗石生 杨柱平 王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674,共8页
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 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S、H、O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勐满原生金矿床具有与卡林型金矿床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成矿物源主要是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一致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阶段及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阶段。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是引起金矿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学研究、加强控矿构造的分析、确定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及与区域主干断裂之间的配套关系,是今后找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勐满 微细粒型金矿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地区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贵来 杨伟光 +3 位作者 莫宣学 曾普胜 和中华 解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25-1232,共8页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评价的一个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矿床。矿床产于临沧-勐海复式花岗岩基南段西侧与新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的接触断裂破碎带(白章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成矿...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评价的一个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矿床。矿床产于临沧-勐海复式花岗岩基南段西侧与新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的接触断裂破碎带(白章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澜沧群地层,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下渗加热上升回返并混合少量岩浆热液为特征,以花岗岩和澜沧群变质岩为矿源层,以断裂破碎带为赋存空间,为具有明显垂向分带特征的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 白章断裂 垂向分带 低温热液矿床 南角河 澜沧地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沧源拱丁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成因
14
作者 罗石生 杨贵来 +1 位作者 杨伟光 和中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9-666,共8页
云南沧源拱丁金多金属矿床产于耿马花岗岩西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矿石和脉石矿物的S、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矿流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天水和岩浆流体的混合,成矿组分主要是从... 云南沧源拱丁金多金属矿床产于耿马花岗岩西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矿石和脉石矿物的S、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矿流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天水和岩浆流体的混合,成矿组分主要是从元古界地层中萃取的,但也包含有岩浆热液携带的深部成矿物质。成矿温度为217~353℃,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围岩蚀变类型以及成矿时代分析,提出燕山晚期中酸性岩脉发育地段,特别是闪长玢岩岩脉群分布地段以及耿马花岗岩体与元古界西盟群王雅组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沧源拱丁 金多金属矿床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