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呼海燕 林友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发热是宿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协同作用下对前炎症介质损害的以调节性体温升高为特点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鼠和小鼠取代了家兔成为研究发热的主要动物模型,并且一些新的种属特异的工具如重组抗体和其它蛋白以及基... 发热是宿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协同作用下对前炎症介质损害的以调节性体温升高为特点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鼠和小鼠取代了家兔成为研究发热的主要动物模型,并且一些新的种属特异的工具如重组抗体和其它蛋白以及基因修饰等方法也被用于研究发热。这篇综述总结了前人在发热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明确了内、外源性致热原在发热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神经通路,并总结了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白介素-1 体温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3 位作者 王念 唐瑜 呼海燕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精氨酸加压素 V1a受体阻断剂 昼夜节律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排龈技术的排龈效果比较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军强 呼海燕 曹伟靖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41-1442,共2页
排龈技术(gingival retraction technique)即将游离龈推离牙面,使之与牙面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口腔修复学领域中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基牙预备时对牙周软组织的损伤,有助于获得精确模型,提高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有利于牙周组织长... 排龈技术(gingival retraction technique)即将游离龈推离牙面,使之与牙面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口腔修复学领域中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基牙预备时对牙周软组织的损伤,有助于获得精确模型,提高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有利于牙周组织长期健康[1]。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排龈方法,主要是采用含有收敛剂或血管收缩药物的排龈线、排龈膏进行排龈[2~4]。本试实验选取24例,随机分两组,采用排龈膏、排龈线排龈后,比较两组牙周指标有无差异,分析两种技术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健康 排龈效果 排龈技术 血管收缩药物 口腔修复学 牙周软组织 边缘适合性 基牙预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1通过TRAF6和p38通路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宗鲜 许明珠 +2 位作者 吉木伍各木 龚思月 呼海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6-199,237,共5页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ANK、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TRAF6)和p38 mRNA的表达。方法培养RAW264.7细胞,通过CCK-8法、TRA...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ANK、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TRAF6)和p38 mRNA的表达。方法培养RAW264.7细胞,通过CCK-8法、TRAP染色、q-PCR技术及骨吸收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及RANK、TRAF6和p38 mRNA表达。结果体积浓度为0.1、1、2 ng/mL的GDF11促进细胞增殖;GDF11促进RANK、TRAF6和p38 mRNA表达;GDF11、GDF11+RANKL和RANKL使TRAP活性明显增加;GDF11、GDF11+RANKL和RANKL均使破骨样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增强。结论GDF11可能通过增加RANK、TRAF6和p38 mRNA表达,促进破骨样细胞增殖和提高TRAP活性,并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GDF11 RANKL 信号通路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崔飞 呼海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4.00%)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χ^(2)=7.112)。治疗前,两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UA、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cr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促进成骨样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
6
作者 李静 钱欢 +3 位作者 曾莹莹 凌君曼 曾欣 呼海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观察钠氯共转运体(NCC)阻断剂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阻断NCC后,对UMR106成骨样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及美托拉宗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10、100 M)的氢氯噻嗪及美托拉宗与UMR106细胞共培养,在... 目的观察钠氯共转运体(NCC)阻断剂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阻断NCC后,对UMR106成骨样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及美托拉宗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10、100 M)的氢氯噻嗪及美托拉宗与UMR106细胞共培养,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Runx2和Osterix的mRNA表达。结果加药48h后,1)氢氯噻嗪组在1 M与10 M浓度的吸光度(OD值)较对照组提高了(38.0±5.6)%和(3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的OD值较对照组提高(24.2±1.8)%、(50.8±6.6)%及(2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氢氯噻嗪组和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的ALP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9.6±19.8)%、(86.6±8.7)%、(118.2±12.5)%以及(73.4±6.8)%、(145.6±14.5)%、(63.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加药培养24h后,氢氯噻嗪组和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Runx2mRNA的表达增多,分别是对照组的(3.52±0.31)、(2.85±0.15)、(2.50±0.41)倍及(2.05±0.45)、(4.57±0.98)、(2.93±0.3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在加药24h可提高Runx2mRNA的表达,48h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两药可能通过上调成骨相关因子Runx2mRNA的表达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氯共转运体 氢氯噻嗪 美托拉宗 UMR106成骨样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