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UCC的漓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模拟预测
1
作者 周馨冉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魏青青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5,共10页
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定量评估模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生态治理方向,为漓江流域的土地资源分配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PLSR-FLUS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估了漓江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 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定量评估模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生态治理方向,为漓江流域的土地资源分配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PLSR-FLUS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估了漓江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并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漓江流域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133.8×10^(6)、133.58×10^(6)、133.43×10^(6)、132.32×10^(6)和129.11×10^(6) t,整体呈下降趋势,2000—2020年累计下降4.62×10^(6) t,主要是由林地和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引起的;(2)漓江流域的碳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3)喀斯特地貌与非喀斯特地貌的碳储量存在差异,其碳储量在2020年分别为44.54×10^(6)和84.76×10^(6) t;(4)在自然发展情景下和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2030年漓江流域的碳储量分别为123.08×10^(6)和127.66×10^(6) t,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碳储量下降幅度明显减缓。研究表明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限制,并且控制高碳密度的土地向低碳密度的土地转化对提升流域碳储量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碳储量 InVEST模型 PLSR-F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