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温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潜力的影响
1
作者 吴菲 高章伟 +5 位作者 张睿博 时蓉喜 刘梦洁 胡健 汪辉 周青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设置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3个温...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设置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3个温度处理。增温6年后于2020年8月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利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增温的响应。【结果】(1)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分别使土壤表层温度升高了1.4℃和2.4℃(P<0.05),土壤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17%(P<0.05)。相比对照,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6%和72%(P<0.05),而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增高温处理下显著增加36%(P<0.05)。(2)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P<0.05);相比之下,土壤真菌以上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3)土壤细菌群落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全局概览图等功能分类在增高温处理下明显增强,而土壤真菌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腐生营养型的功能丰度并未受显著影响。(4)土壤细菌功能潜力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功能潜力仅与谱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增温通过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潜力的表达;相比之下,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与真菌群落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可能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细菌 真菌 分类多样性 谱系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典型高寒湿地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孙欢 曹永强 +8 位作者 陈江枚 张怡 王三欣 王嘉琪 张伟 雷俊锋 黄秋成 周青平 胡健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41-153,共13页
高寒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其碳库动态对区域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但对高寒湿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仍然不足。研究以若尔盖国家公园内泥炭沼泽、泥炭地和湿草甸三种典型高寒湿地为对象,通过连续三年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 高寒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其碳库动态对区域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但对高寒湿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仍然不足。研究以若尔盖国家公园内泥炭沼泽、泥炭地和湿草甸三种典型高寒湿地为对象,通过连续三年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量化植被和土壤碳库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草甸地上生物量(371g/m^(2))及生物量碳储量(195g/m^(2))最高,但其土壤有机碳含量(78g/kg)最低;泥炭地地下生物量(3911g/m^(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且20—40cm土层碳储量最高((180±19.61)t/hm^(2)),其土壤有机碳含量(167g/kg)最高,但随土层深度显著递减。植被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多样性提升可增强碳固持能力。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量)对碳库影响具有差异性,泥炭地容重与碳储量正相关,而湿草甸则呈负相关。研究表明,泥炭地深层土壤碳积累优势显著,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对碳储存至关重要。研究结果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估及未来国家公园生态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碳储量 植被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若尔盖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周青平 胡晓炜 +1 位作者 汪辉 陈有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82,共12页
研究了燕麦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在全方位牢固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主要作用,着重分析了燕麦在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和大市场观视域下,如何实现“藏粮于草”战略,以保障我国食物结构转型、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生态与粮食安全兼顾发展... 研究了燕麦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在全方位牢固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主要作用,着重分析了燕麦在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和大市场观视域下,如何实现“藏粮于草”战略,以保障我国食物结构转型、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生态与粮食安全兼顾发展。燕麦作为我国主推的重要粮饲兼用作物,其籽粒可作为主粮和功能性食品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功能;燕麦草是反刍动物的优质饲草,可提升畜产品品质,缓解饲料粮压力,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保障体系的重要方式。同时,燕麦由于喜冷凉和耐贫瘠的特性,在低中产田、农闲田以及天然资源环境相对匮乏的草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待充分挖掘。基于“藏粮于草”战略,将粮食安全与燕麦产业紧密结合,可全方位牢固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增加对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草 燕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响应研究及耐低氮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罗颖 李聪 +4 位作者 王沛 田莉华 汪辉 周青平 雷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84,共21页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7项形态指标和14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降维分析提取影响因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长、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21项生理指标中有12对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根冠比(RSR)与地下部干重(RDW)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可溶性蛋白(SP)呈极显著负相关;3)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生物量、氮代谢因子、光合因子、抗氧化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评价耐低氮性的重要指标;4)18份皮燕麦可划分为3大类,青海甜燕麦和青海444这两份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为耐低氮型品种,甜燕2号和青燕2号这两份皮燕麦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较弱,为氮敏感型品种,其余材料耐低氮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耐低氮性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珈敏 关皓 +9 位作者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陈仕勇 蒋永梅 甘丽 周青平 杨丽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为探究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制作发酵TMR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比例,本试验将青海甜燕麦和青建一号饲用豌豆进行混播种植,混播比例为(燕麦∶饲用豌豆)0∶10,5∶5,6∶... 为探究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制作发酵TMR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比例,本试验将青海甜燕麦和青建一号饲用豌豆进行混播种植,混播比例为(燕麦∶饲用豌豆)0∶10,5∶5,6∶4,7∶3,8∶2,10∶0。在燕麦乳熟期和豌豆结荚期刈割后调制袋装发酵TMR,共设计12个处理,其中6个不接种乳酸菌,按照6个不同混播比例分别为C_(1)、C_(2)、C_(3)、C_(4)、C_(5)、C_(6);另外6个处理在各比例基础上均匀加入混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60∶短乳杆菌248∶戊糖乳杆菌260,比例为1∶1∶1,菌活:10^(6) cfu·mL^(-1)左右),即分别为I_(1)、I_(2)、I_(3)、I_(4)、I_(5)、I_(6)。所有处理按照饲草和农副7∶3的比例加入农副产品(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油菜粕=1∶1∶1),实验室温度(20±5)℃下发酵60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原料中燕麦比例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蛋白呈下降趋势,产气量呈下降趋势;添加混合乳酸菌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损失(P<0.05)、pH和NH_(3)-N/TN(P<0.05),其中C_(3)和I3的干物质损失为0.38%和0.15%,显著低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各混合比例的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的粗蛋白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单一燕麦发酵TMR和单一豌豆发酵TMR(P<0.05),其中I2的瘤胃降解率最优。C_(3)和I3的瘤胃NH_(3)-N含量为29.65%和31.68%,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发酵TMR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I2(0.868),其次是I3(0.610)和C_(3)(0.469)。因此当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或5∶5时,可将其作为主要饲草来源生产高品质发酵TMR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用豌豆 混播比例 发酵TMR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17个燕麦品种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关皓 许多 +8 位作者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李欣洋 黄艳玲 周青平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8,共14页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燕麦干物质含量为24.44%~32.91%FW,莫妮卡最高;粗脂肪含量为1.60%~4.03%DM,青海444最高;粗蛋白含量为4.35%~6.23%DM,青海444最高;粗灰分含量为4.58%~6.51%DM,青海444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为3.49%~12.61%DM,青甜2号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为45.56%~62.31%DM和23.75%~32.38%DM,均为坝燕6号最高。饲草品质评定指数方面,相对饲喂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分别是95.06~143.74和118.32~213.25,均为甜燕1号最高。饲草分级指数为6.34~11.91 MJ·d^(-1),青海444最高。瘤胃发酵参数方面,pH为6.58~7.07,悍马最高;氨态氮含量为9.65~15.87 mg·dL^(-1),青海444最高;干物质降解率为63.01%~76.47%,牧王最高。体外产气量方面,不同品种燕麦不同时间点的累计产气量存在差异。72 h累计产气量为56.59~105.28 mL,产气最多的为牧王。综合以上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17个燕麦品种的综合得分排序如下:青海444>甜燕1号>青甜1号>甜燕3号>青甜2号>甜燕麦>贝勒>莫妮卡>牧王>白燕7号>悍马>优牧1号>梦龙>福瑞至>太阳神>爱沃126>坝燕6号。因此,青海444是适合在高寒地区种植的营养品质及潜在饲用价值最优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营养价值 瘤胃降解特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份饲用燕麦品种苗期磷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7
作者 余静菠 张慧丽 +3 位作者 李进 关皓 周青平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171,共11页
为探讨饲用燕麦在低磷环境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筛选出磷高效饲用燕麦品种,以38份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在低磷(0.02 mmol·L^(-1)KH_(2)PO_(4),LP)和正常磷(1 mmol·L^(-1)KH_(2)PO_(4),NP)处理下,测定和分析供试燕麦... 为探讨饲用燕麦在低磷环境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筛选出磷高效饲用燕麦品种,以38份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在低磷(0.02 mmol·L^(-1)KH_(2)PO_(4),LP)和正常磷(1 mmol·L^(-1)KH_(2)PO_(4),NP)处理下,测定和分析供试燕麦品种苗期形态、根系等相关的15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燕麦品种的磷效率类型。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根冠比、总根长、根尖数、磷素利用效率均值显著升高(P<0.05);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生物量、根直径、磷含量和磷累积量显著下降(P<0.05)。低磷胁迫下,根尖数、根分叉数、根冠比等根系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9.24%、55.24%、46.11%。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将其与15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投影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磷素利用效率的耐低磷系数与综合评价值D值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结合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了7个耐低磷鉴定指标,建立了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回归方程。聚类结果将38份燕麦划分为磷高效型、磷中效型、磷低效型3类,其中优牧1号、科纳、甜燕1号饲用燕麦为磷高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低磷胁迫 磷效率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分析 被引量:91
8
作者 周青平 颜红波 +5 位作者 梁国玲 贾志峰 刘文辉 田莉华 陈有军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30,共11页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肥对裸燕麦子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青平 贾志锋 +1 位作者 韩志林 颜红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6-960,共5页
以裸燕麦青永久887(Avena nudaL.cv.Qingyongjiu No.887)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子粒产量与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N、P肥对裸燕麦子粒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 以裸燕麦青永久887(Avena nudaL.cv.Qingyongjiu No.887)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子粒产量与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N、P肥对裸燕麦子粒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及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β-葡聚糖含量随施氮或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90 kg/hm2、P2O590 kg/hm2处理下,裸燕麦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子粒产量均达最高值;在N135 kg/hm2、P2O590 kg/hm2处理,裸燕麦子粒β-葡聚糖含量最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经济施肥量为:N90 kg/hm2、P2O590 kg/hm2。裸燕麦子粒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P2O5,kg/hm2)肥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子粒产量 Β-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地资源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青平 杨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青海省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7-1997年的10年间,牲畜总增率从13.30%提高到24.75%,商品率从10.49%提高到18.40%,肉类总产量从11.38万吨增加到19.84万吨,...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青海省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7-1997年的10年间,牲畜总增率从13.30%提高到24.75%,商品率从10.49%提高到18.40%,肉类总产量从11.38万吨增加到19.84万吨,牧区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草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退耕还林(牧)还草地的生态恢复及改良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青平 车敦仁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6期40-41,共2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草种区划及栽培技术的简介 ,探讨了青海高寒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牧草和退耕 (牧 )还草地的生态恢复和草地改良技术 ,旨在为我省退耕还草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海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生态恢复 改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燕麦种子产业化生产的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青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阐述了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的条件、现状和产业化生产的优势,分析了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仔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其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模式,提出了加快青海省燕麦种子产业化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学 牧草 青海 燕麦 种子 产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及其体系、发展机制和相应环境的探讨
13
作者 周青平 颜红波 +1 位作者 韩志林 徐成体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5期37-39,共3页
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背景,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含义、要素和特征,并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运行机制和相应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支持体系 运行机制 发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对燕麦的增产效果
14
作者 周青平 李方红 +2 位作者 王柳英 王宏生 杜灵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1年第4期1-2,共2页
用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对燕麦进行拌种的结果表明:每亩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298kg,提高12.6%,增收13.79元;种子产量增产51kg,提高15.9%,增收33.67元,经济效益明显,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燕麦 产量 联合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水平农户肥育川猪的经济效益分析
15
作者 周青平 周继平 王宏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调入川猪在农户家中育肥。试验组3户,共36头,采用配合料等科学养猪技术饲养,对照组3户,共29头,采用农户传统方法饲养。试验结果:试验组每头猪比对照组缩短饲养期43天,体重平均达95kg,日增重比对照组高86.75g... 调入川猪在农户家中育肥。试验组3户,共36头,采用配合料等科学养猪技术饲养,对照组3户,共29头,采用农户传统方法饲养。试验结果:试验组每头猪比对照组缩短饲养期43天,体重平均达95kg,日增重比对照组高86.75g,每公斤增重少耗料0.45kg,每元投资效益比对照组高0.05元。可见,应用科学养猪技术,使用营养合理的配合料等能提高川猪的增重速度,缩短饲养期,提高猪圈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育 川猪 经济效益 育肥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草产量及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文辉 周青平 +1 位作者 贾志锋 梁国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9-424,共6页
在缺钾地区,开展了不同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Qingyin No.1)干物质产量和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 54.75 kg/hm2和施P2O551.75 kg/hm2的基础上,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 在缺钾地区,开展了不同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Qingyin No.1)干物质产量和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 54.75 kg/hm2和施P2O551.75 kg/hm2的基础上,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开花期收获时可获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分别为29575.0和2099.8kg/hm2,二者均符合Y=a+bK+cK2函数变化。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株高、总分蘖数、根长和根数最大,分别为184.5 cm、3.22个/株1、5.90 cm和26.17条/株;施K2O 20 kg/hm2时,植株茎粗和根量达最大,分别为0.585cm和0.540 g/株。各产量性状、地下生物量以及饲草和蛋白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引1号燕麦 钾肥 饲草产量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文辉 周青平 +1 位作者 颜红波 梁国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4,共7页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茎(S)、叶(L)、穗(E)及地上总生物量(Ba)的积累均符合一元三次"S"型曲线变化,分别可用∧S=21....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茎(S)、叶(L)、穗(E)及地上总生物量(Ba)的积累均符合一元三次"S"型曲线变化,分别可用∧S=21.04-2.12d+0.10d2-0.000 62d3,∧L=2.71+0.55d+0.031d2-0.000 22d3,∧E=3.17-1.27d+0.070d2-0.000 51d3,∧Ba=26.92-2.84d+0.20d2-0.014d3表示。青海扁茎早熟禾自返青至5月中旬进行营养生长,其地上分蘖数、叶面积、叶片数在此阶段迅速增加。5月中旬-6月中旬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进入快速积累时期,茎、叶、穗及地上总生物量平均日增速分别可达6.836,2.611,2.409和11.876 g/(m2.d),同时茎叶比达到最大值(1∶1.61)。青海扁茎早熟禾茎、叶及地上总生物量在7月中旬达最大值,分别为220.3,151.7和406.1 g/m2;穗生物量在6月中旬达最大生物量92.3 g/m2。青海扁茎早熟禾在1个生长季中株高(H)、叶面积(LA)、枝条数(NT)和叶片数(NL)与地上总生物量(Ba)间的关系可用∧Ba=-4.44+6.44H-58.88LA-0.065NT+0.029NL表示,株高对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直接效应最大,叶面积、枝条数和叶片数通过影响株高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扁茎早熟禾 地上生物量 积累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对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构型和根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有军 董全民 周青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9,共10页
为了探究水分和土壤对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构型和根鞘形成的影响,采用未灭菌和灭菌的沙土培养糙毛以礼草,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10%、20%、30%、40%和50%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的根系构型参数和根鞘重,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水分和土壤对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构型和根鞘形成的影响,采用未灭菌和灭菌的沙土培养糙毛以礼草,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10%、20%、30%、40%和50%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的根系构型参数和根鞘重,结果表明:1)在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糙毛以礼草苗期的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互利共生,高水分显著影响了根系交叉数和分支数的增加(P<0.05);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根系总根体积在40%~50%水分梯度下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平均直径在4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分支数在20%和50%水分梯度最高(P<0.05),链接数和根尖数在20%~50%水分梯度下显著增大(P<0.05),总根表面积在5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土壤灭菌后,微生物群体变化,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指标较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增大(P<0.05),分别为:2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长和分支数,2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链接数和根尖数,4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4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体积。2)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下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拓扑指数接近于1,根系分支模式接近鱼尾形分支,更适宜在地下资源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在20%和30%水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保持了很好的根系构型,修正拓扑指数(qb)和分形维数(FD)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分配的不同影响了根系在土壤中的功能,根系在土壤中的伸长拓展(总根长、总根表面积、链接数和分支数)大于固定渗透(平均根系直径)对根系构型的影响。3)水分和土壤处理对根鞘的形成无交互影响(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鞘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水分>土壤>FD>qb>根系固定渗透能力。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升高,糙毛以礼草根鞘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未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的根鞘重分别在20%~30%、30%水分梯度时最大,qb、FD和根系固定渗透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根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毛以礼草 苗期 根系构型 根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核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帆 周青平 +5 位作者 梁国玲 贾志锋 刘文辉 丁成翔 刘勇 颜红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0sm(4SAT);平安莜麦:2n=6x=42=18m+24sm(4SAT);白燕2号:2n=6x=42=18m+24sm(2SAT);花早2号:2n=6x=42=20m+22sm(2SAT);花晚6号:2n=6x=42=14m+28sm(6SAT);晋燕8号:2n=6x=42=22m+20sm(4SAT);宁莜1号:2n=6x=42=16m+26sm(2SAT);定莜6号:2n=6x=42=16m+26sm(4SAT),8个燕麦品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进行聚类及进化趋势分析发现,白燕2号为最进化的品种,青莜3号为最原始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裸燕麦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融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燕麦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海萍 关皓 +6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马祥 刘勇 汪辉 马力 周青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8-170,共13页
为提高冻融条件下燕麦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青藏高原地区分离到437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4株在反复冻融条件下(20℃/-5℃)能快速生长、高效产酸的抗冻融乳酸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 为提高冻融条件下燕麦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青藏高原地区分离到437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4株在反复冻融条件下(20℃/-5℃)能快速生长、高效产酸的抗冻融乳酸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4株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157(LP157)、植物乳杆菌160(LP160)、短乳杆菌248(LB248)和戊糖乳杆菌260(LPE260)。为进一步评价其在冻融条件下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1)LP157;2)LP160;3)LB248;4)LPE260;5)LP160+鼠李糖乳杆菌753混合(MIX);6)商业菌(COM);7)等量灭菌蒸馏水(CK),在20℃恒温和20℃/-5℃每12 h交替条件(冻融)下分别青贮60 d。结果表明,无论在20℃恒温条件还是在冻融条件下,LP157、LP160、LB248和LPE260处理组青贮后的pH和干物质损失显著低于CK(P<0。05),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不良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抑制,提高了燕麦青贮品质。有氧暴露5 d后,LP157、LP160、LB248和LPE260处理组pH和NH3-N显著(P<0。05)低于CK、MIX和COM处理组,提高了燕麦青贮的有氧稳定性,尤其LP160作用最显著(70 h VS。对照11 h)。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乳酸菌均具有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冻融环境下青贮调制用乳酸菌添加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冻融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燕麦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