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面过程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薛根元 周锁铨 +3 位作者 孙照渤 陈国勇 杨煜灿 陈红梅 《科技通报》 2005年第4期378-385,395,共9页
近年来,陆面过程研究与模式的改进都取得了新进展。文章以VIC-3L模式为代表,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在陆面过程、陆面过程参数化、水文与气候模式的耦合、植物动力学和遥感技术在陆面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和动态。
关键词 气候学 陆面过程 水文与陆面过程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强 周锁铨 +3 位作者 向亮 荆大为 顾婷婷 石建红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1,418,共8页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显著增强,热岛强度以0.13℃/10年的速率加剧,热岛强度在2001年最强。分析三个地区1970-2006年的热岛强度时间演变,杭州地区最强、绍兴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2)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宁波地区热岛强度与人口的关系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0.8366、0.9287,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与城市人口变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三个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特征表明,绍兴地区的热岛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地区,杭州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亮度温度 杭州湾 热岛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绍兴市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永建 周锁铨 +2 位作者 吉宗伟 孙善磊 陈湘雅 《科技通报》 2008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利用LandsatTM影像,根据亮温计算公式,由灰度数据反演绍兴城区亮温;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城区热岛图。热岛特点表现为绍兴城区整体上呈一热岛分布区,形成岛屿状的高温区域,高温中心集中于城区。由于绍兴市广泛的水域分布,对城市热... 利用LandsatTM影像,根据亮温计算公式,由灰度数据反演绍兴城区亮温;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城区热岛图。热岛特点表现为绍兴城区整体上呈一热岛分布区,形成岛屿状的高温区域,高温中心集中于城区。由于绍兴市广泛的水域分布,对城市热岛影响明显,表现出高温区域与低值区域交错分布,说明城市水域能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和缓解城市热岛。将热岛图与绍兴市地图结合,发现绍兴市城市热岛面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扩大,但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亮度温度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