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划分——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3 位作者 岳大力 刘志鹏 刘江丽 钟欣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共5页
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在现代沉积和露头的指导下,利用密井网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的同层不同期和同层同期2种模式。基于分流河道砂体规模,按照高程差异、河间砂体、废弃河道以及河道砂体厚—薄... 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在现代沉积和露头的指导下,利用密井网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的同层不同期和同层同期2种模式。基于分流河道砂体规模,按照高程差异、河间砂体、废弃河道以及河道砂体厚—薄—厚特征等4种单河道识别标志,在三维视窗内对连井剖面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识别单河道边界,在研究区北东方向识别出4条单河道,单河道宽度约为250~4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单河道 点坝 废弃河道 分流河道 萨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控制因素分析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38
2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5 位作者 岳大力 杜庆龙 钟欣欣 刘志鹏 刘江丽 白振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依据露头与现代沉积的构型研究成果,对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大庆油田萨北北二西区为例,探讨识别地下古河道侧积层倾角的方法。研究表明:侧积层倾角主要受河床底形的影响,与河流的宽深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依据露头与现代沉积的构型研究成果,对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大庆油田萨北北二西区为例,探讨识别地下古河道侧积层倾角的方法。研究表明:侧积层倾角主要受河床底形的影响,与河流的宽深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河流的宽深比越大,侧积层倾角越小。侧积层倾角值可以先利用密井网资料得出河流的宽深比,再按照宽深比与侧积层倾角的定量关系推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侧积层倾角 点坝 废弃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典型案例分析及对比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银邦 王锐 +3 位作者 何应付 赵淑霞 周元龙 张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咸水层封存是CO_(2)地质封存方式中潜力最大的。目前全球比较成功的典型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有挪威的Sleipner和Snøhvit、阿尔及利亚的In Salah、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神华,这些工程提供了长期CCS的经验,对于未来CO_(2)地质... 咸水层封存是CO_(2)地质封存方式中潜力最大的。目前全球比较成功的典型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有挪威的Sleipner和Snøhvit、阿尔及利亚的In Salah、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神华,这些工程提供了长期CCS的经验,对于未来CO_(2)地质封存项目实施具有借鉴意义。从构造、储层、盖层等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各示范工程的注入方案和监测方案将各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取了地质及工程参数,分析了各地质特征对CO_(2)地质封存的影响,明确了背斜、断块、裂缝等不同构造特征CO_(2)地质封存的可行性,对比了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注入方案和监测方案。Sleipner CO_(2)地质封存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构造简单、面积大、储层物性好,盖层厚度大且稳定;Snøhvit发育的断层和In Salah的裂缝也验证了不同构造特征CO_(2)地质封存的可能性,CO_(2)羽流分布受地质特征的控制。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注入井相对比较少,但是注入量比较大,多以水平井为主。高质量的监测数据可有效降低潜在泄漏风险,多种监测组合有助于CO_(2)长期安全地质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地质封存 地质建模 咸水层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密井网识别废弃河道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2 位作者 岳大力 刘江丽 刘志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废弃河道往往造成相邻河道砂体间的渗流遮挡,因此正确识别废弃河道对于进一步分析储层内部构型以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分析了废弃河道的成因,并在现代沉积的指导下综合废弃... 废弃河道往往造成相邻河道砂体间的渗流遮挡,因此正确识别废弃河道对于进一步分析储层内部构型以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为例,分析了废弃河道的成因,并在现代沉积的指导下综合废弃河道的测井响应特征、平面分布形态以及砂顶相对等深图方法,利用地下密井网资料在三维视窗内对连井剖面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9个弯月形废弃河道,废弃河道的宽度约为50-7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点坝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河道砂体构型分析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2 位作者 岳大力 刘江丽 刘志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在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指导下,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沉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定量规模,分复合河道层次、复合河道内部的单河道层次、点坝层次以及... 在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指导下,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沉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定量规模,分复合河道层次、复合河道内部的单河道层次、点坝层次以及点坝内部的侧积体层次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并建立了能够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曲流型分流河道三维构型模型,再现了侧积夹层的空间分布,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单河道 点坝 废弃河道 侧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北油田北二西区点坝内部侧积层定量表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1 位作者 岳大力 钟欣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散,难以挖潜。文中依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总结出该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坝面分布为水平斜列式,分布形态呈“缓一陡”模式。基于研究区的密井网资料,在点坝内部侧积... 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散,难以挖潜。文中依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总结出该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坝面分布为水平斜列式,分布形态呈“缓一陡”模式。基于研究区的密井网资料,在点坝内部侧积层分布模式的指导下,综合利用经验公式、岩心及密井网剖面的方法,对点坝内部侧积层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通过研究得出:研究区位于点坝顶部的侧积层倾角多在5。以内,位于点坝中部的侧积层角度在4~10°,侧积层间距为40m左右.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在70m左右。以此参数为基础结合研究区侧积层的“缓一陡”模式,建立了能够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三维构型模型,分析了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认为点坝内部剩余油在剖面上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注采井间侧积体内的剩余油更富集,平面上由于不同侧积层顶部的水驱油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使得剩余油呈条带状分布.按照剩余油分布模式总结出相应的挖潜措施,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侧积层 点坝 废弃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7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体 CO_(2)驱油 CO_(2)捕集与封存(CCS) CO_(2)捕集、利用与 封存(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中单元新近系馆陶组点坝构型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伟东 刘振坤 +2 位作者 岳大力 周银邦 钟欣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及测试资料,认知了点坝内部构型单元的定量模式,即侧积层的倾向、倾角、间距以及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以模式为指导,以井数据为约束,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最终建立曲流河点坝构型三维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 侧积层 剩余油 储层构型 孤东油田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研究低渗透油藏CO_2驱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廖海婴 吕成远 +4 位作者 赵淑霞 陈艳 何应付 周银邦 王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2,共3页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产等特点,经济有效开发难度较大。目前,"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较为有效的开采方法。运用数值模拟器,确定了影响CO2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用组分的劈分与拟合、状态方程的选... 低渗透油藏具有低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产等特点,经济有效开发难度较大。目前,"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较为有效的开采方法。运用数值模拟器,确定了影响CO2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用组分的劈分与拟合、状态方程的选取、实验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了CO2驱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气水交替开发方式,并适度增加注入压力,选取合适的井底流压对增油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数模结果表明,不同井网井距、非均质性、裂缝方向、注气介质等是CO2驱替的敏感控制因素,直接影响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阳 王锐 +2 位作者 赵清民 薛兆杰 周银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430,共7页
以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为对象,针对规模化工程实施需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3方面限制条件,提出了适合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四尺度、三层级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特点,将含油气盆地封存潜力划分为盆地... 以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为对象,针对规模化工程实施需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3方面限制条件,提出了适合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四尺度、三层级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特点,将含油气盆地封存潜力划分为盆地级、坳陷级、区带级与圈闭级4个评价尺度,封存潜力评价划分为理论封存量、工程封存量与经济封存量3个层级。理论封存量基于含油气盆地地质参数、储集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可细分为构造封存、束缚封存、溶解封存、矿化封存4种埋存机理;工程封存量受注入能力、安全封存压力、布井数量、注入时间影响;经济封存量基于盈亏平衡原理,主要考虑碳价收益、钻井投资及操作成本的影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咸水储集层评价结果表明,咸水储集层理论封存量中构造封存量占比最大,其次为溶解封存量和束缚封存量,矿化封存量最低;考虑注入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条件后,CO_(2)工程封存量和经济封存量与理论封存量相比大幅降低,分别仅为理论封存量的21.0%和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咸水层 碳封存潜力 碳封存机理 理论封存量 工程封存量 经济封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封存过程中“适应性”地质建模方法及案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银邦 王锐 +1 位作者 赵淑霞 何应付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CO_(2)封存地质建模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的重要纽带,对于开展“双碳”目标下CCUS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O_(2)封存地质建模的特殊性,分析了挪威Sleipner咸水层和阿尔及利亚In-Salah CO_(2)地质封存案例,... CO_(2)封存地质建模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的重要纽带,对于开展“双碳”目标下CCUS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O_(2)封存地质建模的特殊性,分析了挪威Sleipner咸水层和阿尔及利亚In-Salah CO_(2)地质封存案例,得到以下结论:1)明确了CO_(2)地质封存建模在时空尺度和安全性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地质建模的区别。CO_(2)地质封存建模空间尺度可以从区块到盆地,时间尺度从十年到数千年;安全性建模的描述除了常规建模中描述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等构造特征之外,还须考虑盖层封闭性、储盖组合、地应力分布特征及井筒泄漏等,涉及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2)形成了CO_(2)地质封存“适应性”建模流程,即明确建模目的,基于目的建立多个反映CO_(2)地质封存特征的“适应性”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和方案编制;如果工程方案无法满足CO_(2)地质封存要求,则应保留数据和模型,并基于其他目的重复建立“适应性”模型。3)以Sleipner案例为代表的常规咸水层封存应使用资源模型和决策模型来建立“适应性”模型,资源模型适应于大井距、长历史和全油田体积,而决策模型适应于小尺度、短周期和局部流体模型;In-Salah案例代表的是断裂发育的封存项目,必须基于目的和阶段建立不同的“适应性”模型,早期注入阶段以构造断层模型和地应力模型为主,中长期注入阶段以储盖层模型和裂缝模型为主。该研究成果为今后CO_(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中的地质建模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地质建模 Sleipner In-Salah 地应力建模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分级建模方法——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储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爽 赵淑霞 +3 位作者 侯加根 周银邦 宋随宏 何应付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11-26,共16页
天然裂缝是致密砂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建立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模型对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小尺度裂缝建模约束条件单一,... 天然裂缝是致密砂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建立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模型对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小尺度裂缝建模约束条件单一,随机性强,可靠性低。因此,本文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储层为例,首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天然裂缝主要分为3种规模类型: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裂缝分级建模思路:(1)用人工地震解释的确定性方法建立大尺度裂缝模型;(2)用蚂蚁体追踪的确定性方法建立中尺度裂缝模型;(3)在建立三维脆性指数模型和地震属性融合体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融合岩石脆性指数模型、到断层距离属性体、地震属性融合体建立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并以此为软数据约束建立裂缝密度模型,然后在裂缝几何形态和裂缝密度模型的约束下,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建立小尺度裂缝模型。最后,将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离散网络模型融合成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通过粗化得到裂缝属性模型。经验证,建立的裂缝模型与地质认识和生产动态数据均吻合较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多尺度裂缝 分级建模 红河油田 长8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