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与辞书编纂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远富 孙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6,共6页
出土文献和《辞源》、《汉语大词典》的相互比照,可以作为提前首见例、增补词条、完善释义的参考。如何利用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是大型历时语文辞书编纂、修订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出土文献 辞书 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锦标与南通方言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南通方言疏证》为孙锦标著述四种之一,计四卷五十类,大致以"人事"、"自然"、"生物"为序;释义主要针对《光绪通州志·方言》辨正、溯源、订补;注音包括直音、读若、反切三类;引证广泛,例证丰富;在... 《南通方言疏证》为孙锦标著述四种之一,计四卷五十类,大致以"人事"、"自然"、"生物"为序;释义主要针对《光绪通州志·方言》辨正、溯源、订补;注音包括直音、读若、反切三类;引证广泛,例证丰富;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史料价值,在南通方言史研究方面有语料价值,在语词归类、本字考订、音理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锦标 南通方言疏证 十九世纪的南通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雅》与古韵通转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7-80,共4页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接推求古音,以期"一变而至于道",而忽略了《切韵》系韵书在记录古今音变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古韵通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雅》与“考古”、“审音”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3,共4页
方以智的《通雅》已广泛运用“考古”、“审音”的方法研究古音。考古包括考析古书异文、历代反切、声训、方言、韵脚字、金石古文异体、谐声字等 ,审音包括审辨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考古 审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雅》古音学及其应用
5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0-74,共5页
方以智《通雅》堪称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其治学的核心在小学,而其小学的核心又在音学。在古音学方面,他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在研求古音的基础上,方氏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实施因声求义,在破通假、求语源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成... 方以智《通雅》堪称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其治学的核心在小学,而其小学的核心又在音学。在古音学方面,他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在研求古音的基础上,方氏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实施因声求义,在破通假、求语源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成绩,开启清代考据学与中国近现代学术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古音学 因声求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雅》与明清之际的考据学
6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方以智《通雅》的学术方法可以概括为"贯通经史"与"折衷古今",这与明末清初诸考据大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变化趋势;对其后学者如阎若璩、朱彝尊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明清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与历史语言学
7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80,共5页
方以智继承前人的语言发展观 ,建立起初步的历史语言学理论 ,重视古今方域语言的共时差异研究与历时音变的分析 。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历史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循注疏赵岐《孟子题辞》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荣 周远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4-76,共3页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 ,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 ,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 ,焦疏有而赵注无者之20余例 ,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 ,对俗字、通...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 ,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 ,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 ,焦疏有而赵注无者之20余例 ,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 ,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孟子正义》 赵岐《孟子题辞》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慎的语文学说及其思想基础
9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2-77,共6页
许慎的语文学说包括文字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其文字学说论述了文字的起源,变化,性质,构造规律,形、音、义的统一,发展趋势等方面;其语言学说包括对“言语异声”、“形声相益”、“连篆为读”以及语文学的性质等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语文学 汉代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