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钢梁-EPP组合楼盖平面内变形与刚性性能研究
1
作者 苏群山 周超锋 王庆伟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梁-预应力空心板(EPP板)降板连接组合楼盖,在单调水平荷载下对其顺板向、横板向的平面内变形进行研究,并引入指标λASCE对其刚性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平加载初期,近载轴、远载轴变形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梁-预应力空心板(EPP板)降板连接组合楼盖,在单调水平荷载下对其顺板向、横板向的平面内变形进行研究,并引入指标λASCE对其刚性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平加载初期,近载轴、远载轴变形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楼盖具有良好的整体协同变形能力;继续加载至位移角1/50,远载轴变形发生突变,最大相对变形分别达到0.010、0.178 mm,楼板局部破坏;评估指标λASCE远小于0.5,说明结构设计中该组合楼盖可认定为刚性楼盖。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组合楼盖的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预应力空心板 组合楼盖 变形性能 刚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刚度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识别 被引量:8
2
作者 薛建阳 白福玉 +2 位作者 张锡成 隋? 周超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在缩尺比为1∶3.52的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地震作用下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规律。根据建立的古建筑木结构简化力学模型,利用静动力凝聚方法确立了结构刚度与榫卯节点刚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结构状态方程... 在缩尺比为1∶3.52的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地震作用下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规律。根据建立的古建筑木结构简化力学模型,利用静动力凝聚方法确立了结构刚度与榫卯节点刚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结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结合力锤敲击试验和仿真计算,获得了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考虑噪信比5%噪声干扰,采用奇异值分解的偏最小二乘法(PLS-SVD)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对结构刚度损伤进行了识别。根据结构刚度识别结果,计算了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识别值。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初始刚度损伤先增大后减小,屈服刚度损伤一直增加;静动力凝聚、偏最小二乘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混合算法对榫卯节点初始和屈服刚度识别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榫卯节点 静动力凝聚 地震损伤 刚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损伤行为及性能量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薛建阳 周超锋 +1 位作者 刘祖强 杜振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在不同形式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采用"建研式"加载方式对15根SRC异形柱(9根T形柱、3根L形柱、3根十形柱)进行试验研究,考虑加载制度、轴压比、配钢率等因素对其损伤性能的影响,观察其破坏形态,...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在不同形式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采用"建研式"加载方式对15根SRC异形柱(9根T形柱、3根L形柱、3根十形柱)进行试验研究,考虑加载制度、轴压比、配钢率等因素对其损伤性能的影响,观察其破坏形态,分析荷载-位移(P-Δ)曲线特性。结果表明:试件主要表现为弯曲破坏并伴随着黏结破坏特征;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曲线饱满对称,无明显"捏缩"现象;试件延性系数介于4.16~9.44,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尤其单调加载时试件延性最好。基于试验,通过考虑混凝土开裂、加载路径以及有效耗能对试件损伤的影响,建立基于变形和能量的损伤模型,并对其各特征点处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将SRC异形柱的抗震性能水准划分为正常使用、基本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接近严重破坏等5个水准。对41根SRC异形柱各特征点的位移角进行频次统计,建立SRC异形柱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位移角量化指标以及相对应的损伤指数阈值,以期为SRC异形柱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震后修缮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异形柱 损伤模型 位移角 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框架和边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薛建阳 杨青峰 +2 位作者 刘祖强 赵鸿铁 周超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0,共5页
为对比空间位置不同的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各设计1榀边框架和中框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其破坏形态,分析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和型钢应变等特性.结果表明:SRC异形柱框架符合"... 为对比空间位置不同的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各设计1榀边框架和中框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其破坏形态,分析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和型钢应变等特性.结果表明:SRC异形柱框架符合"强柱弱梁、强构件弱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滞回曲线饱满,延性好,耗能能力强;与边框架相比,SRC异形柱中框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更强的耗能能力和更大的初始刚度,但两者的延性比较接近,刚度退化速度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异形柱框架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薛建阳 周超锋 +1 位作者 刘祖强 胡宗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6,104,共10页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的地震响应,首次对缩尺比为1/4的三榀两跨五层框架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和兰州波,分析模型的动力特性、应变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基底剪力和滞回性能。结果表明:...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的地震响应,首次对缩尺比为1/4的三榀两跨五层框架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和兰州波,分析模型的动力特性、应变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基底剪力和滞回性能。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形成典型的梁铰破坏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结构累积损伤逐渐增加,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增大,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峰值出现时刻向后推迟;结构在进入塑性阶段的过程中发生扭转变形;基底剪力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能够满足强柱弱梁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异形柱框架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玉玲 宋学坤 +3 位作者 张亚玲 周超锋 马纯政 张娟 《国医论坛》 2021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明确食管癌支架后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方法: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及临床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食管癌中医证候研究专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 目的:明确食管癌支架后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方法: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及临床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食管癌中医证候研究专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结果:在全国18个省内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计62人。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及专家对每个问题的应答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两轮咨询问卷总的信度分别为0.750和0.777,说明所拟定的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有效性。两轮问卷均删除重要性(X<1.5或R>50%)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差(CV>0.7)的条目,形成食管癌中医证候研究的初稿,再经专家论证会讨论,最终形成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食管癌支架后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的研究模式,为食管癌支架后的中医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食管癌支架后 证候规范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达临床完全缓解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赛 周超锋 郭志忠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9期84-86,共3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能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免疫抑制信号,激活机体抗肿瘤活性。该文应用六君子汤加减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能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免疫抑制信号,激活机体抗肿瘤活性。该文应用六君子汤加减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六君子汤 高龄 食管癌 噎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微管类、铂类药物对人淋巴瘤细胞系体外敏感性实验及TUBB3、ERCC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昱丞 张明智 +5 位作者 张旭东 周超锋 陈新峰 岳光星 杨黎 盛誉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3,575,共6页
目的探讨4种淋巴瘤细胞系(SNK-6、HUT-78、DoHH2、YTS)对8种抗微管类、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与3型β-微管蛋白基因(TUBB3)、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的关系,为淋巴瘤个体化治疗的靶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4种淋巴瘤细胞系(SNK-6、HUT-78、DoHH2、YTS)对8种抗微管类、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与3型β-微管蛋白基因(TUBB3)、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的关系,为淋巴瘤个体化治疗的靶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4种细胞系对多西他赛(TXT)、长春瑞滨(NVB)、长春新碱(VCR)、紫杉醇(TAX)以及洛铂(LB)、顺铂(DDP)、奥沙利铂(OXA)、卡铂(CBP)的体外敏感性;采用半定量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TUBB3、ERCC1基础表达水平以及长春新碱、卡铂作用后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细胞系TUBB3、ERCC1基础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细胞系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与TUBB3表达呈正相关(r=0.598,P=0.039),对卡铂的敏感性与ERCC1表达呈负相关(r=-0.789,P=0.002),对其余药物的敏感性与所检基因表达水平无关(P>0.05)。经长春新碱作用后TUBB3表达显著下调(P<0.05),经卡铂作用后ERCC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UBB3高水平表达的细胞系对长春新碱相对敏感;ERCC1低水平表达的细胞系对卡铂相对敏感。TUBB3、ERCC1的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疗效相关而应用于淋巴瘤个体化治疗的靶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敏感性 TUBB3 ERCC1 基因表达 铂类药 抗微管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