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衍菊 晋万强 +1 位作者 徐梅 王克平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8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 1水平。结果 :①AMI患者sICAM 1...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 1水平。结果 :①AMI患者sICAM 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②AM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 ,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ICAM 1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SICAM-1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巨大腹膜后血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衍菊 吴玉萍 李志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血肿 术后 巨大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股动脉穿刺点 高血压病史 腰背部疼痛 压迫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非杓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衍菊 侯建英 张言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衍菊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24期1130-1132,共3页
<正>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随着肝素应用日趋广泛,其发病机率日渐升高,但临床上尚未充分认识,本 文旨对... <正>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随着肝素应用日趋广泛,其发病机率日渐升高,但临床上尚未充分认识,本 文旨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加以讨论。1 临床分型临床上可分为两型:1.1 Ⅰ型多发生于肝素治疗后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 诱发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
5
作者 周衍菊 王克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1,共2页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有关,而炎症反应中,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的粘附聚集等过程均需依赖于粘附分子。Seth与Rothlein分别于1991年发现人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chesionmolecwle1,SICAM1)。随后的研究...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有关,而炎症反应中,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的粘附聚集等过程均需依赖于粘附分子。Seth与Rothlein分别于1991年发现人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chesionmolecwle1,SICAM1)。随后的研究揭示其含有膜表面ICAM1的大部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发病机制 细胞间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晓艳 张言镇 +1 位作者 迟慧 周衍菊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不稳...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HIF-1α、VEGF水平。结果AMI组、UAP组HIF-1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HIF-1α(117.6±28.6)pg/L、(110.2±17.1)pg/L vs(49.9±20.5)pg/L、(43.1±16.3)pg/L,VEGF(215.0±51.5)ng/L、(194.4±38.4)ng/L vs(94.3±34.2)ng/L、(90.3±32.9)ng/L(均P<0.01);SAP组VEGF、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CHD患者血清HIF-1α、VEGF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F-1α、VEGF浓度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HIF-1α、VE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无关,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有关,可能是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评价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敏敏 张言镇 +2 位作者 周衍菊 迟晓明 马正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的心脏病患者62例,并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1例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慢性心力...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的心脏病患者62例,并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1例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组31例为无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另选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设为C组。分别测定A、B、C三组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C组相比,Bun、SCr、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C组相比,血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心衰患者存在以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早期肾功能异常;心衰程度愈重,肾功能损伤愈明显,Cys-C检测可用于CHF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功能实验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晓艳 张言镇 周衍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患者入院即刻采血,其...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患者入院即刻采血,其余患者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测定VEGF和HIF-1α水平。结果ACS组VEGF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VEGF和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HIF-1α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可能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暑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伟静 赵新祥 周衍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降低重度中暑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途径。方法30例中暑患者,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符合轻度中暑12例,重度中暑18例,对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 目的分析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降低重度中暑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途径。方法30例中暑患者,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符合轻度中暑12例,重度中暑18例,对30例中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中暑患者年龄,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低钠、低氯、低钾血症,酶谱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与轻度中暑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暑患者中,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3例痊愈,3例遗留脑功能障碍。结论对重度中暑患者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大量补液,积极给予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度中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