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增粘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林 周涛 +3 位作者 周维燕 陈正广 惠江涛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HSD)改性的150SN润滑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HSD具有优异的增粘能力和抗剪切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实验表明HSD在溶液中是以胶束形式存在,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Rh)对温度有依赖性。温度升高,... 对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HSD)改性的150SN润滑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HSD具有优异的增粘能力和抗剪切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实验表明HSD在溶液中是以胶束形式存在,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Rh)对温度有依赖性。温度升高,HSD的流体力学半径逐渐增大,在45℃左右,流体力学半径突然减小。实验发现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转变温度,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动态流变测试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加入HSD的基础油的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弹性效应,高频时则主要表现为粘性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的损耗模量逐渐减小,其弹性模量在60℃左右有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 流体力学半径 增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分子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君花 李林 +2 位作者 周涛 周维燕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79,共4页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烯氢化度为98.2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试,HSD12F数均分子量为4.59×105g/mol,单臂数均分子量为6.47×104g/mol,表明HSD12F是一种星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其臂数为7.10,耦合效率为86.44%,耦合效率越高,增粘性能越好。通过DSC测试,表明HSD12F软段氢化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6℃,不存在微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 共轭二烯烃共聚物 黏度指数改进剂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与POM/碳酸钙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惠江涛 陈正广 +3 位作者 李云勇 周维燕 周涛 张爱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2-56,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甲醛(POM)和POM/碳酸钙复合材料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计算了POM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提高降温速率,POM与POM/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结晶峰均向低...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甲醛(POM)和POM/碳酸钙复合材料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计算了POM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提高降温速率,POM与POM/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结晶峰均向低温方向移动,且结晶放热峰逐渐变宽;降温速率为5、10、15和20℃/min时对应POM/碳酸钙复合体系的结晶峰峰值和结晶放热焓分别为144.6、142.4、141.2、140.2℃和177.4、152.2、148.0、137.2 J/g;加入碳酸钙使POM的结晶温度提高,结晶速率加快,其在体系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碳酸钙 非等温结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刁柏自然条件下和离体培养条件下根和芽形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平 周维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L.)茎与自然条件下的相比,茎端的解剖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离体培养的茎,机械组织发达,木质部中导管排列不规则。离体培养的根与种子根相比变化较大。离体培...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L.)茎与自然条件下的相比,茎端的解剖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离体培养的茎,机械组织发达,木质部中导管排列不规则。离体培养的根与种子根相比变化较大。离体培养的根薄壁细胞大,根为四原型。木质部与韧皮部相对位置不规则,无明显的髓部,中柱与皮层的比例更小。它具有两种起源。其一,起源于茎基部节处,根维管束与茎维管束连接,具这类根的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高;其二,起源于茎基部的切口处愈伤组织,其根维管束与茎维管束不连接,具此类根的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刁柏 离体培养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改性再生鞋用橡胶微发泡材料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勇 周维燕 +1 位作者 李璐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采用充油的SE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偶氮二甲酰胺(AC)、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纳米白炭黑对再生橡胶(RR)进行改性,使之能够适用于鞋用改性微发泡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充油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能显著改... 采用充油的SE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偶氮二甲酰胺(AC)、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纳米白炭黑对再生橡胶(RR)进行改性,使之能够适用于鞋用改性微发泡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充油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能显著改善再生橡胶的加工流动性;EVA可使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而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白炭黑的加入,使材料的撕裂强度及硬度上升,但白炭黑用量超过10%后,会导致材料的发泡倍率过小。改变发泡剂内AC和交联剂DCP的用量,可对再生橡胶微发泡材料的密度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了密度为0.8g/cm3~1.0g/cm3的微发泡材料,此材料可用于皮鞋、运动鞋等鞋类产品的大底,具有普通橡胶硫化底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橡胶 微孔发泡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人群建设PET神经影像数据库
6
作者 黄琪 任树华 +13 位作者 吴平 鲍伟奇 周维燕 孔艳艳 姜东朗 华涛 王坚 胡杰 陈亮 顾宇翔 郭起浩 左传涛 管一晖 谢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09,共3页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神经影像学临床及科研进步,但获取数据难度及成本均较高。建设神经影像数据库可避免重复采集数据所致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支持在不同背景和目的下深入挖掘数据,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神经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神经影像学临床及科研进步,但获取数据难度及成本均较高。建设神经影像数据库可避免重复采集数据所致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支持在不同背景和目的下深入挖掘数据,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神经影像学数据库,但多针对MRI,核医学PET神经影像学数据库发展相对滞后,尤其缺少基于我国人群的PET神经影像学资料。本研究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资料尝试建立基于我国人群的PET神经影像学数据库,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烟雾病、脑胶质瘤、癫痫及非疾病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数据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宫腔内用醋酸棉酚的抗生育作用及其与钙调素的关系
7
作者 杨纫姝 张文华 周维燕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71,共4页
于小鼠妊娠第3天每侧子宫角内注入0.18mg醋棉酚混悬液(0.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溶剂.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抗生育率为93%,抗着床率为77%.钙调素(CaM)含量的测定表明,实验组子宫... 于小鼠妊娠第3天每侧子宫角内注入0.18mg醋棉酚混悬液(0.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溶剂.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抗生育率为93%,抗着床率为77%.钙调素(CaM)含量的测定表明,实验组子宫组织的Ca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子宫内CaM的降低是局部用棉酚抗生育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钙蛋白 醋酸棉酚 棉酚 抗生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纹理分析预测胰腺癌脉管侵犯状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艳 周维燕 +3 位作者 黄琪 沈忱 谭忠华 孙春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纹理特征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脉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分析24例PDAC患者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勾画肿瘤感兴趣体积(VOI)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病灶代...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纹理特征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脉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分析24例PDAC患者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勾画肿瘤感兴趣体积(VOI)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病灶代谢体积(MTV)及病灶总糖酵解(TLG);LIFEx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后应用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度(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构建LVI预测模型,计算每个病灶基于PET、CT以及联合PETCT组学评分(包括PET-RS、CT-RS以及PETCT-RS),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LVI预测效能。结果:(1)LVI阳性组的PETCT-RS、PET-RS、CT-RS、SUVmean及SUVmax均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2)SUVmax、SUVmean、TLG同三种RS均呈不同程度正相关;(3)PETCT-RS、PET-RS、CT-RS、SUVmean及SUVmax预测L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22、0.822、0.800、0.785(均P<0.05);(4)LVI阳性组的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LVI阴性组。结论:三种RS、SUVmax及SUVmean均可无创性预测胰腺癌LVI状态,PDAC脉管浸润可能增加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影像组学 脉管侵犯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METPET显像不同重建算法对术前胶质瘤级别判断效能的影响
9
作者 牧辰 周维燕 +5 位作者 华涛 李明 肖见飞 朱毓华 朱锋 管一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并验证术前11C-METPET不同PET重建算法对胶质瘤分级判断的影响。方法:共计纳入113例胶质瘤病例,分别以FBP及OSEM算法重建,基于颅内病灶获得11C-MET半定量摄取值。结果:OSEM重建方法获得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FBP重建法,且两者存... 目的:探讨并验证术前11C-METPET不同PET重建算法对胶质瘤分级判断的影响。方法:共计纳入113例胶质瘤病例,分别以FBP及OSEM算法重建,基于颅内病灶获得11C-MET半定量摄取值。结果:OSEM重建方法获得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FBP重建法,且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两种重建方法下,SUVmax、SUVpeak、TBRmax以及TBRpeak在HGG组与LGG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01);前述参数在两两组间比较时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基于OSEM重建的单参数SUVmax及TBRmax对预测高、低级别胶质瘤效果最为满意,后者AUC值略低于前者(0.776 vs 0.765)。结论:基于OSEM重建法获得的11C-MET半定量参数较FBP重建法呈整体性偏移增高,两者具有良好相关性,不会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效能产生实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