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拍瓦激光驱动纳米刷靶高品质质子束的产生
1
作者 杨月 孙斌 +16 位作者 邓志刚 滕建 贺书凯 张博 王少义 张智猛 于明海 温家星 谭放 闫永宏 王子涛 周凯南 陈忠靖 吴玉迟 周维民 谷渝秋 赵宗清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超强激光加速产生的高能质子束源在基础物理研究、材料科学、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基于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SILEX-II装置,开展了高对比度飞秒激光驱动纳米刷靶质子加速实验研究。采用等离子体镜技术进一步提升激光对比度,有... 超强激光加速产生的高能质子束源在基础物理研究、材料科学、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基于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SILEX-II装置,开展了高对比度飞秒激光驱动纳米刷靶质子加速实验研究。采用等离子体镜技术进一步提升激光对比度,有效降低了预脉冲对纳米刷靶结构的影响。相比于平面靶,采用纳米刷靶质子截止能量提高到1.5倍,质子束产额增加近一个量级,成功验证了超高功率密度下纳米刷靶对激光离子加速的增强效果,并且有效提升了质子束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研究结果为高品质质子束源的产生和应用提供了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刷靶 激光离子加速 等离子体镜 高品质质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超强激光与Cu靶相互作用中质子背向发射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维民 谷渝秋 +10 位作者 丁永坤 郑志坚 蔡达峰 淳于书泰 温天舒 陈豪 焦春晔 葛芳芳 王光昶 尤永禄玲 何颖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06-1408,共3页
 在20TW激光器上进行了超短超强激光与金属Cu膜靶的相互作用实验,当靶厚度不同时,采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测量了质子发射的空间分布和产额;使用Thomson磁谱仪测量了靶背法线方向质子束的能量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质子产额为105~106每发;...  在20TW激光器上进行了超短超强激光与金属Cu膜靶的相互作用实验,当靶厚度不同时,采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测量了质子发射的空间分布和产额;使用Thomson磁谱仪测量了靶背法线方向质子束的能量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质子产额为105~106每发;质子束沿靶背法线方向发射,与入射激光方向无关,并且存在较小的发射立体角,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止,截止能量的大小与靶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 质子 空间分布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点火锥壳靶压缩对称性及燃料分布测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维民 谷渝秋 +3 位作者 单连强 刘红杰 刘东晓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5-3138,共4页
快点火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将压缩与点火过程分开,与中心点火方式相比,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能量的要求,是国际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热点方向。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中,背光分幅图像显示导引锥及输运丝对靶丸预压... 快点火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将压缩与点火过程分开,与中心点火方式相比,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能量的要求,是国际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热点方向。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中,背光分幅图像显示导引锥及输运丝对靶丸预压缩过程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与一维数值模拟结果吻合也证明了该结论;实验中通过调节导引锥尺寸和相对靶丸的位置,可保证最大压缩时刻导引锥保存完好,这对超热电子的输运以及能量沉积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锥壳靶 预压缩 对称性 密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驱动快点火锥壳靶锥体材料燃料混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维民 单连强 +20 位作者 吴俊峰 蔡洪波 刘东晓 刘红杰 毕碧 张锋 王为武 吴凤娟 朱斌 吴玉迟 温贤伦 何颖玲 周沧涛 曹莉华 吴思忠 魏来 曹柱荣 袁铮 杨志文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反演结合剩余烧蚀质量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时刻燃料密度、面密度分布数据,当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大压缩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为30g/cm3和50mg/cm2;为解决金柱腔M带对导引锥的预热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锥体材料混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锥体表面镀低Z材料的方法,实验和辐射流体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成功解决了间接驱动快点火激光聚变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间接驱动 激光聚变 锥壳靶 燃料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超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的角分布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11 位作者 郑志坚 杨向东 焦春晔 陈豪 周维民 温天舒 淳于书泰 黄小军 王晓东 郭仪 周凯南 曾小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7-592,共6页
 用3TW超短超强激光器进行了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实验。采用电子角分布仪和LiF热释光探测器探测了超热电子的角分布。测量结果显示:能量较高的电子发射的定向性好于能量较低的电子;能量较低的电子呈溅射状发射;能量较高的电子发射出...  用3TW超短超强激光器进行了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实验。采用电子角分布仪和LiF热释光探测器探测了超热电子的角分布。测量结果显示:能量较高的电子发射的定向性好于能量较低的电子;能量较低的电子呈溅射状发射;能量较高的电子发射出现两个尖锐的发射峰,其中,激光反射方向的超热电子发射峰则由反射激光、有质动力径向分量、侧向拉曼散射等加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靠近靶法线方向的超热电子发射峰是由其振吸收机制产生,且理论预言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 等离子体 超热电子 角分布 加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TW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质子背向发射的能谱测量 被引量:9
6
作者 唐翠明 谷渝秋 +4 位作者 周维民 杨向东 温贤伦 洪伟 温天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用100 TW激光器产生的超短超强激光与5μm薄膜Cu靶的进行打靶实验,测量了靶背法线方向产生质子的角分布和能谱。实验中采用辐射变色膜片HD810测量质子的角分布,用CR39和Thomson磁谱仪结合测量质子能量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质子发射张角为... 用100 TW激光器产生的超短超强激光与5μm薄膜Cu靶的进行打靶实验,测量了靶背法线方向产生质子的角分布和能谱。实验中采用辐射变色膜片HD810测量质子的角分布,用CR39和Thomson磁谱仪结合测量质子能量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质子发射张角为10°左右,质子沿着靶背法线方向发射,在能量为570 keV处出现截断。通过测量质子能量分布验证了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靶背法线鞘层质子加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 等离子体 质子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渡越辐射的测量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光昶 郑志坚 +8 位作者 杨向东 谷渝秋 刘宏杰 温天舒 葛芳芳 焦春晔 周维民 张双根 王向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4,共4页
为了探索超热电子的加热机制,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靶背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学渡越辐射(O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实验在100T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上进行,飞秒激光与铜膜靶作用后,靶表面发光信号由空间分辨装置聚焦成像... 为了探索超热电子的加热机制,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靶背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学渡越辐射(O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实验在100T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上进行,飞秒激光与铜膜靶作用后,靶表面发光信号由空间分辨装置聚焦成像并引到CCD或OMA谱仪的狭缝上。测得的积分成像图案呈圆环状,光斑形成区域直径约为225μm,在圆环边缘附近出现局部化明亮光信号,该现象表明,超热电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成丝效应,其分布也不均匀。光谱在300~500nm之间出现一系列非周期锐利尖峰,在400nm(2ω0)附近出现的尖峰应归因于v×B加热机制产生的超热电子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C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渡越辐射 超热电子 成丝效应 v×B加热机制 相干渡越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动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单连强 吴凤娟 +15 位作者 袁宗强 王为武 蔡洪波 田超 张锋 张天奎 邓志刚 张文帅 滕建 毕碧 杨思谦 杨冬 周维民 谷渝秋 张保汉 朱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会间接影响内爆性能。对ICF领域动理学效应的概念和部分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动理学效应 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薄膜靶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产额和激光转化效率 被引量:4
9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4 位作者 郑志坚 周维民 焦春晔 温天舒 淳于书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激光能量130mJ(靶面),脉宽60fs,波长800nm,对比度1∶10-6,激光与靶法线成45°夹角, P偏振,靶面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约为7.0×1017W·cm-2,无预脉冲的条件下,采用电子谱仪与经γ标准源标定 的LiF热释光探测器(TLD)相... 在激光能量130mJ(靶面),脉宽60fs,波长800nm,对比度1∶10-6,激光与靶法线成45°夹角, P偏振,靶面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约为7.0×1017W·cm-2,无预脉冲的条件下,采用电子谱仪与经γ标准源标定 的LiF热释光探测器(TLD)相配合,测量了飞秒激光 薄膜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超热电子能谱。根据所测的能 谱,推算出超热电子的产额和激光能量转化为超热电子能量的效率,在靶法线方向分别为1.19×1010/sr和 4.55%/sr,在激光反射方向分别为1.83×109/sr和0.76%/sr。结果显示,不同方向的超热电子产额和激光转 化效率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激光 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超热电子构成各向异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薄膜靶 超热电子 能谱 产额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Ⅱ升级装置锥壳靶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谷渝秋 张锋 +30 位作者 单连强 毕碧 陈家斌 魏来 李晋 宋仔峰 刘中杰 杨祖华 于明海 崔波 张镱 刘红杰 刘东晓 王为武 戴增海 杨轶蒙 杨雷 张发强 吴小军 杜凯 周维民 曹磊峰 张保汉 吴俊峰 任国利 蔡洪波 吴思忠 曹莉华 张华 周沧涛 贺贤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完成了国际上首次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实验采用双台阶脉冲整形激光注入黑腔产生X射线准等熵压缩锥壳靶,实现了高密度压缩,然后采用皮秒超短脉冲激光注入加热燃料。实验中观测到中子产额由皮秒激光注入前的5×...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完成了国际上首次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实验采用双台阶脉冲整形激光注入黑腔产生X射线准等熵压缩锥壳靶,实现了高密度压缩,然后采用皮秒超短脉冲激光注入加热燃料。实验中观测到中子产额由皮秒激光注入前的5×103增加到2.2×105,中子产额增益达到44倍,实验证实了皮秒激光具有明显燃料加热效果。该实验为进一步开展快点火热斑形成效率和相关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快点火 集成实验 中子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子筛的软X光谱仪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宇林 曹磊峰 +4 位作者 周维民 魏来 臧华平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3-1526,共4页
介绍了采用新型软X光谱学光子筛作为分光元件的软X光谱仪的原理和结构参数设计。新谱仪理论测量范围为100eV~2keV,光谱分辨力达0.35nm。应用该谱仪在SILEX-Ⅰ装置上测量了飞秒激光与固体铜靶相互作用产生的X射线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 介绍了采用新型软X光谱学光子筛作为分光元件的软X光谱仪的原理和结构参数设计。新谱仪理论测量范围为100eV~2keV,光谱分辨力达0.35nm。应用该谱仪在SILEX-Ⅰ装置上测量了飞秒激光与固体铜靶相互作用产生的X射线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该谱仪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适合于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软X射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光子筛 软X射线 飞秒激光 X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激光在靶背表面产生的质子束成丝(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谷渝秋 蔡达锋 +6 位作者 郑志坚 温天舒 淳于书泰 陈家斌 周维民 焦春晔 陈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75-878,共4页
 介绍了利用3TW/60fs钛宝石超短超强激光与20μm铜薄膜靶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观测到质子束的角分布随激光功率密度有所变化。在较高的功率密度(~1×1018W/cm2)时,观测到环状的质子束分布,发散角较大。在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2&#...  介绍了利用3TW/60fs钛宝石超短超强激光与20μm铜薄膜靶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观测到质子束的角分布随激光功率密度有所变化。在较高的功率密度(~1×1018W/cm2)时,观测到环状的质子束分布,发散角较大。在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2×1017W/cm2)时,质子束发散角减小,质子束出现成丝现象。质子束的角分布实际上反映了从靶前输运到靶背的超热电子电流横向分布。在输运过程中,由于Weibel不稳定性会使超热电子电流出现空心化并最后破裂成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 质子加速 成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X射线透射晶体谱仪的设计性能参数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凤 曹磊峰 +5 位作者 肖沙里 周维民 赵宗清 谷渝秋 闫永宏 魏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92-2296,共5页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高分辨硬X射线光谱的测量通常采用柱面透射弯晶谱仪实现。利用几何光学模型对柱面透射弯晶谱仪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给出了谱仪弯晶曲率半径、光源到晶体的距离、光源尺寸和探测器的位置等因素...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高分辨硬X射线光谱的测量通常采用柱面透射弯晶谱仪实现。利用几何光学模型对柱面透射弯晶谱仪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给出了谱仪弯晶曲率半径、光源到晶体的距离、光源尺寸和探测器的位置等因素对谱仪测谱范围和分辨能力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光谱分辨水平随能点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晶体曲率半径对测谱范围和谱分辨能力影响大,在光源尺寸较小时,随着探测器与罗兰圆距离的增加,谱线之间距离增加的速度大于光谱线宽增加的速度,使得分辨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诊断 透射式弯晶 硬X射线 设计参数 分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激光驱动的X射线源编码高分辨照相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天奎 单连强 +20 位作者 于明海 卢峰 周维民 田超 谭放 闫永宏 张锋 袁宗强 徐秋月 王为武 邓志刚 滕建 刘东晓 杨雷 范伟 杨月 周凯南 粟敬钦 吴玉迟 丁永坤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8,共8页
为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燃烧停滞阶段过程中最大压缩时刻的冷燃料面密度分布测量,设计了包含字母客体与针孔阵列的照相客体,通过同一发相同视角测量源分布与客体照相技术,首次建立了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编码照相技术。通过... 为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燃烧停滞阶段过程中最大压缩时刻的冷燃料面密度分布测量,设计了包含字母客体与针孔阵列的照相客体,通过同一发相同视角测量源分布与客体照相技术,首次建立了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编码照相技术。通过星光Ⅲ实验研究,基于W丝阵靶照相的反演图像空间分辨率5.4μm±0.7μm;激光到X射线(50~200 keV)的能量转换效率,W丝阵靶5.4×10^(−4),与传统Au单丝靶的转换效率(4.8×10^(−4))一致。基于源编码照相解决了传统皮秒激光背光照相中空间分辨率与光源亮度不能兼顾的困难,为强背景干扰下提供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ICF靶丸压缩背光图像提供了重要照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皮秒激光 背光照相 高能X射线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自生磁场的测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春晔 谷渝秋 +7 位作者 张保汉 郑志坚 杨向东 蔡达峰 周维民 温天舒 王光昶 陈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利用OMA光学多道分析谱仪,分别在激光镜反方向和接近靶面法线方向测量了2倍频谐波的精细结构。在激光功率密度为5×1017W/cm2的条件下,通过散射光2倍频谐波谱的精细结构,回推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自生磁场达100T量级。
关键词 自生磁场 OMA谱仪 2倍频谐波 飞秒激光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iF热释光探测器诊断γ射线能谱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豪 谷渝秋 +9 位作者 罗湘杰 郑志坚 蔡达锋 温天舒 周维民 焦春晔 葛芳芳 淳子书泰 龙永禄 崔高显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79,150,共4页
给出了一种用LiF热释光探测器诊断γ射线能谱的方法。该方法是用滤片(如:铜)逐级衰减γ射线,用LiF热释光探测器记录衰减后的γ射线的总剂量,解出γ射线的能谱。由于LiF热释光探测器是绝对标定的,所以该方法给出的能谱是绝对注量与能量... 给出了一种用LiF热释光探测器诊断γ射线能谱的方法。该方法是用滤片(如:铜)逐级衰减γ射线,用LiF热释光探测器记录衰减后的γ射线的总剂量,解出γ射线的能谱。由于LiF热释光探测器是绝对标定的,所以该方法给出的能谱是绝对注量与能量的关系,并在标准γ射线源上和强场物理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热释光探测器 γ射线能谱 激光脉冲 等离子体 超热电子 轫致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薄膜靶相互作用快电子和自生磁场的各向异性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4 位作者 郑志坚 周维民 焦春晔 温天舒 淳于书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采用飞秒激光与金属薄膜靶相互作用测量了快电子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快电子主要集中于激光反射方向和与激光成60°方向发射,呈现出明显地各向异性;其原因在于反射激光和共振吸收机制加速电子.采用OMA谱仪测量了飞秒激光与金属薄膜... 采用飞秒激光与金属薄膜靶相互作用测量了快电子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快电子主要集中于激光反射方向和与激光成60°方向发射,呈现出明显地各向异性;其原因在于反射激光和共振吸收机制加速电子.采用OMA谱仪测量了飞秒激光与金属薄膜靶相互作用产生的二倍频散射光谱,由其伴线结构推算出的自生磁场大小为MG量级.结果显示,自生磁场的大小与快电子空间分布存在密切关联.初步估算由快电子发射形成的电流密度约10^(10-11)Acm^(-2),这与国外计算机模拟的电流密度基本一致,也许正是这个由快电子发射形成的强电流成为激发自生磁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薄膜靶 快电子 自生磁场 各向异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反应通道的高产额激光中子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波 张智猛 +16 位作者 戴曾海 齐伟 邓志刚 黄华 贺书凯 王为武 滕建 张博 刘红杰 陈家斌 肖云青 吴笛 马文君 洪伟 粟敬钦 周维民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125,共7页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激光中子产额。与常规的LiF转换体相比,除了p-Li和d-Li两个反应道之外,LiD转换体可以多出p-D和d-D两个反应道,因此可充分利用激光加速的质子和氘离子的多反应通道优势来提升中子产生概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LiF转换体,LiD转换体可带来中子产额2~3倍的提升,达到5.2×10^(8)n/sr的最高中子产额,并具备更好的前冲性。实验还区分了多反应通道的贡献,证明中子产额提升主要来自于p-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中子源 中子产额 中子转换体 多反应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点火锥壳靶内爆自发光图像数据处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碧 单连强 +4 位作者 周维民 刘东晓 曹磊峰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151,共5页
为研究快点火预压缩过程中导引锥对压缩靶丸芯部辐射对称性的影响,在神光Ⅲ原型上开展了快点火预压缩的自发光测量实验。采集了相同长度黑腔中不同类型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和不同长度黑腔中同类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利用最小二乘椭圆... 为研究快点火预压缩过程中导引锥对压缩靶丸芯部辐射对称性的影响,在神光Ⅲ原型上开展了快点火预压缩的自发光测量实验。采集了相同长度黑腔中不同类型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和不同长度黑腔中同类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利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对芯部的自发光半峰值强度等高线进行椭圆拟合,通过椭圆特征来分析靶丸在最强发光时刻的压缩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导引锥的存在会使发光区域沿着赤道方向拉长,降低了压缩对称性;有锥靶丸在1600μm黑腔内的形变小于在1500μm和1700μm黑腔内的形变,压缩对称性可以通过调整黑腔长度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导引锥 自发光图像 辐射对称性 椭圆拟合 黑腔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设计软件X-LAB及其工程化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祖华 周维民 +6 位作者 李鹏飞 张强强 魏来 陈勇 范全平 巫殷忠 曹磊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4,共6页
针对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束线以及惯性约束聚变、极端条件物理过程等X射线光学系统,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X-LAB。基于光学衍射算法和序列式光线追迹算法,该软件集光线追迹仿真、矢量衍射仿真和复杂微结构特征... 针对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束线以及惯性约束聚变、极端条件物理过程等X射线光学系统,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X-LAB。基于光学衍射算法和序列式光线追迹算法,该软件集光线追迹仿真、矢量衍射仿真和复杂微结构特征光学元件版图绘制等功能,具有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包含特殊光学模块、支持"用户定制"功能等特点,为开展X射线光学系统、光学元件概念设计、优化和研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目前,X-LAB成功应用于能谱分辨率优于1000、能谱范围10~100eV的北京同步辐射3B1无谐波单色化束线设计中及空间分辨优于6μm,视场500μm的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过程X射线诊断光学系统——K-B镜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具有复杂微结构光子筛版图绘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AB X射线 光线追迹 版图绘制 矢量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