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土鸡变成“金凤凰”——记田亚东教授科研团队
1
作者 周红(文/) 韩笑(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2期10-11,共2页
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了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主持的《地方鸡主要经济性状精准分子选育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什么颁给田亚东团队?这是一个什么... 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了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主持的《地方鸡主要经济性状精准分子选育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什么颁给田亚东团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为何入选?入选后田亚东教授又有何打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研团队 省科学技术奖 河南农业大学 金凤凰 主要经济性状 亚东 创建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耕科研沃土 矢志弘农爱国——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之路
2
作者 冯春久(文/) 周红(文/) 陈玺(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2期4-5,共2页
2024年12月9日,在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再次成为全场焦点。会上,河南农业大学荣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等众多奖项。本组... 2024年12月9日,在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再次成为全场焦点。会上,河南农业大学荣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等众多奖项。本组报道通过对郭天财教授和获奖人员及团队的深入采访,全面报道河南农业大学长期以来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团队培育和科研诚信等方面的强力举措及其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奖 科研成果 省科技进步奖 科研诚信 杰出贡献奖 获奖人员 科教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克星 健康卫士——记彭万喜教授科研团队
3
作者 周红(文/) 杨艺辰(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2期14-15,共2页
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对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合作奖和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进行表彰。河南农业大学彭万喜教授主持完成的《木质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 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对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合作奖和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进行表彰。河南农业大学彭万喜教授主持完成的《木质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获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中国工程院蒋剑春、杜官本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发现,在人造板甲醛释放控制领域具有重大技术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学技术合作 技术发明奖 中国工程院 自然科学奖 科研团队 河南省科学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候鸟”育种人——汤继华教授的南繁科研“秘诀”
4
作者 周红(文/) 秦晓璐(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2期8-9,共2页
2025年1月8日,早上7点,晨曦微露,海南省乐东县河南农业大学九所镇南繁基地260亩玉米试验田里,第一批玉米已经长到一米多高,进入人工套袋、授粉的关键阶段。到了地头,汤继华教授利索地取出了他的“下地四件套”:旧草帽、工作服、迷彩胶... 2025年1月8日,早上7点,晨曦微露,海南省乐东县河南农业大学九所镇南繁基地260亩玉米试验田里,第一批玉米已经长到一米多高,进入人工套袋、授粉的关键阶段。到了地头,汤继华教授利索地取出了他的“下地四件套”:旧草帽、工作服、迷彩胶鞋和一个大容量军用水壶,一头扎进玉米试验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试验 南繁 河南农业大学 套袋 继华 乐东县 关键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访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红(文/) 陈玺(文/) 田明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1期4-5,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布局的表现,也是加快解决制约强国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关键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2024年10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强国 深化推进 河南农业大学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人才 教育强国 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YD268好“丰”光
6
作者 周红(文/) 陈玺(文/) 冯春久(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1期6-8,共3页
2024年10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千亩大田里,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YD268棵棵挺拔、穗穗饱满,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和来自河南、河北、山... 2024年10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千亩大田里,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YD268棵棵挺拔、穗穗饱满,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和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的种子经销商及种粮大户400余人汇聚在此,共同见证YD268的机收籽粒现场测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鹤壁市 河南农业大学 种业发展 种粮大户 丰收景象 种子经销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子教授”杨森:用黑水虻缔造绿水青山
7
作者 黄璞(文/) 周红(文/) 冯春久(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3期20-21,共2页
“杨老师好啊,您养的虫子咋样了?”“杨老师,您又火了!”“我也看到报道了,杨老师。”6月20日,《中国教育报》以《“虫子教授”杨森》为题,详细报道了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森教授的事迹,再次在学校里掀起了一场昆虫热。师生们热... “杨老师好啊,您养的虫子咋样了?”“杨老师,您又火了!”“我也看到报道了,杨老师。”6月20日,《中国教育报》以《“虫子教授”杨森》为题,详细报道了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森教授的事迹,再次在学校里掀起了一场昆虫热。师生们热烈讨论着黑水虻的话题,碰到杨森时也总是忍不住和这位“虫子教授”打声招呼,问问他的小黑虫养得怎么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报》 河南农业大学 杨森 黑水虻 生命科学学院 绿水青山 老师 缔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千年贾湖再飘稻香——河南农业大学“旱改水”水稻复种成功
8
作者 周红(文/) 冯春久(文/) 杨艺辰(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3期12-13,共2页
金秋十月,在世界水稻发源地之一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上百亩水稻开镰收割,履带式收割机在稻田里翻搅作业,黑土间翻腾着丰收的喜悦。河南农业大学专家自主选育的3个水稻品种在这里试种成功,微风吹过,稻谷飘香,复现了9000年前贾湖人所... 金秋十月,在世界水稻发源地之一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上百亩水稻开镰收割,履带式收割机在稻田里翻搅作业,黑土间翻腾着丰收的喜悦。河南农业大学专家自主选育的3个水稻品种在这里试种成功,微风吹过,稻谷飘香,复现了9000年前贾湖人所创造的稻作农耕文明。9000年前,水资源丰富的贾湖,被古人选中为北方第一个稻米生产基地。经考古发现,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水稻植硅石、稻壳印痕以及上千粒炭化稻米,证明了这里当时已经有人工栽培稻,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种成功 稻米生产 旱改水 贾湖遗址 栽培稻 河南农业大学 自主选育 河南省舞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