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吹填超软土工程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睿博 黄伟豪 《路基工程》 2014年第6期7-10,共4页
填海造陆的新吹填淤泥多呈流动的泥浆状态,含水率极高、孔隙比极大、强度极低,一般要搁置数年再进行加固。近年来,由于建设进度的加快,常需要边吹填边加固,在加固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对此,从沉积规律、固结试验、沉积固结理论等方面,综... 填海造陆的新吹填淤泥多呈流动的泥浆状态,含水率极高、孔隙比极大、强度极低,一般要搁置数年再进行加固。近年来,由于建设进度的加快,常需要边吹填边加固,在加固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对此,从沉积规律、固结试验、沉积固结理论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新吹填超软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以便对新吹填超软土工程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吹填超软土 工程特性 沉积规律 固结 沉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固结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0
2
作者 鲍树峰 娄炎 +3 位作者 董志良 莫海鸿 陈平山 周睿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0-1359,共10页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经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后,土体强度增长有限,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小,地基承载力仍然较低。为了深入分析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固结失效原因,首先对不同地区新近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然后采用3种典型的...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经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后,土体强度增长有限,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小,地基承载力仍然较低。为了深入分析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固结失效原因,首先对不同地区新近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然后采用3种典型的竖向排水体进行了室内真空固结单井模型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新近吹填淤泥中黏粒含量(d≤0.005 mm)过高、竖向排水体反滤层的等效孔径过小、真空加载速度过快是竖向排水体出现较严重淤堵现象的主要原因;②排水系统内的真空度局部损失较大,竖向排水体弯曲程度大和水平排水垫层中真空度传递阻力大均致使较大的真空度沿程损失;③土体中强亲水矿物含量较高、排水体中出现严重的淤堵现象和过大的真空度损失等共同降低了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削弱了土体中的真空压力作用,最终致使土体的加固效果不理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 单井模型试验 室内真空固结 淤堵现象 排水系统 效率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静态液化本构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睿博 杜好 迟世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82,84,共3页
基于临界状态理论,利用状态相关剪胀理论对Boukpeti等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了一个新的砂土液化本构模型,并用微粒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只用一组材料参数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的土体响应进行模拟,相对原模... 基于临界状态理论,利用状态相关剪胀理论对Boukpeti等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了一个新的砂土液化本构模型,并用微粒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只用一组材料参数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的土体响应进行模拟,相对原模型减少了参数的个数,模型预测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参数 本构模型 静态液化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吹填泥沙静态间歇沉降行为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 被引量:2
4
作者 鲍树峰 董志良 +2 位作者 莫海鸿 周睿博 张劲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7,共9页
关于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目前暂未深入研究。这是当今疏浚吹填泥沙地基采用真空过滤排水固结技术进行处理时无法科学判断最佳启动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先对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 关于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目前暂未深入研究。这是当今疏浚吹填泥沙地基采用真空过滤排水固结技术进行处理时无法科学判断最佳启动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先对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了颗粒悬浮液的沉降速度与平均孔隙比的理论关系式。然后,获取典型工程现场的疏浚吹填泥沙,配制典型浓度试样,开展静态间歇沉降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黏粒(d<0.005mm)含量是影响疏浚吹填泥沙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的关键因素之一;(2)颗粒通量最大值Gmax往往出现在试验难以测出的非常低的浓度条件下,且黏粒含量越高,越难通过试验方式测得;(3)对于黏粒含量为40%~60%的疏浚吹填泥沙,建议将“平均孔隙比累计变化率为60%~75%”作为静态间歇沉降稳定状态的宏观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吹填泥沙 静态间歇沉降行为 稳态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固港区道路基层效果分析
5
作者 袁谱 周睿博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我国华南港区,高温多雨,因荷载轮压很大造成路面不同程度的破坏。港区道路基层强度承载能力决定港区道路使用性能。考虑港区深软土地基,基于塑性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港区道路基层效果。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方... 我国华南港区,高温多雨,因荷载轮压很大造成路面不同程度的破坏。港区道路基层强度承载能力决定港区道路使用性能。考虑港区深软土地基,基于塑性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港区道路基层效果。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土工格栅加固港区基层的结果与试验段结果相对应;弯沉与极限荷载成反比关系,弯沉值小,极限荷载大,表明土工格栅能提高港区基层结构承载能力,并且,土工格栅放置位置越接近面层,加固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道路 稳定性 极限承载力 基层 土工格栅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SBS改性沥青的结构修复与性能评价
6
作者 徐光 李启石 +3 位作者 旷华平 张恒龙 周睿博 陈艳梅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为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良好的使用性能,该研究使用菜籽油生物沥青(COA)与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分别进行沥青组分调节,并修复SBS分子结构。通过对比不同再生组分对短期老化SBS改性沥青物理流变性能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验证上述... 为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良好的使用性能,该研究使用菜籽油生物沥青(COA)与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分别进行沥青组分调节,并修复SBS分子结构。通过对比不同再生组分对短期老化SBS改性沥青物理流变性能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验证上述的双重再生机理。同时,根据未老化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在双重再生剂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排除再生剂自身对相位角平台区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双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物理与流变性能情况下,分别确定COA与PAPI的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双重再生剂不仅可以调节沥青组分,还能修复SBS分子结构,进而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物理与流变性能。双重再生剂的最佳配比为12%COA+1.25%PAPI;荧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API具有重建SBS网络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沥青组分调节 共聚结构重建 双重再生 物理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粉细砂动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波 周睿博 +1 位作者 黄伟豪 彭海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140,共4页
针对汕头东部经济带吹填粉细砂,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初始相对密实度、固结应力、固结应力比对吹填粉细砂动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粉粒含量增加而降低,破坏振次相同时,粉粒含量为18%时的... 针对汕头东部经济带吹填粉细砂,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初始相对密实度、固结应力、固结应力比对吹填粉细砂动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粉粒含量增加而降低,破坏振次相同时,粉粒含量为18%时的动强度为粉粒含量为0时的1/2。动强度在粉粒含量为6%~9%时降低幅度出现突变,相同破坏振次下,降低幅度约为22%。吹填粉细砂抗液化强度并不是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临界黏粒含量值为12%。初始相对密实度对吹填粉细砂动强度影响较小。固结应力小于200 k Pa时,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固结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大于200 k Pa时,试样已接近最小孔隙比,增加固结应力已不能增大试样密实度,动强度不再增加。当固结比小于2时,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砂 粉细砂 动强度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搅拌墙对砂层密封效果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睿博 娄炎 +1 位作者 黄伟豪 李榕波 《路基工程》 2020年第4期97-101,共5页
软土地基在真空预压处理时需要对周边土层进行密封处理,如遇砂层,其密封效果往往欠佳,为考察不同类型的泥浆搅拌墙对砂层的密封效果,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在不同颗粒组成的砂中分别掺入泥浆、膨润土和水泥三种密封材料进行渗透试验及物... 软土地基在真空预压处理时需要对周边土层进行密封处理,如遇砂层,其密封效果往往欠佳,为考察不同类型的泥浆搅拌墙对砂层的密封效果,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在不同颗粒组成的砂中分别掺入泥浆、膨润土和水泥三种密封材料进行渗透试验及物理力学试验,定量给出了密封效果最佳的掺入比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砂地层 软基真空预压 泥浆搅拌墙 密封效果 掺入材料 掺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